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2018-06-30 02:11邓小朱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8年11期
关键词:问卷大学生课程

邓小朱

(华东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00013)

进行智能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目的是要认清创新创业的内涵,抓住其本质,在创新创业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保证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后能够充分与其专业和国家经济创新创业环境相融合,把实效性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评判标准,同时也是模式构建的第一核心要素。此外,考虑到模式的可行性,可在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完善,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度优化,贯穿新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升创新创业教学的效果。

一、调查方案设计与分析

通过开展智能时代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模式所持有的期望,以及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创新创业参与情况,并通过问题询问的方式,了解大学生对于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来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作为本次研究的数据基础,也同时使本次研究更有实践意义。

调查对象以江西省在校大学生为主,男女比例均匀,在年龄群体分布上主要是20-30岁阶段。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对于男女性别比例,不同年级学生占比、不同专业学生的占比做了权衡兼顾,在问卷设置方面多以大学生知识范围内的问题为主,可行性较高。

问卷调查主要由三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调查的大学生的基本信息情况,包括性别、专业、学历等。第二部分则主要调查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态度、观点以及行为等方面。第三部分主要是有关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相关问题,针对相关的学术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措施。

(1)预先测试。在问卷正式发放之前进行了一次预发放,将修改完成后的问卷初稿发送给10位同学进行预发放测试,测试同学对于问卷设计内容的了解程度。经测试,问卷内容都符合被调查者的实际情况,不存在问卷超出调查者认知的问题。但是预调查参与者对于本问卷提出了个别修改建议,斟酌比对后,完成问卷修改定稿。

(2)正式发放。问卷发布之后,通过人脉,多渠道进行发放,一共发放了3300份问卷,根据预知的问卷调查目标群体规划,依照比例发放给不同的调查者。

(3)问卷回收。本次问卷总计回收3200份,其中有50份问卷由于受访者主观因素,问卷信息不真实,作无效问卷处理,故本次调查共计回收有效问卷3150份,问卷有效率95.4%,达到预先固定的问卷有效水平70%,本次问卷调查有效。

1.基本数据情况分析

本次研究样本的基本信息情况统计资料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对象性别情况

由表1可知,被调查者中男生数量为1730人,占样本人数的55%;女生人数为1420人,占样本人数的45%。男女性别差异不大,在可接受范围内,表明调查结果不受性别影响。由调查者专业情况可知,被调查者中,工科大类大学生占比35%,理科大类占比42%,文科大类占比23%,可以预测调查结果在专业人数分布上较为平均,不会对调查造成明显偏差。由调查者学历情况可知,调查者中多数是本科生,达到72.34%;其次是专科生,达到27.66%,样本多样性丰富,较为理想。由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可知,大学生对创业持积极参与态度的人数占34%,支持态度的人数占46%,反对的人数只有12%,可见,大学生对创业的积极性较高。

表2 大创新创业指导类的课程情况

由表2创新创业指导类的课程情况可知,目前31.7%的受访学生表示学校在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仅是进行简单的书本教学;47.6%的调查者表示学校对待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重视度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仅仅进行课堂教学并无对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同时还存在11.1%的学生表示学校并未开设此类课程;只有9.5%的学生表示学校会开设相关课程,同时课程兼顾了理论与实践教学。

2.信度分析

信度又叫可靠性,是指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是一致的。问卷调查的信度分析则检测论文的数据结果是否可靠,用于问卷调查的信度分析最常用测验方法是使用Cronbach’s Alpha值即中文“克朗巴哈α系数”。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数据,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果,获得的数据是否可靠,则通过信度分析对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可靠性检验以及反映调查问卷中数据误差所占的百分比。本文根据利克特量表中Cronbach’s Alpha信度系数进行表示数据信度的大小,若信度系数越大,那么测量的可信度就越可靠。具体如表3所示。

导出问卷调查的数据,转化为spss可读的.sav文件,spss是17.0版本。再具体操作,进行信度分析,得出如下结果:使用spss分析出来的Cronbach’s Alpha值为0.852,所在值的范围结果是数据很可信,即表明本文的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是可信的,通过数据分析出来的结果是可信的。

