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举塬、张举塬,吃水更比吃油难,姑娘不嫁张举塬,就怕嫁来把水担……”一曲民谣,唱出了张举塬村群众往昔生活的艰辛。
张举塬、陈家河、九站村是合水县出了名的3个贫困村,也是甘肃省科协在庆阳市合水县的定点帮扶村。如今,这3个村都走出了一条顺民意、得民心的脱贫致富之道,群众的生活过得一天比一天有起色,这得益于省科协的精准施策和真帮实扶。
省科协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陈炳东告诉记者,省科协高度重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班子成员多次带队深入帮扶村开展帮扶工作。省科协作为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娘家”,自2017年8月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部署,为合水县蒿咀铺乡的九站村、陈家河村、张举塬村调整选派3名干部在村上分别挂职担任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队队长。一年来,省科协通过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观摩科普日等各类科普活动,注重提升当地群众科学素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乡村干部、致富带头人、贫困户赴外地观摩学习种养殖技术,参加各级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农民群众致富技能;协助制定蒿咀铺乡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探索产业扶贫路径;加强各村党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工作保障,尽心竭力与乡政府一道带动广大群众走上增收致富新路子。
“尽快让困难群众过上好日子,是我们目前最主要的任务,也是科协党组交给我们最重要的工作!”省科协普及部部长、帮扶办主任郭成钰说。在省科协帮扶干部的真情实意“帮”,尽职尽责“扶”之下,治穷与治愚并举、扶贫与扶智结合的理念已成省科协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的坚定信念。在积极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出谋划策的同时,不仅拓展了产业扶贫新方向和积累了大量工作经验,还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绩……
“放下身架,扑下身子;真帮实扶,出谋划策。”这是省科协帮扶干部们的共识。
翠色欲滴、花开俏笑的初夏时节,蒿咀铺乡中心小学洋溢着节日的欢歌笑语。
6月1日上午,校园里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广播里播放着《让我们荡起双桨》,同学们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教学楼前,由省科协办公室、普及部、机关党委、科技馆、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信息中心、反邪教协会、交流中心、帮扶办和合水县科协共同组织实施的庆“六·一 助扶贫”双扶双脱系列活动即将开始。
看着载有各种“宝贝”的科普大篷车和爱心物资的车辆缓缓驶进校园,正在校园里玩耍的小学生们都不约而同地好奇张望。当听到老师让他们集合的广播时,学生们瞬间沸腾起来,一个个迫不及待地往教学楼前跑去。
学生想什么、盼什么、缺什么始终是省科协帮扶干部心里的牵挂。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不一样的节日氛围,省科协为蒿咀铺乡中心小学的学生们捐赠了578件学习用品、680套科普资料、50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书、104套床上用品。这4大类1410件(套)捐赠物品就是省科协给孩子们的六一儿童节礼物。
捐赠仪式上,陈炳东做了情真意切的讲话。他说,通过这次省科协组织“庆六一助扶贫”双扶双脱系列活动的开展,希望孩子们以后能够以更加自信、快乐、阳光的心态好好学习,早日成才,回报社会!希望农民朋友们树立增收致富的信心,不断增强自身脱贫致富的能力,为了农村的富裕发展,为了今后的幸福生活,为了大家共同的梦想,携起手来一起努力,为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添砖加瓦。
“谢谢兰州来的叔叔和阿姨们,我们一定会加倍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学生孙浩恬道出稚嫩而庄重的心声。
捐赠活动结束后,为了庆祝孩子们的节日和表达对好心人的谢意,蒿咀铺乡中心小学的师生演出了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节目在该校五年级同学表演的情景剧《校园的早晨》中拉开帷幕,现场情景剧、歌舞剧、现代舞等17个节目精彩纷呈,《闪闪红星》《阳光下的孩子》等节目更是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整场节目充分展现出新时代少年儿童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通过文艺节目表演,不仅增强了儿童们的体质,还提升了儿童们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这对增进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了解,培养孩子团结协作的意识,加强孩子们的舞台表演经验。”该校舞蹈社团《布谷播谷》节目指导老师王风丽说。
当天,省科协结合工作实际,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4辆科普大篷车展品展示、机器人表演、科技小制作和科普讲座等活动更是备受青睐。
在教学楼前,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无人机嗡嗡地在天空盘旋。同学们抬头望着无人机表演,不时发出惊叹和热烈的掌声。
活动现场,孩子们流连忘返于科普展品前。通过科普大篷车工作人员的讲解以及孩子们实践操作,“双曲狭缝”“懒惰环”“翻转的镜像”“锥体上滚”等展品倍受学生们的欢迎。
“在这次省科协组织的巡展活动中,通过对展品的参观了解和实践体验活动,孩子们亲身体会到了科技的神奇。”该校教师杨娜说。
