李睿,栾波,段娜,李佳进,李媛,王永,侯爱洁
急性心肌梗死(AMI)起病急,病死率高,它作为冠心病常见和最严重的表现形式,对家庭乃至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经济的发展、生活压力的增加、生活习惯等改变,我国AM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2]。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报道,不同地区AMI患者之间的危险因素差异性明显,而对辽西地区的研究报道最少。本研究旨在系统探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之间的危险因素、相关病史以及院内病死率差异,以指导不同人群及早预防、及早干预、减低发病率、为有针对性的进行患者教育工作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2月于阜新市中心医院和北票市中心医院循环科住院、主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共520例(阜新市中心医院263例,北票市中心医院257例),其中男性321例,女性199例,年龄25~95(66.15±12.72)岁。入选标准为:①符合心肌梗死第三次全球统一定义对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3]:血清心肌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升高(至少超过99%参考值上限),并至少伴有以下一项临床指标:缺血症状;新发生的缺血性ECG改变(新的ST-T改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ECG病理性Q波形成;影像学证据显示有新的心肌活性丧失或新发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冠状动脉造影或尸检证实冠状动脉内有血栓;②病历信息完整。排除标准为: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②AMI合并严重感染;③风湿性瓣膜病、心肌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④需要机械通气;⑤药物过敏体质。将纳入的患者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四组:<55岁组(104例)、55~64岁组(129例)、65~74岁组(122例)、≥75岁组(165例);根据性别分为两组:男性320例、女性200例;根据不同地区分为两组:阜新市中心医院263例、北票市中心医院257例。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回顾住院病历的方式收集入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危险因素[4-6]、相关病史、出院诊断以及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等信息。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脂异常病史[7]、吸烟史;既往发生心肌梗死病史、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病史、既往行PCI治疗史。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不同年龄段患者危险因素和相关病史比较分析 ≥75岁组AMI发病比例最高,男性AMI患者在<55岁组发病比例最高;各年龄组中比较,高血压史、吸烟史、缺血性脑卒中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吸烟史在<55岁组所占比例最高,缺血性脑卒中在≥75岁组所占比例最高(表1)。
2.2 不同性别危险因素和相关病史比较 AMI发病比例男性多于女性,且男性AMI患者平均年龄低于女性AMI患者的平均年龄;有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的女性AMI患者多于男性AMI患者,男性AMI患者吸烟史明显多于女性AMI患者(P均<0.05)(表2)。
2.3 不同地区AMI患者危险因素和相关病史比较与北票市中心医院的AMI患者相比,阜新市中心医院的AMI患者血脂异常所占比例较高、缺血性脑卒中所占比例较低(P均<0.05)(表3)。
2.4 心肌梗死部位分布和院内死亡率分析 STEMI患者295例,NSTEMI患者225例。在STEMI中,下壁心肌梗死和前壁心肌梗死(包括前壁、前间壁、广泛前壁)发病例数高; STEMI的院内死亡率高于NSTEMI(P均<0.05)(表4)。
表1 不同年龄段AMI患者危险因素和相关病史比较
表2 不同性别AMI患者危险因素和相关病史比较
表3 不同地区AMI患者危险因素和相关病史比较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民生活方式产生巨大转变。高晓津等[8]报道,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AMI的主要诱因之一。由油腻饮食、熬夜、缺乏锻炼等引起的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一系列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病率随之增加,AMI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
表4 心肌梗死部位分布和院内死亡率分析(n,%)
首先,本研究发现,从AMI整体患病人群来看,≥75岁组所占比例最高。这除了与我国人口老龄化相关,还与老年人体质差患各种疾病的概率增大有关。男性AMI患者平均年龄低于女性AMI患者的平均年龄(P<0.05),且男性AMI患者<55岁组发病比例最高,呈年轻化趋势。来自外国国家心肌梗死注册研究的研究也表明,<50岁的AMI患者中男性比例为74.6%[9]。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来自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越来越重,尤其是年轻男性,加之他们对自身健康的不重视,自然导致男性AMI患者年轻化。除此之外,国内外普遍研究还认为吸烟(包括被动吸烟)可部分解释男性早发冠心病多于女性,是因为其有更多的吸烟暴露[10]。Chen等[11]的研究表明,2/3的中国男性吸烟,每5名中国成年男性中就有1名死于吸烟,如果不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控烟措施,将有1/3的成年男性死于吸烟。本研究发现男性AMI患者吸烟比例明显多于女性AMI患者(P<0.05),且男性AMI患者中<55岁组吸烟比例最高。吸烟不仅危害自身健康,同时也危害他人健康。我们应该重视年轻人吸烟的问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挽救年轻人因为吸烟而导致的AMI等各种疾病的发生。其次,本研究发现,女性AMI患者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多于男性AMI患者(P<0.05)。有研究显示,女性代谢综合征患者与发生AMI风险密切相关,其合并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女性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高于男性,尤其是年轻女性,其发病风险增加5倍[12]。女性随着年龄增长AMI发病率增加,这可能与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有关。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绝经前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大幅度减少,从而引起冠状动脉血栓性病变,从而引起冠心病发病率的增加[13]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实验研究的样本数据分别来自阜新市中心医院和北票市中心医院。阜新市和北票市同位于辽宁省西部,两城市相邻,生产和生活方式差异很小。所以来自两地区的AMI患者危险因素和相关病史大都无差异。本研究两地区患者的血脂异常和缺血性脑卒中所占比例有差异,可能与饮食、经济发展等差异有关。