表3 信度评价标准

3.效度分析

效度分析用于问卷调查中,是为了检查问卷数据是否有效。本文的问卷调查数据对于本论文至关重要,所以在做了信度分析之后接着对调查问卷数据做效度分析,让问卷更具有科学性。采用的也是spss17.0软件对数据KMO(Kaiser-Meyer-Olkin)和巴特莱特球体检验(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检验来判断数据是否的有效性。

表4 KMO取值标准

把问卷数据导在Excel中,用spss17.0对各变量进行效度检验,具体表5所示。

表5 问卷的整体KMO和 Bartlett’s球型检验

由检测出来的结果可知,KMO的度量为0.850,显示所在的范围很适合,即表明问卷调查的数据是有效的,可作为论文的参考数据,也表明问卷调查结果是有效的。

4.调查结果

根据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智能时代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较高,智能时代环境将会带给大学生创新创业更多机遇是肯定的,但同样发现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仍存在较多不足,表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仍需要进行优化改进。在课程设置上,多数参与调查的同学认为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还是不够完善,需要改进。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践与创新创业大赛内容也相对偏少,很多同学表示根本不能很好地提升个人的实践与参赛能力。关于教学教师方面,专业程度不高以及经验缺失成为多数同学反映的重点。考核机制同样也存在着考核方式不够公平公正等问题。有部分具有创业经验的学生表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衔接不完善,外出实践与参与创新创业专业大赛面临诸多障碍,制约了他们参与创新创业专业大赛的积极性。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创新创业是目前诸多院校都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但由于不同院校对于该类课程的重视程度、学校自身教学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使目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发现并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是开展智能时代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必不可少的过程。通过参考相关文献研究结果、问卷调查情况以及个人多年从事创新创业教学的经验,发现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创新创业课程在设置上缺乏合理性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创新创业教育,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来推行。各高校由于本校实际情况或者学校对于课程重视程度不足,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以及课程资源的划分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院校虽然设置了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是在课程的选择以及内容规划上缺乏科学性,单一注重理论的创新创业思维意识教学,对于创新创业过程中必备的一些实践与大赛课程及相关辅助课程根本不做涉及或涉及较少,这种课程设置模式的存在使大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时存在着效率不高的情况,或直接导致创新创业课程成为大学课程中的“鸡肋课程”。

2.创新创业过程中意识教育欠缺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一种意识、理念、精神的教育,而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侧重点在知识能力的培养,对于意识培养的重视度相对欠缺,也使目前的大学生“创业素质”较为薄弱。从学生层面来说,创新创业作为一个非必选项,决定学生的参与主要受个人兴趣影响,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持续性以及系统性就会大幅降低。很多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看法仅仅是作为个人大学生涯的“课外活动”并未从职业规划角度去重视它,在创新创业认知、创新创业激情、创新创业素质的欠缺导致理性规划和长线投入上相当欠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应当是涵盖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培养的全过程教育模式,要对于学生的创业认知、创业精神、心理素质、管理执行进行全方位的教育,通过对问卷中针对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理念以及意识培养问题的答卷分析,可以清楚地发现,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意识培养上是相当欠缺的,教育的着重点都集中在对于学生进行能力培养,而忽略了学生对于创业的正确认知的教育,这也是创新创业教育者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的内容。在对于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观点调查中,44.76%的参与调查者认为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与学生的创业信念认知存在偏差,占据受访者近一半比例。

3.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参赛性欠缺

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可开展意识教育、理论知识教育等,这些教育过程都是为学生在以后的创业实践与比赛服务的。教育的最终目标要在实践与参赛中检验。但是,通过近年来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成果来看,很多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与参赛中显示成绩不理想,多数失败者在失败后表示“理论与实践与参赛不相符”是导致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很多创业大学生在走入社会中会发现,社会中的创业并不像课本上说的那样,复杂、多变、不确定等因素远非课堂上老师描述的那样,但可惜的是,当他们的第一次实践与参赛后才认识到这个深刻的教训,有些人甚至因此结束了人生的创新创业生涯。为此,我们不仅要反思,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否走入了某个误区,理论固然重要,但是失败的经验告诉我们实践与参赛同样不容忽视,但是,纵观目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实践与参赛教学的重视是相当欠缺的,很多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甚至完全停留在纯理论阶段,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之后谈及理论时信口拈来,自信满满,但是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与参赛能力是否如他们所说的那般呢?在我们的问卷中同样针对该部分内容做了调查,然而得出的结论并不让人满意。