“哇!好神奇啊!”在机器人表演台上,记者看到科普工作人员不仅耐心地向广大师生讲解机器人的构造、原理、历史之类的知识,还让孩子们观看了机器人舞蹈。
“省科协组织的这次科普活动对我们合水县的孩子们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科学教育实践机会,让孩子们受益无穷。不仅对小学生起了带动作用,对学生家长也起到了引导作用,帮助他们思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何正确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观察能力,提升他们的兴趣。”合水县科协干部贾红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一直以来,“落后”一词,就是贫困村的代名词。省科协帮扶的这3个村由于比较封闭,村民的进取意识较为缺乏、发展意识也较为淡漠。如何使贫困村旧貌换新颜,如何让村民摆脱落后贫穷,成为省科协机关党委和村党支部两个党组织最关心的问题。
毫无疑问,大家共同开出的良方就是“支部共建”!思路有了,能不能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抓落实。
6月1日下午2时,陈炳东和机关党委、帮扶办等部门负责同志分别驱车前往陈家河、张举塬、九站村村党支部进行支部共建验收工作。
一路走去,通村油路平坦整洁、农家瓦房宽敞明亮,庭院周围,绿树掩映、篱墙环绕,村部大院内欢声笑语、暖意融融。这还要从2017年10月18日说起,这一天,省科协印发《省科协党支部与贫困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行动联合推进工作实施方案》。
“这是省科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提出的‘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尽快改变贫困地区面貌’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及省委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安排部署,进一步动员省科协全体党员积极投身全省扶贫攻坚工作,确保我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省科协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梅肖冰说。
记者了解到,起初,省科协从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9个党支部中首批确定3个党支部与省科协联系贫困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期限为一年。省科协办公室党支部和蒿咀铺乡陈家河村党支部;普及部党支部和九站村党支部;信息中心党支部和张举塬村党支部“成功牵手”。同时,省科协其余党支部轮流与上述3个贫困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工作。
机关党委副调研员石森说:“省科协自支部共建活动开展以来,多次与村委会探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计划,共同达成了‘结对共建树形象,同为党旗添风采’的一致共识。从活动一开始就统筹计划,建立共建运行机制和实施办法,制定共建流程图,确保支部结对共建工作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2018年4月,省科协委托合水县科协对蒿咀铺乡3个村党建活动室进行了“提级换档”。同时,省科协发文要求:明确责任,把结对共建活动纳入部门和责任人年度党建工作目标考核;狠抓落实,坚持长期开展活动,建立工作台账,确保支部共建工作取得实效;注重宣传,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培育一批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被公认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张举塬村,省科协驻村帮扶干部刘姚俊介绍说:“通过采取联合召开组织生活会、双向举办党课教育、共同组织‘四送’活动、集中安排入户调研、适时开展党员培训、合力实施帮扶项目六种方式联合推进,确保结对共建工作取得实效。”
每到一村,陈炳东一行都要亲自查阅工作台账、党建资料,听取村党支部负责人和第一书记们的汇报。陈炳东语重心长地说:“在帮扶村开展支部结对共建,是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新举措,是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的新探索,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实践。省科协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工作是新时期党建工作与扶贫攻坚工作联合推进的有效手段。各支部要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目标任务,积极探索工作方法。要把开展结对共建作为贫困村组织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各支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结对共建工作有序推进。”
党旗飘起来,党员站出来,阵地亮起来,作用强起来。陈家河村党支部书记说:“通过与省科协的支部共建,村里读书的人多了,工作机制顺畅了,特色产业的发展有希望了,农户的生产生活越来越美好了!”
6月2日,省科协的帮扶干部们像走亲戚一样,分别到各自的帮扶户家中走访帮扶。
他们进村入户,向村民认真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农民最关心、最迫切了解的事儿,为村民脱贫致富献计献策;他们行走在田间地头,力所能及地帮乡亲们干农活、理家务。似乎已经没有丝毫的“陌生”感,真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田间地头里洋溢着暖融融的温情,脱贫路上迸发出了新的生机。
在陈家河村,陈炳东和所有帮扶干部一样,牵挂着自己的穷亲戚们。
“老郭,老郭,我们领导来看你了。”一阵急促的呼喊声叫醒了干了一天农活,正在炕头补瞌睡的郭阳明。
这已是陈炳东今年以来第四次去他的帮扶户郭阳明家了。一见面,陈炳东就拉着他的手关切地问道:“你的腿伤恢复好了没?你的老伴身体还好吧!”
