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不但是教学的重点,而且是教学的难点。思维导图是辅助学生进行英语写作的有效载体,是提升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武器”。因此,教师要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积累英语习作语料,进行英语写作构思,提炼英语写作话题。
[关键词]小学英语;思维导图;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18005301
小学是全面开展英语写作的起步阶段,因此教师必须要充分落实英语写作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程度的英语语言的运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大都不尽如人意,学生既缺少整体构思,又缺少逻辑思维性。而思维导图能够激活发散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工具,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展开多角度构思,还有助于延伸写作方向,帮助学生搜集相应的写作素材。因此,教师要借助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一、借助思维导图,积累英语习作语料
W M Rivers曾经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写作必然起源于对语言的听、说以及读,只有经过大量的语料积累,才能使学习者掌握恰当的语言使用以及得体的遣词造句,使其获得丰富的语感以及情感体验,而这些正是写作的关键基础。”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大量、无规律的语料的迅速输入必然会扰乱其思维,而此时如果引入思维导图,就能够借助其有序性帮助学生整理归类各种语料。
以当前译林新版英语教材为例,针对Unit 4《Seasons》(四上)第三课时的教学,我向学生布置了诗歌写作的任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四篇范文,这四篇范文的难度略高于教材文本,语料输入相对较高。
在学生完成阅读之后,我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信息归纳,由此生成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以及归纳之下,学生充分明确这四篇文章分别对应的主题为:春季的色彩、夏季的食材、秋季的衣着和冬季的户外活动。然后,我向学生提示,画线的内容可以进行替换仿写。于是,就有了这样一篇充满稚嫩气息的小诗:“Summer is coming/Thats a hot summer/Girls wear dresses/Boys wear T-shirts/How cool we are!”
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了对四篇小诗歌的归纳与梳理,将大量的语料信息分门别类地进行了归纳以及存储。在进行信息提取时,学生只需要回想思维导图的具体框架,就能够实现快速提取,甚至还可以发散思维进行自主添加,此时的写作必然是水到渠成。
二、借助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写作构思
学生的英语习作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缺少语言的逻辑性,实际上,正是因为写作的过程缺少整体构思,才导致学生不知如何下笔。
对于学生而言,以思维导图引导構思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同时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持续渗透。同样以译林新版英语教材Unit5《Seasons》(四下)为例,我为学生提供思维导图的架构,学生完成Story time阅读板块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补充思维导图,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充分把握文中和季节相关的关键词,既能够抓住季节的主要特征,又可以充分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活动,由此展现各个季节不同的典型特征。在补充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解文本内容,帮助他们紧扣文本重点强化记忆,还可以准确把握文本的写作脉络,体会各个段落结构之间的层级关系,由此形成完善的写作意识。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同时还要注意图样的灵活性以及开放性,全面强化学生对篇章的整体认知。
三、借助思维导图,提炼英语写作话题
学生的英语写作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写作变成了英语翻译,仍然以中式为主。甚至还有很多学生的写作依然停留在模仿阶段,不管是个性化的语言,还是文本构思都有所匮乏。为了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写作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立足于英语思维展开写作。思维导图能够以直观的表象引导学生展开分析以及联想,降低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难度,帮助学生提炼具有创新性的思维话题。
以《My friend》为例,虽然这一话题比较常见,每个学生看似都有东西可写,但是大都会集中于年龄、外貌以及行为等方面的介绍,这只是对文本内容的简单复述或改编,基本不存在创新。对此,我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先开展小组探讨,之后让学生在班上进行充分交流。在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之下,分别有了“hobby,family,be good at”等创新话题。学生选择恰当的话题,融入相应的场景,或开展对话或进行心理活动描写,以此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时态的改变,就能够有效拓展学生思路、活化写作内容,使具体的写作既生动又形象,既生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总之,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既能使学生有话可写,帮助他们消除写作时的畏难心理,又能使他们有话会写,帮助他们基于有序的方式展开清晰、准确地表达。因此,教师要沿着这条路径展开更全面、更深入的探索,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技能。
(责编容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