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平 江定丰 郑举
摘 要:安徽省是血吸虫病流行较为严重的“湖区五省”之一。该文介绍了安徽省血防区现状、防治成效及工作措施,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业血防;现状;措施;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S85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5-0095-02
1 安徽省血防区现状
安徽省是血吸虫病流行较为严重的“湖区五省”之一,血防区主要分布在长江和新安江流域的江湖洲滩及丘陵、山区。目前,全省有9个市的49个县(市、区)、354个乡镇、2376个行政村为血吸虫病防治地区,以县为单位的血防区人口数为2145万人,以流行村为单位直接受威胁人口数为697.5万人。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7年,26个县(市、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13个县(市、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0个县(市、区)成为血吸虫病消除地区。
2 防治成效显著
2017年,全省各级农业部门紧紧围绕年度农业血防工作目标任务,扎实开展工作,着力抓好重点地区综合治理工作。全省完成水改旱346hm2,家畜圈养10865头(只),家禽养殖1317万羽,以机代牛1482头,养鱼灭螺575hm2,建沼气池808座,家畜查病35020头次,家畜治疗45272头次,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家畜血吸虫病阳性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其中牛的血吸虫病阳性率为0,羊的血吸虫病阳性率为0.01%,农业血防工作成效显著。2017年省血地办分别对宁国市、屯溪区、祁门县及义安区等4个县(市、区)进行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或血吸虫病消除标准的考核,农业部门所提供的档案、信息资料完整、数据翔实,其中考核重要指标之一家畜感染率全部达到了考核标准。考核的宁国市、屯溪区及祁门县等3个县(市、区)全部达到了血吸虫病消除标准,义安区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3 主要工作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度
3.1.1 充分发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作用 省农业血防领导小组是工作核心领导组织,由省畜牧兽医局、省农机局和省农委计划处、种植业局、渔业局、农村能源办等6个部门组成,为做好年度工作,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明确各自在农业血防工作中的职责,针对血防工作需求研究具体措施,整合行业资源,合力推进农业血防工作。
3.1.2 强化工作目标责任制 继续坚持将农业血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管理和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内容,明确农业血防工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逐级签定责任状,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并将农业血防工作开展情况作为重大动物疫病督查的内容之一。
3.1.3 及时部署年度工作 2017年年初省农委即下发了《关于做好2017年全省农业血防工作的通知》(皖农牧函〔2017〕375号),对全省农业血防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血防区各地也逐级明确目标任务,精心组织,抓好重点工作,将具体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乡镇、村(户)。
3.2 加大查治病力度,做好疫情监测基础工作
3.2.1 繼续做好全省家畜普查普治等基础性工作 各级农业血防部门扎实开展家畜查治病工作,尤其加大了沿江、沿河重点流行村的查治病的工作力度和频次,扩大查治病范围和数量,提高易感家畜受检率,从源头上做好传染源控制工作。为保障家畜查治病工作顺利开展,省农委常年免费提供家畜查病器械、诊断试剂及治疗药品。血防区各地充分调动市、县、乡三级兽医技术力量,开展家畜查治病和流行病学调查。查到的阳性畜立即治疗,重疫区村做到普查普治,对消灭传染源、打击病原体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2.2 认真做好固定观测点观测工作 东至县东流镇是农业部在全国设置的8个动物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观测点之一,2017年观测点继续按照《观测点工作方案》,认真开展各项工作。点内共存栏96头牛全部粪检,未发现阳性,抽查20只羊粪检无阳性,收集洲滩野粪58堆,全部经粪检无阳性。同时对点内家畜养殖状况、放牧情况、外来动物情况等进行调查,结合当地卫生血防部门提供的螺情及人群病情等资料,对调查观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分析,为掌握湖沼型地区血吸虫病的流行动态、流行特点及变化规律,科学防控提供可靠依据。
3.2.3 紧抓传播阻断和消除地区疫情监测工作不松懈 为确保疫情不反弹,巩固防治成果,2017年仍将传播阻断和消除地区纳入血防工作区域,统一部署安排防控工作及监测任务。全年监测家畜5302头(只),仍未发现阳性畜,传播阻断和消除地区继续保持无疫状态。同时,做好引进家畜的检疫和预防性服药工作,密切监控引进家畜的去向,高度警惕严防病畜流入。
3.3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为适应血吸虫病防控工作新形势,提高各级农业血防专业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举办培训班和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全省农业血防技术骨干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既有血吸虫病流行概况、疫情现状、防控策略、防控进程与展望等内容,也有家畜血吸虫病诊断与治疗的实际操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4 因地制宜,强化综合治理 针对安徽省血防区点多面广、地貌种类多等特点,各地在做好家畜查治病等常规工作的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农业血防综合治理项目建设等为抓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治理、科学防控”,实行“一村一策,一环境一策”,全面落实传染源控制措施。一是做好养殖业结构调整。在血防区推行家畜圈养、低洼地挖池养鱼,引导群众进行养殖业结构调整,推广大棚养禽、鱼鸭立体混养、稻田养鸭等,增加非易感动物比例,降低易感动物饲养量。二是做好种植业结构调整。依托项目建设,引导和扶持血防区群众将水田改种棉花、大棚蔬菜、烟叶等旱地经济作物。既防控了血吸虫病,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深受疫区群众的欢迎。三是推进“以机代牛”工作。安徽省一直在血防区实行“以机代牛”工程,整体推进血防区的农机化水平,血防区机器插秧率达到34%,机器收割率达到74%,大大减少了人群接触疫水的机会,有效降低了人群的感染率。
4 存在的问题
4.1 农业血防队伍急需加强 农业血防工作任务最终落实在基层,由于全省各级均没有专设的农业血防机构和队伍,工作由各级动物防疫机构承担,均为多块牌子,一套人马,既要同时承担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监管,还要承担畜牧业发展等工作,任务重,人员严重不足,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后继乏人,制约了农业血防工作的有效开展。
4.2 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血吸虫病疫情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个别地方对血防形势的严峻性、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思想上行动上有麻痹、懈怠现象,抓农业血防工作有所松懈。
4.3 疫情风险隐患依然存在 我省血防区有螺面积90%分布在江湖洲滩,环境复杂,难以有效治理,导致感染环境难改变。虽然近年来农业血防综合治理取得一些成绩,但是近年来洪涝、内涝等极端天气增加,造成螺情反复,人畜接触疫水机会增多,加上血防区仍有家畜放养,疫情反弹风险增大。
5 几点建议
5.1 继续抓好家畜查治病及疫情监测等基础性工作 认真抓好畜源性传染源控制,搞好家畜查治病、疫情监测等常规工作,是巩固现有防治成果,严防疫情反弹的基础性工作,务必继续抓紧抓好。
5.2 扎实推进各项综合防控措施落实 充分发挥省农业血防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多部门协作,优化和整合资源,落实责任,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农业血防工作。同时,扎实推进各项综合治理措施的落实,开展源头治理,标本兼治。
5.3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业血防工作新机制 开展调查研究,尤其是加强重点区域的风险评估,不断提升监测预警能力。研究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问题,总结防控经验,推广新措施、新技术、新经验,探讨创新工作机制,有序推进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和消除达标考核的进程,为顺利实现全省血防“十三五”规划奠定良好基础。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