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熹文
小时候,我总嫌弃我妈:她去超市一定要仔仔细细地看过每件商品的价格,还常常扯着嗓门在路边和卖水果的小贩斤斤计较着抹零的几毛钱……我觉得那是“妇女”专属的一种状态,发誓今后的我,一定不要继承这些“坏毛病”。
可时间走到这一年,突然发现很多时候的我,简直比“妇女”还“妇女”。
明明仔仔细细地看过每件商品的价格,还要在结账时厚着脸皮和收银员说:“噢,没想到这个这么贵,还是不要了吧,对不起,对不起……”甚至还在结账后懊恼地想:“若是等到周末早上早市打折的时候去买,是不是会便宜许多呢?”
从申请打工度假签证到拼命打工的留学生,那是我最被钱束缚的几年,“必须经济独立”的决心让我的生活格外艰辛。那时总是换住处,从便宜的房子搬到更便宜的房子里,行李箱总是被放在墙角,处于半打开状态,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搬去另一个地方。
我常逛的超市里售卖的食物因接近或超过了保质期,价格十分便宜。我一周光顾一回,把罐头泡面牛奶抱回家,就靠“中国人什么没吃过嘛”的侥幸心态熬过一天又一天。我拥有的最奢侈的物品是一辆车龄二十年的尼桑车。它带着我去便宜的超市、加油站,带我去学校和打工的地方,在这嘈杂的人间里为我扒拉出一块块落脚地——是我最贴心乖巧的伙伴,可它那关不紧的门和每周要打气的轮胎,也令我感受着它随时可能罢工的风险。
我一个女孩子,把仅有的几件衣服穿遍一年四季,开面目全非的二手车,并不是没遭过别人白眼。再倡导平等自由的国家,也有人热衷将别人分成三六九等。餐馆老板娘时不时挤出一些难听的话,一同读书的富有同桌捏着鼻子避开我身上的油烟味,有些聊得不错的男孩子也躲着我,生怕我爱上他们或他们爱上我……因此,我变成了一个没有绿卡、没有身家的“累赘”般的女孩子。
穷成全了我对过去生活的一场反省,让我学会了珍惜、坚强,并且意识到责任和宽容的重要性。我时常回忆起从前被父母庇护着的生活,有点懊恼自己懂得太晚,那曾经的每一点“阔绰”都来自他们万般的辛苦,这让我如今肩负了一份责任,我也想给他们同样的或者更多的“阔绰”。
穷让我学会了宽容,这是人间最大的智慧。记得有次看到一起打工的女孩在后厨狼吞虎咽地偷吃一个鸡蛋,便意识到其实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经历,任何时候都不要不明真相地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指责别人。
也许有人说,穷那么好,你怎么不接着穷?穷是挺好,却让我认识到了“富”的必要性——富是创造很多有意义的事情的条件。
开始“不穷”时,第一件事就是拼命读书,拼命写字,把精神建设抓起来。人穷过,就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正因为这种担心,我一刻也不敢停地努力着,学习、看书、写作,拼尽全力做到问心无愧。
严歌苓在《波西米亚楼》里讲起自己在芝加哥的一段辛苦经历,說自己在那贫穷的两年中获得五个文学奖,不禁感慨“人在最失意时,竟是被生活暗暗回报着的”。
我读着她的故事,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也感谢我的穷苦生活,在岁月中为我滋长了全部的力量。穷让我知道,咸菜馒头白稀粥的日子,要是满怀希望地过起来也没有那么糟糕;糟糕的是,一个人从这穷里熬不出一点意义,一点道理,那还真是辜负了这么好的人生,白来了这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