“我的腿伤已经完全恢复了,老伴去给别人家帮工了,您放心。”郭明阳和陈炳东坐在沙发上亲切地拉起了家常。
“今年退耕还林款和补贴都领了没?孙子参加学校的节目表演没?姑娘嫁出去了没?”陈炳东对郭明阳一家的情况如数家珍。
在刘改芬家,陈炳东关切地逐一询问了刘改芬一家的生活状况和种植情况。
2018年,刘改芬家将告别活动板房,住上异地搬迁项目建设的洋房。更让人可喜的是,她找上了对象,政府还办好了扶贫贷款,准备发展土鸡养殖。
听到她家的住房问题、婚姻问题都已经得到解决,还对产业发展信心十足,陈炳东说:“这就好,我就放心了”。
“我要到别的地方去看看,祝你女儿考个好大学,希望你们家的生活越过越好!”
变“我想干”为“我要干”,这是个好开端。相信,刘改芬家的脱贫致富梦不再遥远。
在逼仄的乡村小路上,陈炳东在帮扶干部班宇衡的带领下,爬坡上坎,来到他的新增帮扶户杨永升家中,仔细询问了家庭情况和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对改善住房环境提出了建议……
在陈家河、张举塬、九站村,村民们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些城里来的干部,能扑下身子一心一意为群众,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帮村民之所需。
这一天,三个帮扶村处处展现着一幅幅感人画卷;这一天,在每个帮扶干部和贫困户的心里都涌动和升腾着一股甜蜜的味道;这一天,干净整洁的山村在夕阳映衬下,显得更加妩媚多姿、光彩绚烂。
6月2日,陈炳东一行应县科协的邀请来到了科技致富带头人陈文峰瞅好的野兔养殖场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当看到五眼荒废的窑洞依山而筑,偌大的院坝上野草丛生,周边山上林木茂盛的环境时,陈炳东一行认为这是一个理想的养殖场地。
“山下有渔塘,山上野兔蹿。满目林木秀,宜作乡村游。”陈文峰对他的野兔养殖事业信心满满。
县科协的负责同志说,“目前,在县科协和乡镇府的大力支持下,陈文峰看好的野兔养殖场地已经完成了三通一平,100米深的机井也打好了。”
“一定要让大家熟练掌握脱贫致富技能,走上特色养殖种植的致富道路!”陈炳东说。
出生于1965年的陈文峰是乡亲们眼中的致富能人。他依靠科技变动物粪便为有机肥,从而走上了致富的路子,并带动村民加快养殖的步伐,使农户从中得到了实惠。2017年,他被庆阳市科协评为“庆阳市基层科普工作先进个人”、2018年被省科协评为“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奖补个人。
如何把群众养殖牛羊等动物的粪便转化成生态有机肥,让这些别人眼中的废物变成财富,这是他一直想做的事儿。
如何完成脱贫任务?最佳的答案无疑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多年来,陈文峰针对不同人群多次组织专家到村开展技术培训,有效解决了群众种养技术、防病治病、消毒卫生等难题。农户对品种选择、管理方式、饲养搭配、营养分析等技术的掌握不断提升,养殖经济效益也随之上升。据不完全统计,年均开展各种科普培训12场次,培训群众1000余人次。
他利用“公司+养殖户+贫困户”的运作模式,以企业带养殖户,以养殖户带贫困户,带领农民利用科学技术养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目标。
陈文峰在创业的同时,始终不忘初心,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积极投身于精准扶贫事业。三年来,该公司带动当地200多户群众走上了致富路,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公司在回收粪污和用工上,贫困户享有优先权,通过他和公司的努力,带动当地25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
“在有机肥料的生产技术方面,该公司与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进行技术合作,生产出‘哈朵奇’有机肥,并长期聘请陇东学院土肥专家李志军教授担任技术顾问。同时,公司被陇东学院列为土壤肥料学科实践教学基地。”陪同调研的庆阳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马海英向陈炳东一行介绍说。
“环境保护是企业的重中之重,陈文峰将农民养殖畜禽产生的粪污回收,加工成优质有机肥,变废为宝。一方面净化了环境,有效解决了周边农村散户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另一方面为建立畜禽高效规模养殖、畜产品加工安全生产、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畜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蒿咀铺乡党委书记高建军说。
两天的帮扶如期结束,帮扶干部们走村入户,和贫困户同吃一锅饭,共绘新蓝图。在子午岭下,秦直道旁,省科协的帮扶干部书写了一曲时代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