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开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2018-07-01 17:04
红旗文稿 2018年9期
关键词:习近平马克思主义特色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思想,是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而不断丰富发展的理论学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起,就郑重地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历史文化传统和时代条件要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一、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使命引领与问题导向相统一,弘扬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致力于应对党长期执政的挑战和要求,破解历史周期律难题,形成了新時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1.党的使命宗旨新定位。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同时,习近平同志还强调中国共产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共产党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以卓越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宏大视野和战略思维,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引领新时代潮流和人类发展方向的鲜明旗帜,彰显了我们党的国际视野和天下情怀。

2.党的领导体制新突破。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一个时期以来,有的人在这个问题上讳莫如深、语焉不详甚至搞包装,没有前提地搞党政分开,结果弱化了党的领导,削弱了党的建设。习近平同志对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从来都是充满自信、绝不回避退让,系列重要讲话万变不离其宗,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无论哪个领域、哪方面工作,无一不是从加强党的领导抓起,最终落脚在强化党的建设上;澄清了模糊认识,夺回丢失的阵地,把走弯了的路调直,树立起党中央的权威,弱化党的领导的状况得到根本性扭转。

3.党的自我革命新举措。我们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此,习近平同志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着眼于党的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新要求,强调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从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五大建设方面,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来筹划党的建设新布局;从党的实践品格、党群关系、自身建设、斗争精神、精神气质等方面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新要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统一。

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把握“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科学研判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全面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1.新矛盾的重大研判。深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必须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于哪个阶段,必须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1956年党的八大、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2017年党的十九大分别对社会主要矛盾进行过三次重要论述,也深刻反映了三个不同的时代: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尤其是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站在了新高度,迈上了新台阶,踏上了新征程。

2.新理念的科学凝练。发展新征程需要发展新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前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逐渐凝练出一整套新发展理念。首先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的论,回答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从发展目的的角度深化、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其次是以经济新常态为特征的发展阶段论,不仅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常态这一重大判断,而且指出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再次是以新发展理念为集合体的发展途径和目标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系统回答了我国发展所遇到的动力问题、不平衡问题、生态问题、话语权问题以及最终目的问题,拓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论。

3.新战略的科学布局。发展理念的贯彻需要科学布局和战略推进。首先是“四个自信”的发展旗帜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引领问题。习近平同志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自信,强化了社会主义软实力建设的战略定位。其次是“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宏观蓝图问题。把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五个方面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战略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举措问题。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性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发展动力,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根本,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关键,形成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举措。新“三步走”战略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问题。从现阶段到2020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后再用两个“15年”分别达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相对于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和十五大提出的21世纪“三步走”,新“三步走”战略不仅完整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而且把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15年。

三、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既立足中国国情又站在时代潮头,在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的同时,深入思考并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个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从而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1.缓解发展赤字——为世界经济指点迷津。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诉求,也是各国一直以来关注的核心议题。中国的发展实践为全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为弥合全球发展赤字作出了突出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提出的世界经济复苏方案,都是这种贡献的重要表现和组成部分。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中国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中国将一如既往与各国一道为消除全球发展赤字,实现共同发展做出努力;中国将继续以自身发展引领全球发展,以共同发展展现大国风范。

2.破解治理赤字——为全球治理贡献智慧。当前全球治理面临发展缺位、方向迷失等一系列困境,其根源是缺乏正确的发展“义利观”。以邻为壑、零和博弈、非合作博弈等观念和行为不仅阻碍了各个国家的发展,也加剧了各种全球性问题。习近平同志提出“正确义利观”,积极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走出了一条“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对贫穷国家重义轻利、舍利取义,让更多的国家分享中国的发展成就。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参与的G20、APEC等国际合作平台,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既作出了制度贡献,更作出了理论贡献。

3.消解和平赤字——为人类和平注入动能。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永恒期望。回望近代以来的人类历史,国际秩序变迁背后的西方“世界观”始终无法突破一己的利益考量,持久和平与普遍繁荣成为难以企及的梦想。习近平同志以其高远宏阔的历史视角和深邃前瞻的辩证思考,创造性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个光辉思想不仅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底蕴,更有着浓郁的中华传统和合文化的智慧。可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一环,是走向更高级社会形态的过渡阶段。这种观念克服了以前各种关于世界现状和前景理论的不确定性、模糊性、不可预期性,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愿景。

四、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总体而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历史方位的新境界。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时代”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实践的历史起点,也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里的“时代”不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基于社会形态变迁而划分的历史时代,不是邓小平理论基于世界主题变化而划分的时代,而是特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近40年改革开放后所呈现的新的发展阶段性特征。就国内向度而言,主要表现为我们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就国际向度而言,主要表现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类的繁荣与进步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二是世界观方法论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将其与中国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才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功,不斷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和活的灵魂,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原理,提出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第三次转化,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彰显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与方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新发展。

三是国际影响的新境界。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追寻的最终目的,也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与使命,践行历史承诺和国际责任,既关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下半程即发展起来后所面临的独特问题,也关注当前人类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普遍问题,超越西方现代化,超越自身既有经验,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世界社会主义伟大复兴。不仅“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而且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本文系“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大视野大格局大趋势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阶段性成果和“上海市第一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级研修班第八组”学习成果)

(执笔人:轩传树宋洁叶福林陈艳红陈超包立峰)

猜你喜欢
习近平马克思主义特色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完美的特色党建
标题党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