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微
摘 要 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与创新,已经成为传统电视新闻媒体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本次研究中,文章先介绍了新媒体的基本特征,并研究了新媒体对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影响;之后立足于新媒体的角度,阐述了传统新闻媒体的未来发展方向,希望能对相关人员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传统电视新闻媒体;新媒体;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2-0026-02
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体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体形式,依靠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实现了大范围的推广,依靠手机终端、电脑等,以多种形式向全社会传递信息。就目前情况而言,新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环境,所以传统电视新闻媒体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趋势,就应该充分了解自身的特征,在掌握新媒体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转变,最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1 新媒体传播问题研究
1.1 新媒体传播的特点
与传统的媒体传播模式相比,新媒体传播具有明显的先进性,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新媒体的新闻具有海量信息的特点。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渠道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居民可以随时随地的接收新闻信息,甚至成为新闻的发现者与参与者[1-2]。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尤其是在互联网覆盖范围持续扩大的环境下,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都能在新媒体环境下得到快速的传播,并在更大的范围内构建了新闻信息网络。
2)在新媒体的影响下,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得到了加快,并且传统空间、时间等因素对新闻传播效果的影响逐渐削弱,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新闻的编辑与制作、传输等能够在短短几分钟内完成,这是传统新闻媒体所无法实现的。
3)新媒体时代下具有更理想的信息互动能力,这是因为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不再是单向传播,居民对新闻信息传播水平产生重要影响。这是因为居民不仅能够发现新闻、传递新闻,也能根据当前热门新闻进行讨论,对新闻的传播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1.2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电视新闻媒体所面临的危机
正如前文所介绍,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此时传统电视新闻媒体中所存在的缺陷逐渐凸显,主要表现为:
1)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报导传播方式单一,无法保证居民的关注度。在传统电视新闻媒体传播中,各级电视台是传播新闻信息的关键,并且所采用的新闻传播方式主要为单向信息传输,导致居民与新闻载体之间的互动性较弱。
2)新闻信息传播的实效性不理想。新闻信息传播的实效性差也是传统电视新闻媒体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在当前信息传播过程中,新媒体技术下的新闻传播媒介能够在新闻产生的几分钟之内就报道相关新闻,但是传统电视新闻媒体却不具备这方面的优势,往往需要通过对信息进行整理、审核、制作等多个步骤,才能在固定的时间内报导新闻,但是由于居民已经在更早的时间中就掌握了新闻信息资料,所以对新闻的新鲜感下降,最终影响了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2 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路径
虽然传统电视新闻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表现出很多的问题,但是电视新闻媒体依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需要寻找一条实现新媒体与传统电视新闻媒体融合的路径。
2.1 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优势
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的电视新闻媒体受到冲击是必然的,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与新媒体环境融合在一起,电视新闻媒体就需要强化自身的竞争力,依靠自身所具有的各种优势,能够对海量信息资源进行分析与编制,让自己具有更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3]。同时,电视新闻应该积极充当网络监督、网络议政的响应者,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来为社会发展提供足够的建设性意见,并增强报导的实效性与内涵,提出更具有操作性的建议。最后,电视新闻媒体还需要利用自身的优点,努力在全社会构建一个理想的新闻信息传播环境,努力展现一个新时代的电视新闻形象,减少传统电视新闻节目中存在的“说教式”味道,考虑如何做到返璞归真,能够以人民大众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新闻传播。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央视的《新闻联播》作为我国电视新闻的中流砥柱,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了改进,并取得了成功。例如,央视的《新闻联播》作为我国拥有最大规模受众的电视新闻节目,充分考虑了新媒体环境下居民的要求,对自身的工作模式进行了改进与传统,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為了更好地满足全国各地区居民的需求,《新闻联播》不再是庄严肃穆的,其节目形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不仅主持人不断的更换,并且“笑容”也逐渐成为主持人的招牌,在节目中,主持人的微笑能够让居民产生心灵上的认同;同时从电视新闻内容来看,《新闻联播》不仅引入了评论员,也增加了幸福调查等内容,最终让整个新闻栏目的内容更加的真实、接地气,得到了人民大众的认可。
2.2 强调与新媒体的融合互动,提高新闻质量
就目前情况而言,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实效性远不如新媒体,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为了能够在这种激烈的新媒体互动环境下获得更理想的传播效果,电视新闻媒体就应该与新媒体之间保持良好的互动交流,让电视新闻媒体能够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来提高新闻质量,加深居民对电视新闻媒体节目的依赖。
新闻专题栏目《微博打拐》就是传统电视新闻媒体与新媒体相融合的代表。该事件的起源具有偶然性: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任于建嵘于2011年的1月接收到了一个私信,私信内容是希望于建嵘能够帮助自己寻找丢失的孩子,于是于建嵘就在自己的微博中转发了私信中的部分内容,并发出了“大家一起找孩子”的呼吁。
当时微博并没有现在的宣传力,但是这一微博却在短时间内被转发了数万次,这对于当时的微博而言是惊人的。也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于建嵘的微博在转发这个信息之后,在短短的几天内收到了数千份全国各地网民发来的被拐与乞讨儿童的信息,此时于建嵘认识到,单凭自己的力量无法有效处理这些信息,于是一个粉丝超过20万人的“随手拍照解救被拐儿童”的专题微博出现了,并在全社会引起巨大的反响。在这一背景下,《微博打拐》的成功播出是福建省传统电视新闻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有效尝试,《微博打拐》的电视栏目中,以微博打拐的源头——向于建嵘发送私信的洪玉萍(被拐儿童的母亲)入手,详细介绍了整个微博打拐的始末,其中有多个令人流泪的细节,包括孩子丢失之后,一家人外出寻找孩子的艰辛;即使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奶奶,也孤身一人来到漳州找孩子,为了节省开支只吃最廉价的稀饭等。《微博打拐》新闻专题栏目的成功播出,让社会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现阶段打拐工作的现状,并阐述了“拐卖儿童”这一行为对家庭、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实现了传统电视新闻媒体与电视节目之间的有效结合,实现了电视新闻媒体的突破。
2.3 强化电视新闻节目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交流
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对于参与新闻的希望越来越强烈,在这种大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必须要充分了解居民的这一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强化与受众之间的交流,让受众的各种诉求都能得到充分的满足、解答,最终为强化电视新闻媒体传播质量奠定基础。
例如在2016年,“不忘初心”已经成为当时社会的热门词汇,中央电视台随即以“不忘初心”为出题,利用自身的视频资源优势,结合地方台有史料价值的影像资料,制作了一系列的《不忘初心》系列视频。在视频制作完成后,中央电视台考虑到新媒体用户的信息阅读习惯,率先在中央新闻的客户端上发出了新闻,在随后,又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介上播出,并配合相应的报导营造声势。在视频播出过程中,相关人员利用微信公众号与微博的评论功能,与居民打成一片,彼此之间交流经验,并充分总结对视频的看法,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新闻交流环境。
3 结论
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环境,传统电视新闻媒体必须要转变发展思路,根据新媒体的特征进行转变,最终实现自己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青春.浅谈新媒体环境对电视新闻传播的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7,8(22):210.
[2]董莹莹.浅析新媒体背景下我国电视新闻媒体的创新策略[J].新闻传播,2017(14):14,16.
[3]张玉喜.试析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报道策略的发展变化[J].新闻研究导刊,2015,6(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