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联合四子散热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

2018-07-03 07:14:36李绵莎张壮涛罗紫玲李天耀广州市天河区沙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州50500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400
江西中医药 2018年7期
关键词:小针刀根型针刀

★ 李绵莎 张壮涛 罗紫玲 李天耀(.广州市天河区沙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广州50500;.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 5400)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临床最常见的颈椎病,多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颈椎钩椎关节增生等刺激或压迫相应水平的神经根,出现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放射性疼痛等临床症状,约占所有颈椎病的50%~60%,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趋势年轻化,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1-2]。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采用小针刀联合四子散热熨疗法治疗CSR,临床疗效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60例患者均来源于2017年1月—2017年7月广州市天河区沙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康复科门诊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病人,按就诊先后分别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确定抽样起点和抽样顺序,依次抽出60 个号码按大小分为小针刀联合四子散热熨治疗组(以下简称观察组)和单纯小针刀治疗组(以下简称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26~54岁,平均(38.32±6.23)岁;平均症状积分(18.73±3.43)。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4~63岁,平均(40.54±6.18)岁;平均症状积分(18.53±2.89)。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治疗前症状积分等基线资料上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和治疗标准》[3]:(1)反复发作的颈肩部疼痛,可沿受累脊神经支配区放射至上臂和(或)手指,劳累或受凉诱发或加重;(2)颈部肌肉紧张僵硬,手握力差,部分患者可见上肢肌肉萎缩及手末端浅感觉减退;(3)颈椎活动受限,颈椎局部、患侧肩胛骨内上缘及胸大肌等处压痛明显;(4)颈部神经根牵拉试验及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5)影像学结果:颈椎X线示:颈椎生理曲度消失,椎体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钩突关节增生;部分患者MRI示: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挤压。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2)性别不限,年龄18~80岁;(3)患者依从性好,在知情同意后能坚持接受方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患者颈段有阿是穴(或激痛点)。

1.4 排除标准 (1)正在接受其他类似治疗者,或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患者;(2)颈椎先天性发育畸形或肿瘤、感染、结核等;(3)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或其他内科疾病,病变部位或全身有感染者。

1.5 治疗方法 (1)观察组:穴位选择:两组均选择受累神经节段夹脊穴和阿是穴(或激痛点)[4]。

小针刀操作:手法参照《针刀医学临床诊疗与操作规范》[5]。用记号笔标记上述穴位,安尔碘常规消毒,选用汉章牌4号直型针刀(北京卓越华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0.6mm×50mm),将刀口线垂直于皮肤表面或稍倾斜于皮肤表面,快速进针刀到皮下组织层,进针后将刀口线垂直于骨面,然后缓慢进针刀从浅筋膜到深筋膜,松解完毕快速出针,常规按压止血,贴上止血贴覆盖针孔。1次/周,4次为一疗程。

四子散热熨疗法[6]:苏子100g、莱菔子100g、白芥子100g、吴茱萸100g,四味药材均匀混合,加清水20mL湿化后用微波炉中火加热5~10min,使温度达到60℃~70℃,平分装入两个10cm×10cm的布袋中,扎紧袋口,抖动至温度均匀后,以手感不烫为宜。嘱患者取俯卧位,在每次小针刀治疗后,放置颈椎两侧,来回热熨30min,隔天1次,4周为一疗程。

(2)对照组:小针刀操作同观察组。

1.6 疗效观察 (1)观察指标:根据前期临床观察,参照国内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采用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症状、体征轻重分级评分表评价[7],评分包括:颈部疼痛与不适、肩部疼痛与不适、上肢疼痛与不适、手指疼痛与不适、颈椎活动度、颈棘突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感觉、腱反射十项,每项指标评分包括正常(0分)、一级(轻微或时有,1分)、二级(明显或常有,2分)、三级(严重3分),总分30分,评分越高症状越重,反之则越轻。

(2)疗效评价标准[8]:①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相关功能恢复正常,治疗后总积分小于1;②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相关功能大致正常,仅在阴雨天或体位不适时偶尔出现,治疗后总积分减少2/3及以上;③好转: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相关功能稍有改善,治疗后总积分减少1/3至2/3。④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无好转,相关功能未见改善,治疗后总积分减少不足1/3及以下。

