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彦 Guo Xiaoyan
“邱注上元灯彩计划”展览空间
陈曦正在显形雕塑空心樟木直径:300cm,高:400cm 2017
《当代美术家》(以下简称“当”):民生现代美术馆作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私立美术馆之一,能否请您谈谈美术馆的学术宗旨是什么?您认为上海和北京的民生现代美术馆在定位上是否有差异?
郭晓彦(以下简称“郭”):民生银行公益支持的美术馆,第一个是2010年在上海开始建设的。那个时候,在上海到红坊艺术区,有了第一个民生银行旗下的美术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当时美术馆的定位就是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研究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状态,对这段艺术史、这段历史中的艺术家的个案进行研究、展示。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开馆展就是对中国当代艺术30年的一个回顾。这是当时民生美术馆一个比较重要的研究面向,第二个面向是国际艺术间的交流,第三就是关注青年艺术家的成长。这三个线索是当时上海民生美术馆开馆时研究并确定下来的。2015年,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建成,延续了民生艺术系统的研究传统,因为北京馆处于北京这个文化艺术的中心地带,所以它的功能应更加全面,我们的展览比较重视广度和深度;注重自己独立的学术态度的建设,将自己的研究和关注重点定位于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历史的研究和艺术家个案的研究。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是在世博会法国馆的基础上进行改建的,场馆是一个旋转上去的观展线路,不太适合做绘画或其他比较传统的展览,所以上海馆的定位是面向21世纪、面向未来的。它关心的是一些新的艺术的状态,比如说声音、影像,科技艺术等,它们更适合在上海馆展出,所以,关注点面向更前卫的方向,比如说科技与艺术的关系等,如“气候大战”“多重宇宙”等展览。民生系统的两个美术馆,应该都是由民生银行公益支持,在同一个系统,同一个宗旨,但是因为地理位置或者展馆空间的不同,方向上稍有区分。但它们的任务的一致之处,就是支持和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当:从2015年成立至今,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虽然相对年轻,但已经办了很多具有高学术质量的展览活动,在选择展览活动时,美术馆坚持的原则和标准是什么?
郭:首先我们要有自己的学术判断,然后展览的线索还是在我们的研究线索中。我们做的这些展览,比如艺术家个案研究,这些艺术家也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艺术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艺术家;也会关注那些没有被过多关注和研究的艺术家的工作。我们做展览,都是出于这一个目的,也注意梳理忽略的一些线索。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展览设计上,我们有每年一度跟北大朱青生领衔的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库合作的“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这个展览可以看到我们中国当代艺术每一年发展的状态,是一个长期并且也很重要的项目。另外,我们也关注年轻艺术家,为他们策划一些展览。
当:美术馆不只是展览的空间和学术交流的平台,现在能看到美术馆发起越来越多的活动和项目,这也说明国内美术馆体制正在日益完善。请您谈谈民生现代美术馆在公共教育、青年艺术家扶植等方面做过哪些尝试?
陈曦10位饕餮者布面丙烯180cm×300cm×4,整体尺寸:360cm×600cm 2017
郭:我们在这方面的尝试很多,比如今年就有80多个学术活动、讲座、公众教育活动、儿童教育等,虽只有两年时间,但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系统,有几个项目是长期在做。在活动上,我们有很多固定的项目,比如说“展览发生场”,是专门针对每一场展览,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这个展览,也包括个展艺术家的讲座、专业的导览。“民生泛空间”,是在不同的地点举办各种不同的活动,比如音乐的、舞蹈的,各种类型的活动,把它们放在一个宽泛的领域,但这不是一个固定的项目。我们今年做的“民生理论课堂”,是一些艺术家,学者的讲座,这些讲座也是针对观众,为他们服务的。观众可以通过报名来免费参加。另外还有长期运作的儿童教育项目,比如“同乐园”项目,根据不同的展览让儿童参与其中做一些活动。
当:近几年,公众和当代艺术越来越贴近,这和私立美术馆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些展览主题和内容更加大众化的展览,让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走进了美术馆,走近了艺术。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展览学术水平都很高,但是否考虑过吸引非专业的观众进入美术馆?
郭:这当然是我们非常重视的。我们做了各种宣传,也投放了比较大的广告,比如说在机场利用宣传栏,在重要的地点或者大学进行宣传、交流。像我们开馆展览的时候,做过好多场展览前的宣传,去跟大学生,或者艺术院校交流。
当:可能对于普通公众来说,现代艺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理解的,如果展览再偏学术、偏研究性一些,对于他们来说,理解起来就更有难度。
郭:确实是这样,如果想要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了解那段历史、了解艺术家在那段历史里想做什么、又是怎样实践的,其实是需要教育的。我们有一些专业的艺术家的讲座,也有专业的导览,都是在为观众提供理解展览的机会。我们很重视与观众的交流。艺术的普及当然是每个美术馆都应该做的,我觉得我们的特点在于比较重视观众对学术的理解,普通观众怎么去看懂偏学术性的当代艺术展览,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教育活动。
当:美术馆的运营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成本,作为非营利性的机构,民生现代美术馆是如何处理运营成本问题的?在运营方面,政府有没有相应的保护政策?
