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引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2018-07-03 07:30李雪娇
经济 2018年10期
关键词:经济带长江环境保护

李雪娇

2018年4月24日至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江沿岸湖北、湖南两省,登大坝、乘江船、进企业、访村落……实地考察调研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并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把脉。

跨越6380公里,穿越数千年的时间长度,长江就这样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我们除了惊叹自然的神奇,也要清楚地认识到,过度放纵的美不会长久。正如一江之水,不会因为放任不管就变得更加清澈。就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要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接受了《经济》记者的专访。

守护长江绿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这为新时代保护长江自然生态、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总基调。

李佐军表示,长江经济带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无疑是抓住了区域绿色发展的“牛鼻子”。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有利于加快形成与深入推动长江經济带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培育新动能。

数千年来,长江见证了我国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占据独特地理位置的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为综合国力的增长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既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也要提高战略统筹能力、发挥规划引导作用。”李佐军介绍,依据经济发展的梯度规律,完善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各区域的地方积极性,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实现地方化的发展。同时,鼓励各地区间产业合作和经济技术的交流,以推动长江经济带整体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必由之路。“探索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绕不开一个古老的难题——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的协调。”李佐军说,在经济发展新阶段,长江经济带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让原本人口密集、资源环境消耗多的长江经济带压力倍增。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若能处理好二者关系,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仅为本区域经济增添了新动力,而且为其他区域起到了示范作用。

推进绿色发展

这组数据可显示出长江流域的独特优势:目前长江年货运量超过25亿吨,约为密西西比河的4倍、莱茵河的10倍;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35%。它不仅哺育了沿江4亿多人民,还通过调水工程惠及华北、苏北等地区。

要推进绿色发展,需找准问题所在。李佐军表示,长江流域地形多样,地域跨度很大,产业齐全,环境污染形式多样,不仅存在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问题,而且存在白色、光、声音等新型污染。

据了解,长江沿岸除了分布着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以及上海、南京、仪征等石油化工基地,还有着大大小小近40万家化工企业。除了工业污染,由于长江沿线城市人口密集,规模以上的排污口有6000多个。早在2012年,水利部水资源公告称,全国非污水排放总量785亿吨,其中近400亿吨排入长江。

“长江绿色发展必须着眼于整个流域、所有城乡、所有产业,仅仅在部分区域、部分行业采取行动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必须对前述各种污染采取统一的治理行动。”李佐军如是说。

如何解决长江经济带的环境污染问题,建设绿色生态长江?李佐军提出,关键是要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推进的路径:

一是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二是增加生态环境保护投资,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三是通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招商引资,推进经济发展;四是通过生态补偿、碳交易、碳汇交易实现二者协同;五是通过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倒逼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六是通过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发展。

港口是长江流域的重要节点,由于来往船舶和人员较多,港口及其周围建筑物多、机构多,因而污染排放问题较为突出。为此,日前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就港口设施建设、沿岸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污染控制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时,李佐军补充道,长江港口污染治理应增强针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一港一策”,综合治理。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矛盾。李佐军表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部分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增加生态环境保护投资,会对其他经济投资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还会对那些污染企业进行处罚。因此,一方面要强化二者协调的一面,另一方面,应尽可能处理好二者矛盾的一面。

为生态环境保驾护航

今年初始,环保部发布消息称,中央环保督察已经完成了全国31个省区市全覆盖行动,2018年将继续加大环保约谈等形式的督政工作,初步考虑对第一轮督察问题回头看,围绕大气污染、黑臭水体治理等工作开展机动式、点穴式专项督察等。

2018年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了中央环保督察下一步重点任务——要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环保督察向纵深发展。

这是中央层面首次明确提出,以环保督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结合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建设,这是否意味着中央环保督察将促进生态环保迈向绿色发展的新台阶?

李佐军对这一说法表示肯定,他认为,在众多环境数据持续向好的背后,中央环保督察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发挥了巨大的威力。“找问题,重履责,促整改,动真格……中央环保督察把脉生态文明建设的症结,指出了地方生态环境问题的病根。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治理上,期待中央环保督察对症下药见疗效。”

为了确保中央环保督察落到实处,李佐军建议,环保督察的下一步,要向规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方向推进,逐步进行完善。尽可能避免“一刀切”式的关停手段,分清不同情况,对合法合规运营企业提供相关保障,加强精准治理能力,减少行政手段带来的负面影响。

未来在这场生态环境保护“持久战”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的綠色发展经验将涌现出来,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将更好地协调起来。

厘清“五大关系”

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在于厘清“五大关系”,即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成为各界关注的话题,为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建设指明了方向。

曾几何时,长江流域生态污染问题严重,流域沿线的化工企业鳞次栉比,非法码头、违章建制争相偷排、偷放,长江水不再清澈,因此在顶层设计上,长江经济带生态建设要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岩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江流域水生态问题主要体现在功能性缺水、水生态系统功能的减弱两大方面。“由于水质污染,众多水功能受到限制,尤其是沿江的生活用水受到极大的制约,不合理和过度的开发使用导致长江水生系统水土流失、生态多样性减少。”

长江是沟通东西和南北的大动脉,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11省市,面积占全国21%,人口、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40%。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三大地理阶梯,资源、环境、交通、产业基础等方面的发展条件差异性较大,地区间发展差距明显,只有因地制宜突出区位优势才能全局发展。

从国家谋划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来看,中央提出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未来经济拉动内需的主战场主要在中西部,长江中上游地区蕴含有巨大的内需潜力。

李岩表示,针对污染问题需要从源头解决,我们要改变原有的末端治理模式,实现社会系统的污染预防。例如,设置工业的排污许可证,实现工业污染的总量控制、完善环保税倒逼工业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实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加速生活垃圾的分类和无害化处理,提高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率。

长江经济带的人口密集程度性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尤其是以成都和重庆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的崛起,水资源需求大大增加,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不仅仅是生产、生活方式的节约,更重要的是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梯级利用,可以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河网密布的太湖地区,这里独特的地理地貌、生产方式、经济环境下孕育了独特的水乡景观。浙江省湖州市人民通过修筑“五里七里一纵浦(溇港),七里十里一横塘”的溇港水利工程排涝防洪、引水灌溉,将地势低下、常年积水的洼地挖深变成鱼塘,挖出的塘泥则堆放在水塘四周作为塘基,逐步演变成为“塘基上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农耕生态循环系统。

从桑基鱼塘的例子来看,李岩表示,生态文明是以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共生发展的模式。人类社会从自然系统摄取资源与能源作为各种物质形态的转化,经过生产系统的转化进入消费领域,无论是何种消费品在其使用功能丧失之后都会被废弃又进入自然系统。因此,生态文明的核心要义,是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绿色生产和消费。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猜你喜欢
经济带长江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长江之头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