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凯锋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受到了各方面的冲击以及众多挑战,在竞争不断加剧的同时,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由于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不足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内部控制,它的思想与方法在许多方面都加以运用。
关键词 内部控制体系;风险;改进措施
一、引言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管理就要越来越制度化,用制度来管理人的行为,来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一个优秀成熟的企业,一定有一套科学管理理论、与企业匹配的内控制度。内控制度不同于企业基本财务报表,所有的企业不可以按照同一模式来制定自身的内控制度,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需要的内部控制应该是要符合自身特点,满足自身管理需求,同时又能满足监管要求的内部控制。符合自身特点,满足自身管理需求的内部控制才是企业建设内部控制的实质,如果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不是为了满足自身管理的需要,而仅仅去迎合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划——基本规范》等监管要求,这是将成为一个无形的束缚,妨碍企业发展,所以拟上市公司在上市前建设内部控制时,应考虑到《内部会计控制规划——基本规范》等监管的要求,更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去设计符合自身的内控制度。
二、内部控制建设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1.保证管理方针得到有效执行
全面改善公司的内部环境内控制度是由一系列可执行的政策、制度及权限授权分明的控制流程所组成,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符合自身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企业制订的战略目标及各项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得到有效执行,从而公司的内部管理控制环境得到优化完善。
2.防范经营风险
确保会计信息及其他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明确了企业经营与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合理协调和控制风险之间的关系,建立事项识别程序,提高风险评估水平,树立合理的风险管理观, 建立风险应急系统以提高风险应对效果,确保企业执行过程中的信息不失真,真实准确反映企业各方面的经营管理状况,及时发现并纠正过程中的偏差,有效保证企业的经营向正确的方向运行。
3.防止资产流失
确保安全并合理有效发挥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科学而有效地监督和制约企业各项资产流转过程,如采购原材料、验收入库存货、销售产成品等各个运营流程节点,从而确保企业资源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流失并加以有效利用。
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建设仍需加强当前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已在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广泛实施,同时,国家对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均建立了内部控制具体要求。在内部控制评价方面,上市公司每年必须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并由第三方中介机构出具评价意见。对于一般企业而言,在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建设方面往往存在机制不健全或流于形式的问题。如有的企业只是建立了内部控制手册,但没有对内部控制实施形成评价机制,对内部控制实施缺乏后期跟踪。
2.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报告仍需加强
为加强内部控制评价成果发挥作用,需要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有职责部门和具体分工,并在评价中形成高质量评价报告,对企业内部控制改进产生指导与借鉴意义。但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工作中,有的企业每年实施内部控制评价,而形成的评价报告内容前后雷同,没有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相适应,产生的效果相对较弱。也有的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虽然指出了问题,但对于问题的层级及严重程度缺乏细分,且没有进行统一集体决策,使得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及报告的质量相对一般或较差,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较弱,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
3.企业内部控制评价问题整改仍需加强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目的在于为企业内部控制改进提出意见建议,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质量与效率优化提升,能够适应外部宏观调控政策及内部业务发展的变化情况。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应用中,不同企业对于评价改进仍然存在较大不均衡性,差距较大。如有的企业对于内部控制评价问题的重视程度较弱,决策层及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得过且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形成企业的管理风险隐患。也有的企业在内部控制整改过程中,对于问题一视同仁,均采取了较为严格的整改措施,容易造成企业的流程过于复杂,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对业务效率的改进优化,形成内部控制新的问题,不利于内部控制持续完善。
四、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与改进的主要措施
1.進一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建设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应建立相应机制制度,并将职责明确至相应部门牵头办理,规定时限及成果,确保内部控制评价的制度体系完整,有据可依。企业应按照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重点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明确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企业董事会的责任。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容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法律责任。在企业治理及职责层面的具体规定,将有效促进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质量提升。
2.进一步加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成果,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明确被评价的单位组成与主要业务组成,对于评价的内部控制主要事项,应包括组织架构、企业文化、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财务报告、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质量控制、资金活动、资产管理、信息披露、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等,重点关注高风险领域主要包括结算与回款、成本控制、重大投资、对外担保、关联交易、子公司管理等。对评价问题进行细分,有层次反应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
参考文献:
[1]程龙,宋心哲.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J].财政监督,2016
[2]刘峰,唐胜男.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的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研究[J]. 科技和产业,2016
[3]底圣鸿.内部控制视域下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