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爱萍
摘 要:鉴于近年水稻稻飞虱发生严重的情况,该研究进行了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江西禾益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是防治稻飞虱理想的长效性药剂,其施药简易方便,防效高,持效期长,且对稻田天敌安全。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50g/hm2药后14d防效达91.46%,与50%吡蚜酮可湿性剂(飞能)150g/h㎡的防效相当,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关键词: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水稻稻飞虱;防效试验
中图分类号 S4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5-0069-02
宿松縣地处皖西南边陲,位于长江中下游三稻混栽稻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4.2万hm2,主要以种植单季稻为主。水稻稻飞虱是本县水稻上最主要的虫害之一,近几年连续重发,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为探索新型的防治水稻稻飞虱药剂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的防治效果及其经济合理使用剂量,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概况及供试材料 试验设在安徽省宿松县破凉镇五谷村堰东组农户李河清的单晚田内。试验田为母质山河冲积物的沙泥田,耕作层15cm,质地上轻下粘,pH值5.6,有机质24.2g/kg,全氮1.32g/kg,全磷0.34g/kg,全钾23.3g/kg,速效磷3mg/kg,速效钾39mg/kg。水稻品种为隆两优华占,5月24日播种,6月25日人工移栽,移栽前基施51%司尔特复合肥450kg/hm2,6月30日追施46%尿素150kg/hm2,拌50%苄嘧·苯噻酰1500g/hm2作提苗肥并封闭田间杂草,拔节至孕穗期施46%尿素75kg/hm2+60%氯化钾112.5kg/hm2,作孕穗肥。该试验田交通便利,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农户管理水平较高。试验区域内水稻稻飞虱发生较重。施药时水稻处于拔节至孕穗期。
1.2 试验处理与设置 本试验设:(1)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20g/hm2(由江西禾益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2)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50g/hm2(由江西禾益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3)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80g/hm2(由江西禾益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4)50%吡蚜酮可湿性剂(飞能)150g/hm2(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5)清水对照,共5个处理。随机排列,每处理重复4次。每小区面积50m2。除药剂处理因素外,其他管理措施一致。
1.3 施药时间与方法 试验于8月4日下午施药一次。施药时水稻处于拔节至孕穗期。根据试验设计,药前各小区间作小埂隔开。量取相应的药剂量,进行稀释后,兑水750L/hm2计算,均匀喷雾。空白对照区,不作任何药剂处理,田间管理同试验区。用台州市黄岩绿野牌16升智能型电动喷雾器进行常规喷雾,喷头流量0.65~0.88L/min,工作压力0.15~0.45MPa单个圆锥喷头进行作业。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根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施药当天(8月4日)调查虫口基数,药后3d(8月7日)和7d(8月11日)、14d(8月18日)各调查一次。每小区平行跳跃法调查20丛,每点调查1丛,把白色脸盆轻放在稻株基部,用手拍打稻丛,计数每盆虫口数。
药效计算方法:
根据调查值计算校正防效:
[虫口防效(%)=[1-对照区药前活虫前×处理区施药后活虫数对照区施药后活虫数×处理区药前活虫数]×100]
1.5 气象资料 施药当日(8月4日)多云转晴,气温27.0~34.5℃,平均29.7℃,相对湿度87%,日照8.4h,施药时无风,日均温27.0℃。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治效果 江西禾益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50g/hm2、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提供的50%吡蚜酮可湿性剂(飞能)150g/hm2药后14d的防效分别为91.46%、91.38%,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50g/hm2处理防效略优于50%吡蚜酮可湿性剂(飞能)150g/hm2处理防效,二者防效相当,差异不显著(见表1)。
2.2 对作物的影响 药后目测各处理区的水稻的叶形、叶色及株高未见异常现象,药后叶片嫩绿、挺拔,披露角度小,保持到收割前,青枝腊秆,稻粒金黄。表明江西禾益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加水喷雾,对水稻穗期生长无任何不良影响。药后1~3d观察,未见水稻稻株、叶片有任何异常现象。
2.3 对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对稻田蛛蛛等天敌安全。
3 小结与建议
试验结果表明,江西禾益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是防治稻飞虱理想的长效性药剂,其防效与50%吡蚜酮可湿性剂(飞能)相当,其施药简易方便,防效高,持效期长,且对稻田天敌安全,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推荐施用剂量:从经济角度出发,推荐制剂量为150g/hm2(即有效成分75g/hm2),在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兑水750L/hm2对准稻株中下部均匀喷雾。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