有关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参赛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参赛性上,48.25%的调查者认为实践与参赛性内容偏少,同时还有17.14%的调查者表明课程基本上都是理论教学。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创新创业在实践与参赛方面的内容虽然有,但是比例相对较少,仍需要提升。

4.创新创业教育考核机制不完善

作为一门课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需要对应的考核机制来检验它的教学成果。考核机制,作为检验学生在该门课程中的学习成果的机制,作为应试教育体制中的大学生我们并不陌生,但是作为一门素质能力类课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成果(如:创新创业实践与参赛经历、实践与参赛经验、人脉资源等很多非固化类的内容)是不能够用量化的卷面成绩去评价的。和欧美国家发达国家考核机制不同,目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考核方式上,多是采取和其它普通课程类似的卷面考试或者老师主观打分的考核机制,学生在可校内参与的社团创新创业实践、“挑战杯”的创新创业类比赛中取得的成绩,很多都不计入学生的创新创业成绩单中。这也就导致学生的成绩评定缺乏公平性,信服力欠缺。在问卷中涉及该方面的题目调查结果也同样佐证了该观点,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过程中应当重视起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机制,搭建一个综合、多维度的科学考核机制,保证考核结果的公平客观性。

有关考核机制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34.29%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考核是根据学生理论知识考试的成绩。只有15.24%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考核是根据过程考核的,重视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相关活动。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考核机制上有待改善,不能过于重视卷面考核。

三、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析

教育模式是保障教学效果的根本,然而通过问卷调查及研究文献发现,智能时代的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近些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偏低的原因所在。本文针对智能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经验,并结合我国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1.科学规划、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

虽然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的课程设置中还处于摸索阶段,但是多层次的创业课程却迫在眉睫。特别是在智能时代下,我们应在四年的大学课程教育中贯穿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人才的培养:第一,开展各种形式和类型的课程,形成多元化的课程系统,及时更新最新的创业教学内容,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选择上应更加多元化、专业化、综合化。如:创业过程管理、创业设计模式(构思)、创业团队建设、融资与资本运作、市场与竞争技巧等高专业水准,综合性课程;第二,加强实践与参赛课程的训练,培养创业者的眼、耳、鼻、手的协作配合。同时,在课程课时安排上,提升实践与参赛课时占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实践与参赛训练中去,积累更多创业实践与参赛经验,为以后个人参与到社会创业实践与参赛中做准备;第三,引入成功的创业案例分享、专家创业指导等课程,分享创业成功者(优秀校友)的创业过程。还可以针对这些学生设置专门的创新团体课程,对于该部分学生开展尖兵教学,进行更高水准的课程指导,将创新创业教育的效率最大化。

具体课程开设可参照表6。

表6 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设计表

2.锐意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管理的模式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不仅需要教育者的关注和培养,也需要社会和政府的支持和跟踪、指导,各个部门紧密合作,才能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咨询、跟踪和针对性的服务。首先高校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方面的意识、技能以及能力;其次是在创业实践与参赛中,社会、学校、政府或者企业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的资金、场所或者技术支持,高校的创业导师们及时跟踪大学生创业遇到问题,有效合理地指导学生,帮助他们更多地克服创业中的困难。在大学生自己创办的公司中,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当地政府等做好恰当的追踪、咨询服务,高校的创业指导老师还可将校外大学生的成功经验反馈到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教学中,分享创业成功的喜悦,对校外创业遇到的问题和失败的教训也及时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案例中,使在校生吸取教训,少走弯路,帮助成长,进而优化创新创业管理模式。

3.倡导合作、建立企业项目参与式的实战培训教育机制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也需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来跟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步伐。众所周知,企业要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才能得以长期可持续发展,这里的“新鲜血液”就是指人才和技术。传统的将人才纳入企业的方式只能让大学生被动就业,为了鼓励大学生更积极地创新创业,企业方和高校方需要进一步合作,合作才能产生共赢,高校以“校企双方共创实践基地,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其中”的合作模式,加快推进与当地一些高新企业合作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进度,构建大学生可以参与的项目实战培训,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空间和平台,实现校企融合教育一体化的目标。这种合作模式让高校可以根据企业和学生两者的需求和诉求,开启一种新的培养机制。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实实在在地在创业基地中学习到很多理论知识涉及不到的实践经验,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活跃度;另一方面以追求效益目标为先的企业面临的生产技术难题也被逐一攻破,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工艺革新的道路上成功转型。