郭:首先民生银行是一个坚强的支柱,我们的展览费用、运营费用、场地租用的费用都是民生银行提供的支持。民生银行的赞助,完全是公益性的,这是能把美术馆运营起来的一个基本的条件。目前,我们没有收取门票的费用,是完全免费的。因为我们成立的时间短,在展览方面也没有做比较商业的,能够吸引很多观众的展览。目前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展览都是比较具有研究性的,可能对普通观众来说,吸引力还不够,需要用更多的时间让观众熟悉我们。未来我们也想改变一下,可能会实验性地收一些门票,北京馆其实很多地方还在起步的阶段。上海很欢迎私立美术馆的建立,上海的政府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如果项目足够优秀,政府甚至会投入一部分资金去作。但是北京还没有相应的政策,所以北京馆基本上都依靠民生银行的支持。我们的一些展览也在申请国家艺术基金计划,也通过一些商务的运营、场地的运营获得一些经费的补充。
当:近几年国内涌现了大批私立美术馆,数量之多,让人感到欣喜与欣欣向荣的景象之外,难免会感到一丝忧虑。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正是在这一时期开放的,您觉得2015年这一开放的时间对美术馆的发展有何利弊?
郭:其实北京馆的开馆并不是一个特别选定的时间,它是筹备了几年的,从2012年上海那边开始运营得比较好之后,就准备建设北京的美术馆。但是期间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美术馆的开馆时间后移了,刚好赶在了这个时间段,上海那边很多美术馆突然开始崛起了,然后,全国美术馆都在大建。我们准备得是比较早的,2012年之后一直在筹建,经历了比较长的筹备时间。在美术馆突然爆发的这个阶段,每个美术馆都有自己的个性。我们在开馆的时候,也在不断研究美术馆的一些形态,确定自己要做什么。我觉得到目前,在北京,我们的空间是质量比较高的,加上这近三年的时间,民生银行、管理团队也一直在建立各种规章制度,从策展到收藏、管理、行政,各个方面都建立了规章制度,确保两个美术馆的有序运营、有保障,夯实了基础工作。现在各方面的运转还比较顺利。
当:在您看来,一个美术馆能够比较持续地充满活力,保持自己学术的质量,你觉得比较重要的因素有哪些?
郭:我认为,首先是研究的领域。研究是一个美术馆基础,又非常重要的方面,对美术馆来说,其实也就是策划的能力。美术馆要有一些独立的判断,对这些国际、国内的艺术的形式、现状都做出比较独立和准确的判断,然后才能知道自己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怎样去运营自己的美术馆、做什么样的项目。其次我觉得团队是非常重要的,希望能够有一些年轻的团队成员,经过历练、团队建设以后,承担比较重要的工作,这也是我们比较重视的。我们的团队很年轻,他们也很有事业心。另外就是日常的运营管理。我觉得现在对每个美术馆来说,怎么样通过空间的运营,或者通过项目能够让美术馆得到一种持续发展的支持,这也是比较重要的。因为一座美术馆运营起来,财力方面非常重要,也是很基础的一个方面。
当:请您谈谈民生现代美术馆下一阶段的发展规划,或计划举办的大型展览。
郭:现在比较确定的展览有艺术家研究个案,是邱志杰“上元灯彩计划”的终结篇,主要是对他近几年的这个项目的整体展示,也包括他这么多年的艺术思想的推进,这个展览是我们今年比较重要的。另外苏新平老师会在这里举办研究性的展览,还有就是在秋天会做一个中国年轻艺术家群体的展览,我们想借此推出近5年活跃的一些年轻艺术家,大概有20位左右。他们是一批比较有创作性、很独立、对现实的问题有所关注的年轻艺术家,这也是今年一个重要的活动。举办展览的话,我们坚持学术的质量,希望有几个展览能经得起推敲。
当:近几年国内的私立美术馆数量一下子多了起来。但是很多美术馆,持续的时间不长,没有那么长的生命力。美术馆的数量多起来,但是能够持续走下去的并不多。您对这个现象如何看待?
郭:其实在2005年,我们在做广东美术馆的“广州三年展”时已经关注到这个问题了。当时全国已经有1000多家美术馆,数量特别大。但我们关注的问题是,这1000多家美术馆里面,有多少“节目”是有创造性的、有价值的,研究发现,很多美术馆的策展思路还是很传统,零零散散的展览,似乎没有系统性的对美术馆的思考,这是当时我们对城市文化空间研究时关注到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觉得现在的一些民间美术馆,倒是有很多的经验可以借鉴。比如上海的美术场馆,展览质量都蛮高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在迅速地成长。这个趋势就在于现在的美术馆请专家、请专业的人员来管理,不太像早期那样没有计划性。当然三五年,还看不出来整体的趋势,再过1年可能就会看到一个新的美术馆的生态。我觉得民间美术馆的活力是存在的,并且非常介入当代生活,关注的都是当下的问题,虽然水平可能参差不齐,但还是很现实的。
当:可能再过五年、十年,私立美术馆在普通民众心里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
郭:对,进入私立美术馆参观的观众普遍都比较年轻。像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他们的观众人群是非常年轻的。
当:对国内私立美术馆的发展,您还是认为是比较乐观?
郭:倒不是乐观,而是觉得它是在往越来越专业的方向努力,这是一个趋势。这么多年轻的策展人,或者艺术工作者,都在这些美术馆工作,应该是会带来一些改变的。尤其是像上海的美术馆,有很多都是在国外学习回来的,他们看问题、想问题的角度,或者说他们的判断力都是不错的。我觉得随着私立美术馆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会给私立美术馆带来很多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