再次,我们发现,不同梗死部位发病例数有差异(P<0.05)。研究表明,发生AMI常见部位是前壁(包括前壁、前间壁、广泛前壁)和下壁;而左前降支主要为前壁、前间壁心肌供血;右冠状动脉主要为下壁供血。不同梗死部位可以提示发生病变的血管。这与其他研究者在冠造中所见的各主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生率大致吻合[14]。
最后,本研究显示STEMI的院内死亡率高于NSTEMI。其一,这可能与它们的发病机制和冠脉解剖特点不完全相同有关。STEMI的病理特征是在冠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糜烂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管持续、完全闭塞。NSTEMI病理特征是在冠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糜烂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痉挛收缩、微血管栓塞导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氧的减少和缺血加重[15]。所以,STEMI的院内死亡比例高于NSTEMI。其二,可能与不同的梗死部位所引起的病变范围大小不一,最终导致了院内病死比例也随之变化。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应重视老年人罹患AMI的风险。对于男性,尤其是年轻男性,我们应重视吸烟等危险因素对男性健康的损害。对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应该注意适当运动、健康饮食,保持体重,防止由于代谢异常引起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辽西两地区AMI患者危险因素和相关病史所占比例不同,阜新市血脂异常所占比例明显多于北票市,应注意低盐、低脂、清淡饮食。我们通过以上比较,希望能达到有针对性的指导不同人群、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减低AMI发病率,延长人均寿命的目的。
由于本研究是基于病历资料所做的回顾性调查分析,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且有些患者为经急诊处理过的相对稳定的患者,只能代表AMI病例群体中的部分结果。且样本资料都来自于辽宁省,地区差异小,所以两医院进行比较,AMI患者危险因素和相关病史所占比例差异不大。所以,分析结果时还应考虑到这些因素。
[1]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age-sex specific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for 240 causes of death,1990-2013: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J].Lancet,2015, 385(9963):117-71.
[2]顾东风.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简介[C]. 第五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论文集,2011:24-6.
[3]Thygesen K,Alpert J S,Jaffe A S,et al. Third universal defini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J]. Eur Hea J,2012,33(20):2506-7.
[4]Hvidtfeldt UA,Tolstrup JS,Jakobsen MU,et al. Alcohol intake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younger,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J]. Am J Public Health,2014,104(1):96-102.
[5]Capewell S,Hayes DK,Ford ES,et al. Life-years gained among US adults from modern treatments and changes in the prevalence of 6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factors between 1980 and 2000[J]. Am J Epidemiol,2009,170(2):229.
[6]Kataoka Y,Shao M,Wolski K,et al. Multiple risk factor intervention and progression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Eur J Prev Cardiolog,2013,20(2):209.
[7]武阳丰,赵冬,周北凡,等.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诊断和危险分层方案的研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428-33.
[8]高晓津,杨进刚,杨跃进,等.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循环杂志,2015,30(03):206-10.
[9]Champney KP,Frederick PD,Bueno H,et al. The joint contribution of sex, age and typ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on hospital mortality follow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Heart,2009, 95(11):895.
[10]Neaton JD,Wentworth D. Serum cholesterol, blood pressure,cigarette smoking, and death from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verall findings and differences by age for 316,099 white men. Multiple Risk Factor Intervention Trial Research Group[J]. Arch Intern Med,1992,152(1):56.
[11]Chen Z,Richard P,Zhou M,et al. Contrasting male and female trends in tobacco-attributed mortality in China: evidence from successive nationwid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J]. Lancet,2015,386(10002):1447.
[12]高原,惠宁. 雌激素对女性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的研究[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4,15(01):90-2.
[13]颜红兵. AHA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科学声明解读[J]. 中国循环杂志,2016,31(2):34-5.
[14]蒋蕴毅,卓祥武,徐惊伯. 304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析[J].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95,(4):209-12.
[15]葛均波,徐永健. 内科学.第8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