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心声

2018-07-03 07:30
经济 2018年10期
关键词:昆明深圳北京

创业人才选择城市,看整体产业环境

田伟 新零售行业公司创业者

生活城市:武汉、深圳

一家在新零售领域从事无人智能售货柜研发和生产的高科技公司,从武汉到深圳的迁移,大概代表了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除了人力资源,还要考虑产业聚集效应。

公司团队的核心成员曾供职于百度、腾讯、华为等大公司,平均年龄只有28岁。2017年7月,田伟与几位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同学共同创办了这家公司,起初公司注册于武汉市。

这些“老哥们儿”回武汉创业的热情很高,较低的人力和运营费用也为公司节省了大量的初创成本。但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一些资源的短板也显现出来。

田伟说:“一是在武汉招不到好的互联网人才,特别是做视觉、懂算法、精通AI技术研发的人;二是公司制造无人售货机所需的上下游硬件设备,深圳更加齐备,具有更多线下生产的红利;三是深圳的融资环境更好。”

考虑到公司未来的长远发展,今年3月底,果断将公司迁至深圳,“创业团队的氛围很好,也为此放弃了很多东西。”

虽然大家背井离乡,深圳的人力和办公运营等成本高出许多,但公司发展势头很好,短短半年时间,进行了第四轮几千万元的融资,员工规模也增长到100多人。团队很快研发出新的无人售货系统,并且已经有几千台的订单。

大城市失去风格,也正失去人才

张朋 经营摄影工作室

生活城市:天津、南京

曾在平面媒体担任视觉总监,拍过微电影,短视频,对于图片影像有着精准判断和专业审美,是专业图片的签约作者。曾在北京生活多年,在北京房价还没涨起来的时候,在通州区置办了一所大House。

经常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他却越来越不喜欢北京的大拆大建,在天津的环线边和南京的森林公园各开了一家摄影工作室。

“选择天津是因为那里靠海、人少;选择南京是因为我喜欢江南的文化氛围。两处地方都远离人群、安静,符合我的要求。”他最摒弃的就是那些产业园和文化园区,曾经有两个城市向他抛出过橄榄枝,给了非常丰厚的条件。去后一聊,离开走人,以政绩主导的城市管理者的思路让他很不认同。他将城市一窝蜂地抢人看成一场闹剧,不会持久。“每个人在不同阶段对城市的要求不同。有些人可能会冲着高薪和房子去,但现在的我不看中什么,也没什么需求,因为该有的都有了,只要待着舒服就行。”

新北京人爱上北京

孙立峰 中伦律师事务所

生活城市:北京

2002年,从西北政法大学毕业后,到德国洪堡大学学习民商经济法,硕博连读待了7年半。读书期间,担任学院的法学助教,为德国原司法部部长当过法律助理。

2010年,回国进入原铁道部“铁路走出去”领导办公室,从事法律工作。这其中有实现个人价值的考虑,也有某种形式来报效国家发自内心的愿望。考虑到在律所工作专业性更强,挑战更大些,想在专业上更强化自己,更丰富项目的阅历,和领导提出辞职。

作为陕西人,喜欢北京的厚重历史,有文化积淀,丰富多元。北京没有让他伤心的地方,一来就给了他户口,老婆也是在北京认识的,孩子也是在北京出生的。一切都美好。

生活已经完全融入了这座城市,从事律师这个职业很忙,业余时间,喜欢去Page one和北大东门的万圣书园。国贸律所楼下就有球场,會和律所的朋友一起踢球,去铁路工人文化宫游泳,爱在金融街的星巴克咖啡读书。

逃离牢笼,寻觅自然的心安之处

舒全登 媒体人

生活城市:昆明

因为上学的缘故,顺其自然就在北京留下来了,而且带动了家里人纷纷去往北京,最后他又成了最先离开的。

至于昆明,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远方叫做彩云之南,在2006年第一次去过后便开始喜欢往那边跑。直到2013年把全国各省都走完后,决定择一城终老,便选了昆明滇池度假区附近。那年刚好也是他的而立之年。有朋友觉得他可能待一两年就不想待了。恰恰相反,越来越喜欢那里。

他不大听得懂昆明方言,但没太大影响,因为生活的社区以外地人乃至外国人居多。 他觉得当地人的生活理念也比较吸引人,比较单纯、乐天,生活节奏也慢。总体而言,昆明的商业环境相比一线城市不够成熟,所以他自身的定位是以昆明为生活中心,但是工作或者事业在其他地方。

猜你喜欢
昆明深圳北京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北京的河
昆明美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
昆明的眼睛昆明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