4.统筹规划、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要想取得成效,就必须具备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以教师为最好的带头人,树立教师带头模范作用引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创新创业导师不同于普通学科的任课教师,他需要教师自身具备创业经验,同时有过生产企业的实际工作管理经验,熟悉公司化的运营管理机制,同时,有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学习经验。因此,在教师任用上要摒弃以往学历为主的聘用方式,注重教师的创新创业实践与参赛经验,采取综合的考核聘用方式。在教师选拔上可考虑在聘用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基础上,选择优秀企业中教育水平较高的管理者作为兼职导师,构建复合型教师队伍。同时,对于现有的师资队伍定期开展智能时代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题培训,提升教师对于智能时代的认可度以及引导教师在教学方式做出改变,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加强智能时代的应用,以契合智能时代的环境要求。通过构建一支专业化、综合化的师资队伍,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专业化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灌输以及实践与参赛指导,保证创新创业教学效果,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5.加强实践与参赛、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体系

在智能时代背景下,应当不断打造和完善创新创业专业实践与参赛体系,在学校的现有资源下,整合优化,将课程与创业实践与参赛相融合。可以组织学生就业实习、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创业比赛,如:国家级“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学生创新竞赛等,同时学校各级社团和学生部门组织可以在校内组织创新创业竞赛,诸如校内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多样的实践与参赛参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当然与企业和当地政府联合,创建创业基地和就业实习基地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牵头,在政府的政策和企业的丰富资源的支持下,创办大学生创业园区。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引导下,团队合作,根据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依照真实企业的运作模式进行管理,模拟实际企业生产管理流程,经过一番真枪实战的训练之后,大学生才能发现在公司运营方面还有什么不足,创业的过程中有什么欠缺的地方。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结论就是,纸上谈兵定是无用的,将理论知识转化实践与参赛能力才是创新创业的核心精神,同样也使学校的创业教育发挥主体作用,学校的创新创业模式更加完善。

四、结束语

创新创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学领域,相较其他学科而言,我国在该学科的教育模式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很多地解决就业问题并且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当积极关注,然而通过近些年的教学反馈以及查看相关的文献和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存在很多问题,情况不容乐观。本文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现状并结合问卷调查分析了智能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的机遇与挑战,也指出了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不足。大学生在创业创新的教育模式策略上,应当加强创业意识教育,引导大学生转变创新创业观念、树立创业创新理念、营造创新创造氛围、优化创新创业管理模式、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创新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精神,创业即锻炼大学生的创业胆识、经验、能力。于国家而言,政府扮演着创业道路上的指南针,看清世界、国家、社会发展的局势,出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相应政策,为大学生创业者营造创业空间,优惠政策支持,做最坚实的后盾。对于学校而言,加快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铺设通往创业道路的基石。对于大学生而言,则需要树立正确的心态,时刻保持创新性的思维、意识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开展针对智能时代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对于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积极意义,也是创新创业教学效果不断优化发展的必经历程。智能时代作为下一个时代变革的方向,智能环境已经形成,应当抓住这个机遇,充分利用智能环境的优势,用数据服务、支撑助力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各级教育研究者必须不断深化改革,解决以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切实有效,从本质上提升教学效果,推进我国素质教育发展。

[1]常佩艳.大数据环境对大学生的价值导向与创业教育的影响[J].电子测试,2015(7):32-34.

[2]曹剑辉,周合兵,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23-24.

[3]王占仁.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原则论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7(5):1-5.

[4]黄莉.大数据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新前景[J].中国高等教育,2015(1):56-57.

[5]黄林楠,丁莉.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0):22-24.

[6]Hegarty,C.,Jones,C.,.Graduate entrepreneurship:more than child's play[J].Education and Training,2008,7:626-637.

[7]Matlay,H.,.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n entrepreneurial outcome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2008,15:382-396.

[8]张治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精准化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7(11):87-89.

[9]周皖婧,辛涛,刘拓.“互联网+”背景下的学生个性化学习系统开发:现状与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6):79-84.

[10]黄爱华.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演进、研究与变革[J].高校教育管理,2017(1):92-96.

猜你喜欢
问卷大学生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大学生之歌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