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首先来一个自我介绍。
我,笔名田木果,作为一个资深的吃货,几乎吃遍了被称为中国“第五大菜系”的食堂饭菜。
每年暑假出去游玩所到之处,首选就餐地点为大学食堂!
为啥?
因为……【剧透可耻!】
在此罗列出吃过的典型案例供大多数同学参考。
北京大学的食堂是小学三年级吃的,年代久远,很多记忆都已经模糊。
只是依稀记得当时和爸爸饥肠辘辘地找食堂,闻到飘来的饭香,但究竟是两侧的哪一栋楼还是不确定。
看着人家都往南边的楼跑,我爸自作聪明对我说:“崽崽,你看那边人那么多,一定很挤,我们到这边,人少。”
遂,去了北边的一栋楼。
哇!
这个食堂好高级,居然是一卡一进。
怎么办?
我们是在清华领奖之后,被大赛组委会带到北大来吃饭的,根本就没有发什么饭卡啊!
正在冥思苦想怎么逃过门口那机器的时候,正巧一个年长的教授拿着几本书,慢腾腾地从里面走出来,看到我和爸爸的囧状,停下了脚步说:“你们是想进来吗?”
点头+点头。
教授抬起干瘪的手指,指着门边上一个窗口说:“去那里办卡。”
“谢谢啊,谢谢。”
我笑呵呵地多看了和蔼可亲的教授奶奶几眼,顿时感觉我爸狠狠地掐了下我的手。
我往门口的牌子看去,不禁抽了下嘴角:北京大学图书馆图书卡补办处。
我紧张地捏着衣角说:“奶奶,食堂在哪儿啊?”
教授温和地笑笑,刷卡过来说:“对面就是。”
我们道了谢,刚要转身离开,教授问道:“你们是来玩的?”
我爸很是自豪地把我是如何获了作文奖项的事情说了,教授爱怜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对老爸说:“好好培养,这小丫头长得一表人才,是大器晚成的料。”
这个是高一暑假才去的,记忆很是深刻。
北大医学院的食堂是带电梯的,是不是好高级的感觉?!看着两电梯的人上去了,算了,挤不上,还是在一楼吃吧。
只是这菜价……
我是不是走到了特惠区?
米饭5毛一大碗。
黄瓜7毛一盘。
鱼香肉丝8毛一碟。
香脆鸡柳1.3元一份。
总之最后一家三口吃到撑死才用了21块钱。
哦,不不,是20块钱。
对的,还欠那个小姐姐2块钱。
因为食堂不收现金,所以只能找人借卡。
环顾四周……
除了那几对谈恋爱的,只剩下这四人桌的小姐姐了。
三个放下书籍去打饭,剩这个小姐姐在拿纸擦干净座椅。
于是我妈就上去和人搭讪(这种万一弄错的事情,自从那次没分清食堂和图书馆之后,我们就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那个小姐姐非常爽快地就把一卡通给了我妈。
21块钱。
可是坐完公交之后,“有钱”的老妈身上只剩下百元大钞了。最后我爸把口袋翻了个遍,终于凑到了25块钱。
小姐姐没有多余的零钱来找,又不肯多收四块钱,最后只拿了20块的票子。
我妈过意不去,加之没有坐公交的钱,就想去把钱破了,但是找了一圈,也没能找到合适的人。
最后只得继续问那个小姐姐:“小姑娘,你知道这儿哪里有换零钱的地方吗?”
小姐姐很优雅地擦擦嘴,咽下了食物问:“您要做什么?”
我妈以为没讲清楚,换了个说法变成了:“我们要坐公交,没零钱。”
小姐姐恍然大悟道:“公交是2块钱一个人,你们三个是6块,那不是还有张5块的吗?我这里还有一张1块的。”
说着,从钱夹里抽出一张一块的纸币轻轻地放到我们的桌上。我们一家怎么肯要,几个人拉拉扯扯半天。
最后小姐姐摆摆手说:“阿姨,没关系的。我还有事,先走了。”
老妈方才作罢,看着桌上的1块钱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你看,名校学生素质就是不一样!你好好考,等你考上了,我们还来这里吃饭。”
以我现在的精神面貌,考上北医还是有点悬的……
(ps:北医食堂还是很干净的,不知道是不是那位学医的小姐姐有了职业习惯~)
NO.3南京大学:很local的“歪果仁”
年初二去了鼓楼医院,排了漫漫长队之后终于在十二点半的时候看完病。
正巧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的鼓楼医院紧挨着,准确地说,是只隔了一道铁栅栏。
满大街都找不到吃的,抱着碰碰运气的心态去南大的食堂找饭吃。
空无一人的食堂,都听不到饭菜的呼吸,只能闻到门口大锁上铁锈的味道。
接连找了几个食堂都是如此,终于在一个第几学生食堂,听到里面高音量的电视机声音。
终于,看到了一个“歪果仁”在食堂里一边看着江苏台的《非誠勿扰》,一边拿着筷子吃饭。
又是一个只刷卡不收现金的食堂,纵观整个食堂,也只有一个黑人学长在吃饭好吧。
不借也得借!
我妈犹犹豫豫问食堂大妈:“是用英语还是中文?”
大妈豪爽地一摆手说:“人家都来了好几年,南京话比你们说得都溜!”
最后大妈高吼了一句:“Hey——”
那黑人大哥马上转身,拿着筷子用很正宗的南京土话回复:“干啥子?”
大妈让他帮我刷下卡,黑人大哥二话不说马上就帮我刷了一下卡,把钱给他之后,还朝我们笑笑说:“新年快乐。”
饭间,黑人学长关注电视,我们关注黑人学长,他吃完饭之后居然还去前台拿了根牙签剔牙。
可以,这很local。
最后我一定要说一句,大学食堂哪家强,欢迎跟着田木果全国各地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