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政策调整下煤炭类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2018-07-02 10:45:18冯套柱
中国煤炭 2018年6期
关键词:煤炭行业财务报告盈余

陈 萍 冯套柱 李 静

(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陕西省西安市,710054)

面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调整及行业经济效益下行的压力,在行业占主导地位的煤炭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出于薪酬契约、负债合约,以及防止ST和PT等动机,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进行盈余管理,人为操纵公司财务信息,不仅侵害投资者的利益,同时给资本市场的良好发展及国家经济秩序稳定带来不利。因此,正确评估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状况,掌握公司经营情况,对煤炭行业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相关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是公司经营者在规章制度许可的范畴内,经过对法规条例以及处理办法的抉择,从而改变财务信息的一种行为。盈余管理不是即时手段,它是一直存在的,它并没有改变企业现实经济效益,只是通过一些会计政策或者会计方法的选择等有效手段使企业的盈余体现在不同的会计期间。

美国会计学家Katherine Schipper提出,盈余管理事实上是计划性地干预财务报告,其实质是公司高层攫取自我权益的手段。美国会计学家Scott提出,盈余管理是公司高层对财务法规进行抉择时某种含有商业利益的行为表现,是企业经营者能够根据自我判断来抉择会计法规时,往往会偏向能够实现效益最优或是实现企业经营价值最优的会计法规的一种行为。

魏明海(2000)提出,盈余管理即公司高层想要错误引导利益关联人分析公司的运营成果,或是干预一些根据财务报告而订立的合约,在编制公司报告和计划交易从而更改公司报告时做出抉择的一种行为。顾兆峰(2000)认为,盈余管理是公司高层经过对相关法规进行抉择从而牟取个人权益或达到公司经营目标最佳的手段。邹大为、贾萍萍(2011)经过选取2006-2009年19家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的测验,结果揭示测验对象通过采取盈余管理从而使各个年份之间的盈余得到灵活平整。陈武朝(2013)经过统计和计算人民币普通股上市公司在2000-2011年的发展周期紧缩期与扩展期,以及具有周期性差别行业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结果表明具有明显性周期的行业(如煤炭业)盈余管理幅度整体比不具有周期性的行业大。

综上可以看出,首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状况的探究大多是理论及实证两个角度,且理论层面的多于实证层面的。其次,就已有的实证研究而言,主要集中于市场上整体的大样本研究,针对具体行业的研究较少。再次,有学者对煤炭行业市场供不应求、规模急剧扩张、煤炭价格暴涨、经营效益高涨的“黄金期”的盈余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了比较客观的研究结论。但是,进入2011年之后,随着宏观经济增速趋缓、经济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等因素影响,与“黄金期”相比较,煤炭需求明显下降,价格下跌,经营效益持续下滑甚至出现亏损,煤炭行业发生了急剧变化,对新形势下煤炭行业的盈余管理状况缺乏研究,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假设

当前,我国股票市场整体范畴逐渐增大,获准上市的企业数量急剧增多,各方面的政策条例也愈加完善,更为重要的是广大股民的投资意愿不断增强。如此一来,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年度财务报告就成为了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信息基础,并对股票市场的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果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财务报告中显示公司会计盈余出现负值,并且出现公司经营业绩的下滑,大部分投资者就会失去投资该公司的信心,从而造成公司股票价格的下跌以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与此同时,当公司的盈余状况与管理者薪酬挂钩时,公司一旦出现亏损,就势必会影响管理者的报酬甚至危及其职位。煤炭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如果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出现亏损,就会引起政府以及广大投资者的关注,这些都会给公司带来较大的压力。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发布的年度财务报告中有盈余管理迹象。

按照《证券法》相关规定,假如企业延续两年或者三年不盈利,企业就会被特别处理,甚至是被终止股票流通。假若企业在亏损之后不能扭转亏损状态,紧接着就是停止股票上市、终止股票上市等问题。根据前文的分析,可以发现煤炭行业在经历了“黄金十年”之后,2012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增速趋缓、经济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等因素影响,与“黄金十年”时期相比较,煤炭需求明显下降,价格下跌,经营效益持续下滑甚至出现亏损,煤炭行业发生了急剧变化。煤炭行业上市公司有理由选用正向盈余管理,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在2012年之后有进行正向盈余管理,即调高利润以防止退市。

由于盈余程度和盈余变更的情况能够体现公司当前和未来市场价值相关的信息,所以盈余一直是政府以及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而盈余质量可以反映公司盈余优劣程度,政府可以根据盈余质量来分析和了解经济运行状况,投资者可以根据盈余质量进行投资决策。受宏观经济的影响,煤炭行业在经历了“十一五”期间的爆发式增长之后,后期行业发展不景气,多数公司面临亏损的状态,管理层有大幅度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盈余质量也受到削弱。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状况在2012年前后有明显差异。

