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燕红 罗威 梁文焕 吴志文 王国乐 吴子贵 李华驹
肠外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以外的途径(即静脉途径)提供营养物质的一种方式。当患者必需的所有营养物质均从胃肠外途径供给时, 称为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 TPN是肿瘤科与外科患者术后经常使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通过TPN可以将糖、脂肪、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以及微量元素等患者日常所需的营养物质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输注到患者体内, 以给予合成代谢, 增强机体免疫力, 进而提高患者的恢复速率[1]。但是, 目前我国临床中对于TPN液的配比没有一致的标准, 因此在工作中经常存在不合理配比的情况, 本文中将对本院住院患者2014年8月~2017年12月所有TPN处方进行分析, 探讨本院住院患者TPN处方的使用情况与存在的问题, 提高药物的合理使用, 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对本院医院信息系统(HIS)中2014年8月~2017年12月所有住院患者1069张TPN处方进行分析。
1.2 方法根据《处方管理办法(2007)》、2010年卫生部(现卫计委)下发《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 、肠外营养临床药学共识(第二版)粤药会〔2015〕85号文件等有关规章制度, 对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统计TPN处方数量、不合格处方数量, 并按溶媒选择、配伍禁忌、用药频率、用药剂量、药物浓度、静脉营养液等主要项目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
1.3 评价标准[2]本组研究的处方点评标准参照卫计委《处方管理办法》、《静脉营养液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关于静脉营养液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肠外营养临床药学共识(广东省药学会)及其附录2、NRS-2002 营养风险筛查表和附录4、肠外营养医嘱审核表单等以及药学服务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2.1 处方构成1069张TPN处方, 其中肿瘤科248张(23.20%)、普外科232张(21.70%)、特需病房(包括ICU及急诊综合病房)252张(23.57%), 整形烧死外科47张(4.40%),心胸外科191张(17.87%)、血液肿瘤科99张(9.26%)。见表1。
表1 1069张T P N处方构成情况(张, %)
2.2 不合理处方分析1069张TPN处方中不合理处方63张, 占所有处方的5.89%;其中用法用量不合理24张(38.10%), 溶媒选择不当17张(26.98%), 载体量选择不当13张(20.63%), 药物配伍禁忌9张(14.29%)。用法用量不合理处方中, 糖脂比不合理处方9张(37.50%), 热氮比不合理处方6张(25.00%), 电解质用量不合理处方5张(20.83%), 维生素用量不合理处方3张(12.50%), 丙氨酰-谷氨酰胺用量不合理处方1张(4.17%);溶媒选择不合理处方中, 中成药溶媒处方7张(41.18%), 抗生素溶媒处方5张(29.41%), 其他药物溶媒处方5张(29.41%)。见表2。
表2 63张T P N不合理处方分析[张(%)]
TPN液的组成复杂, 而且营养成分的配比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效果与生命安全, 因此静脉用药中心药师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四查十对”的工作规范[3], 在配比营养液前要充分了解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或体表面积, 营养状况,器官脏器功能, 既往过敏病史以及病情状况等个体情况;对患者的心、肺、肝、肾等器官状态进行评估[4-6], 并审核和权衡TPN处方的总热量、液体量、糖、脂肪、氨基酸、电解质、微量元素等的剂量和配比, 评估受益和风险, 以求达到处方的安全、有效、合理及个体化[7,8]。
同时, 要充分考虑组成处方各成分的理化性质、配伍禁忌及稳定性因素等要求, 从而保证营养支持的安全有效。此外, 在进行TPN治疗时也对患者的营养、血生化和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进行密切监测, 并根据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处方, 保证营养支持安全、经济、有效,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9,10]。
本组研究中, 1069张TPN处方中不合理处方63张, 占所有处方的5.89%;其中用法用量不合理24张(38.10%), 溶媒选择不当17张(26.98%), 载体量选择不当13张(20.63%),药物配伍禁忌9张(14.29%)。用法用量不合理处方中, 糖脂比不合理处方9张(37.50%), 热氮比不合理处方6张(25.00%),电解质用量不合理处方5张(20.83%), 维生素用量不合理处方3张(12.50%), 丙氨酰-谷氨酰胺用量不合理处方1张(4.17%);溶媒选择不合理处方中, 中成药溶媒处方7张(41.18%), 抗生素溶媒处方5张(29.41%), 其他药物溶媒处方5 张 (29.41%)。
综上所述, TPN不合理处方主要以用法用量不合理为主,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加强监督, 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
[1]刘炜, 王霞.门诊不合格处方分析与改进措施.西北药学杂志,2010, 25(5):385.
[2]覃燕玲, 梁桂才.我院全肠外营养液处方分析.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0, 13(2):128.
[3]马驰, 赵方允.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09, 6(2):85-87.
[4]孙坚彤, 顾雪英.3831例静脉药物配制中心退药医嘱分析.抗感染药学, 2010, 6(72):138-140.
[5]黄春燕, 王永, 沈国荣, 等.417张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处方分析.抗感染药学, 2013, 22(5):72-73.
[6]李欣宇, 陈锋杰, 徐富培, 等.我院全肠外营养制剂处方的合理性及药师与医师沟通效果分析.中国药房, 2012, 23(25):2386.
[7]潘霖, 杨翀.全肠外营养液处方分析.天津药学, 2015, 6(6):546-547.
[8]游广辉, 李晓苏.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全肠外营养液处方分析.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21):135-137.
[9]商荣华, 甘润鑫, 林阳.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全肠外营养液处方分析.中国药房, 2015, 26(23):3189-3191.
[10]申慧彬, 牛厚菊.静脉配置中心全肠外营养液的处方分析.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6, 16(11):1677-1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