1.7 统计学处理 本课题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组内比较进行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所得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愈显率为93.33%,对照组为70.00%,观察组在愈显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小针刀联合四子散热熨疗法疗效优于单纯小针刀治疗。

表1 两组CSR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30) 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表明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CSR患者症状体征;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小针刀联合四子散热熨疗法在改善CSR患者症状积分方面优于单纯小针刀治疗。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n=30)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n=30)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8.73±3.43 4.47±2.91※△对照组 18.53±2.89 6.23±3.35※

3 讨论

临床上根据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和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痹症”“项痹”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颈部长期劳损,气血虚弱,复感风寒湿邪,导致筋脉不通;或因跌扑损伤,导致颈部脉络瘀阻而发病[9]。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病机理主要有机械压迫学说和炎症刺激学说[10-11],前者认为本病由退变的椎间盘或钩椎关节增生等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产生直接的机械效应,继而损害神经导致神经水肿,提高机体疼痛敏感性,产生相应临床症状[1];后者认为长期不良用颈习惯导致颈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慢性充血水肿、劳损变性,产生无菌性炎症并释放5-羟色胺、缓激肽等相关炎症介质,刺激神经根引起疼痛及相关症状[10-11]。

本研究方案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从症状积分方面比较小针刀联合四子散热熨疗法和单纯小针刀疗法在治疗CSR患者前后疗效差异,证实小针刀联合四子散热熨疗法较单纯小针刀治疗更能提高临床灸疗疗效。其中小针刀疗法是传统针刺和现代外科软组织松解术相结合发展而来[12],临床研究表明,小针刀治疗本病通过松解颈椎局部软组织粘连,通过消除受累神经根水肿和炎症反应,继而改善和恢复颈椎内外动态平衡[13],最终恢复颈椎生理功能。药熨疗法是利用特定药物加热后的热能及药物本身药效的双重作用,于患处或特定部位来回运转或旋转,通过加速机体局部血液循环以缓解疼痛和肿胀,从而达到温经通脉、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等作用。本研究方案采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痛症的四子散做药熨方,本药熨方由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吴茱萸四味药组成,采用本药熨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苏子之辛温下气、温中开郁的作用,莱菔子之利气散风寒、行气除胀之功,白芥子之散寒通络、消肿止痛,及吴茱萸之开腠理、逐风寒之效,四种药物配伍,共凑温经散寒、祛风除湿、行气消肿、通络止痛之功[6,14]。

笔者前期临床经验表明,选用小针刀治疗本病可快速松解粘连组织,施术时几乎无出血、无切口,对正常组织损伤非常小,无需住院,可有效减轻病人经济负担,配合患者在家自行选用四子散热熨处理,为患者提供一个省时有效的选择,具有简便易行、省力、低耗的优点,这种患者在医院治疗在家有针对性辅助治疗的模式,充分调动患者参与疾病治疗的主动性,适合以后社区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值得临床推广。

[1]黄小专.齐刺颈夹脊穴加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

[2]王文生.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M].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7, 9(7):5.

[3]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189-190.

[4]马林.激痛点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

[5]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针刀医学临床诊疗与操作规范[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50-51.

[6]杨蒙,杨传崇,林聪祥,等.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新中医, 2016, 48(10):87-88.

[7]林木南,刘建华,刘献祥,等.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体征比较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5, 5(13):19-23.

[8]吴峻,施振东,沈蓉蓉,等.针刀与电针对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全国第九次针刀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 2010:5.

[9]阮黄越.电针配合耳针干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效应探讨[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10]杨文广.经穴疏导加痛点揉拨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IL-1β的影响的临床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5.

[11]李盈.牵引下正骨结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12]张义,郭长青.针刀医学:针灸学的复古与创新[J].中国针灸,2011, 31(12):1 111-1 113.

[13]郭永林.针刀颈部闭合松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 2016, 32(3):93-95.

[14]陈敏玲,廖惠莲,伍慧群.四子散热奄包腹部穴位外敷对腰椎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报, 2011, 18(7A):48.

猜你喜欢
小针刀根型针刀
针刀疗法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验案
小针刀联合九步八分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针刀针刺治疗中并发急性咽部出血死亡1例
法医学杂志(2015年4期)2016-01-06 12:36:40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
小针刀配合钻孔减压术治疗跟痛症的疗效观察
安徽医药(2014年4期)2014-03-20 13:13:24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
中医研究(2013年11期)2013-03-11 20: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