2.2 样本选择

一方面,为了防止因上市动机和ST公司为撤销特别处置的动机而进行盈余管理对研究的影响,本研究选取2011年及以前上市的煤炭类公司,并剔除所有ST公司以及*ST公司;另一方面,从确保指标的全面性和可对比性出发,该研究剔除了财务指标披露不全的上市公司。最终选用2011-2016年在沪、深两市上市的21家煤炭类公司为检测对象,样本描述见表1。

表1 样本描述

2.3 模型构建

借鉴学者已有研究及其成果,并充分考虑到本研究的目的、假设以及对象的行业特点,将主营业务收入、无形资产以及其他长期资产加入到模型变量中。本文选用总体应计利润法,运用扩展后修正的琼斯模型,通过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首先,按照单位年度对21个样本公司建立模型进行回归。

(1)

式中:Ain-1——i公司在第n-1期的总资产;

TAin——i公司在第n期的总体应计利润,即第n期的净利减去第n期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REVin——营业收入变动额,即第n期的营业收入额减去第n-1期的营业收入额;

△RECin——应收账款变动额,即第n期应收账款额减去第n-1期应收账款额;

PPEin——第n期固定资产账面原值;

IAin——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账面原值。

其次,将所得的回归系数β0、β1、β2、β3代入以下方程,计算研究期2011-2016年各公司的非操控性应计利润NDAin。

(2)

最后,按以下方程计算研究期2011-2016年各公司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DAin。

(3)

3 实证分析

3.1 模型回归的显著性检验

3.1.1 整体回归的显著性分析

(1)R2分析。拟合度R2体现方程回归的结果,如果R越小,那么方程回归的结果就越不理想,拟合度R2分析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在所选取的6年间所有年度报告中,整体的R2值较小(除了2015年),表明方程整个回归结果相当不好,即总应计利润中非操控性应计利润占比较少,故假设1得到证实: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发布的年度财务报告中有盈余管理迹象。

表2 拟合度R2分析

(2)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方程回归的F值以及Mean值在大多数年份都较小,从而表明整个方程回归的显著性效果差,即非操控性应计利润在总体应计利润中占比较少,于是假设1同样得以证实: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发布的年度财务报告中有盈余管理迹象。

3.1.2 模型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分析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分析结果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回归所得的上期期末资产总额倒数系数β0,营业收入变动额与应收账款变动额之差与上期期末资产总额之比的系数β1,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与上期末资产总额之比的系数β2,无形资产与其他长期资产的账面价值与上期期末资产总额之比的系数β3,上述系数的估计值从整体上来说都比较大,大部分年份的回归是不显著的。表明方程关于应计利润的解析有关程度小,总体应计利润内非操控性应计利润不是随着资产总值的增长而增长的,没有与资产总值保持一致变动,从而说明经过改变操纵性应计利润能够完成应计利润的变化,也可以说是通过盈余管理的途径来实现的。因此,通过表4的分析同样可以证明假设1中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性。

表3 方差分析

表4 回归系数显著性分析

3.2 应计利润总额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2011-2016年,21家煤炭上市公司应计利润总额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应计利润总额统计分析

依据表5的统计结果,MeandependentVar是应计利润总额的均值,能够看到2012年以后应计利润总值整体上是呈上升的变动趋向,即存在明显正向调整。回顾前文相关分析,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在总体应计利润中所占比例较低,表明操控性应计利润在总体应计利润中起主导作用,即在表5中展现出来的总体应计利润的改变趋向能够反映操控性应计利润的改变趋向,公司高层利用盈余管理手段导致总体应计利润产生相应改变。从解析样本公司的财务报告中能够看到,多数公司盈利情况并不理想;从整个煤炭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行业盈利水平处于缩水的状态,甚至有企业处于亏损的状态。因而公司高层为了防止退市以及防止延续亏损等,有正向盈余管理的行为。因此假设2得以证实:样本企业在2012年之后出现正向盈余管理,即调高利润以防止退市。

3.3 操纵性应计利润统计分析(残差分析)

操纵性应计利润统计分析(残差分析)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整个的回归基本上并不显著,残差的比例相当大。Sumsquaredresid是残差平方和,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大小可以经过方程回归的残差来体现,残差占比增加可以阐明样本盈余管理迹象更加显著。从残差值的变动趋向能够看出,尽管各期的残差变化不一,但是从2012年开始,Sumsquaredresid所占的比例整体上比2012年前所占的比例大,表明盈余管理更加明显。因而假设3得到证实:样本公司盈余质量状况在2012年前后有明显差异。

表6 残差统计分析

4 结论及建议

4.1 研究结论

(1)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在发布年度财务报告中有盈余管理迹象。特别是在行业进行大规模调整的时期,煤炭上市公司不得不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来调整会计盈余,从而实现企业的盈利。

(2)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在2012年之后有正向盈余管理举措,也就是通过调高利润来防止退市。受宏观经济增速减缓、供给侧结构调整和低碳环保等多重因素影响,煤炭产能过剩依然存在,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严峻,公司管理层受到来自投资者、董事会、金融机构以及社会公众等相关者的压力巨大,特别是“延续两年不盈利会受到ST,延续三年不盈利公司中止上市”等证券市场退市规则的影响,煤炭上市公司有动因采用正向盈余管理。

(3)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状况在2012年前后有明显差异。从变更方向来看,盈余管理情况显现出上升态势。造成这一趋势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盈余管理的程度与股票价格有关。在股市发展好的情况下,企业选择盈余管理操纵就会少一些;在股市整体情况比较差的情况下,企业有较强的盈余管理动机,希望通过粉饰财务报表等信息吸引投资者的目光。二是宏观经济的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2-2011年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平均增长速度维持在23%以上,而随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回落,我国煤炭固定资产投资自2013年以来连续下跌。面对整体经济趋弱的形势,煤炭需求量连续下滑,煤炭售价也连续下跌。在此背景下,多数煤炭企业有动机在2012年后进行大幅度的正向盈余管理,美化企业盈利状况,从而导致2012年后的盈余质量低于2012年前的盈余质量。

4.2 建议

(1)应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会计法规条例。在当前的会计法规条例下,相关法规条例不够清晰明了,存在太多的可抉择性,因此为公司高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创造了可操纵的空间。盈余管理往往是在会计法规条例未清晰界定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应进一步完善会计法规条例,尽量减少会计法规条例中可供抉择的方法。

(2)应提高事务所审计质量。由于审计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商品服务,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实际工作中很难保持审计时的完全独立性和公正的态度,其可靠性同样是难以衡量的。面对当前煤炭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事项:一是根据公司的生产能力、煤炭生产量以及煤炭销售价格来判断公司收入是否正确;二是充分掌握审计年份核算成本的过程以及存在的变动,并且根据原料购进价、工人工资、生产耗费等关键要素来辨析成本的组成部分。

(3)应改进企业的现行章程,加大管控力度。目前我国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对股票上市、配股以及停牌交易等相关规定仍不健全。关于配股的条件有“最近三年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上”,由于配股权对上市公司有利,因而上市公司往往会利用政策的模糊性来控制利润。同时,上市公司停牌交易的规定是“延续三年亏损”,一些公司为了避免停牌,于是很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在最后一年实现扭亏为盈。所以相关部门要设立一整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从而明确上市公司发行股票、配股以及停牌等的核准条件,防止因为评价体系不完善而给公司高层创造盈余管理的空间。

(4)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应该建立及完善外部董事有关规章,将外部董事列入董事会;成立公司审计成员会,对公司运营和会计活动进行审核和监管,防止操纵财务报告,提供失真信息。同时,公司还应进一步明确监事会的职责范围,让各机构的相互制衡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公司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Schipper K.Commentary on Earnings Management[J].Accounting Horizons,1989(4)

[2] William R.Scott.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M].Prentice Hall,1997

[3] 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0(9)

[4] 顾兆峰.论盈余管理[J].财经研究,2000(3)

[5] 覃萍萍,邹大为.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以2006年-2009年的数据为例[J].财会通讯,2011(26)

[6] 陈武朝.经济周期、行业周期性与盈余管理程度——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3(3)

猜你喜欢
煤炭行业财务报告盈余
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体系设计与应用
今日财富(2022年15期)2022-05-24 23:35:01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财务报告目标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5:24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中国外汇(2019年10期)2019-08-27 01:58:00
财政部修订印发《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
交通财会(2018年4期)2018-04-14 22:15:57
煤炭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2017煤炭行业又将何去何从?
煤炭行业未来在提高集中度
能源(2016年3期)2016-12-01 05:10:51
煤炭行业要加强淘汰落后产能
工业炉(2016年5期)2016-04-10 05:19:21
全省煤炭行业专项调度会召开号召促进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
当代贵州(2015年18期)2015-08-22 03:34:08
戴德明教授畅谈财务报告的功能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