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化建设

2018-06-29 07:58陈艳华
卷宗 2018年14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摘 要:公共文化服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结果。党的十八大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是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代化建设标准和惠及更广大群众的文化民生的路径设置。

关键词:公共文化 服务 建设

1 公共文化服务制度格局基本形成

文化馆(站)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支主力军。政府配置资源还是公共文化机构提供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的基本文化权益保障基本格局,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供巨大的成长发育空间。

1.1 文化馆(站)的公益性主体地位得到巩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使其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规范了文化馆(站)职能职责和义务。特别是2017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进一步厘清了文化馆(站)的保障机制、工作职责和服务面向,使文化馆(站)建设进入法制化轨道,体制机制和功能属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明确。

1.2 促进公共文化设施充分利用

从2011年1月26日,文化部、财政部下发《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的意见》的出台,加速了公共文化设施向公众免费开放的进程。一是法律刚性明确,要求“文化馆不得以拍卖、租赁等任何形式改变文化设施的用途,已挪作他用的限期收回”;二是政府充分履行职责,增加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措施配置到位并能够及时落地;三是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使大批被长期闲置和浪费的文化设施得到了有效利用,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1.3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格局正在得到有效实践

法律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将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上升为法定原则。从2015年起,武侯区积极探索文化改革发展新路,率先在文化馆实施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型运营模式,解决了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增多与政府直接提供能力有限的矛盾,降低了运营成本,做到了“小政府、大服务”。目前已经呈现出服务聚集、品牌凸显、群众满意的良好局面。

2 完善政策措施 提高服务效能

为切实、有效地推进公共文化建设, 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设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免费开放服务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

2.1 加快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开放的保障机制

一是需要进一步增加经费投入,扩大资金保障的覆盖面。各级地方政府在资金投入总量上要逐步递增,在配置方式上要尽可能消除不均,确保免费开放政策的连续性和规范性,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体化进程。

二是经费的保障方式有待加强。各级政府在政策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地区差别、人口数量、幅员面积等客观因素,在规划设计上要真正做到尽可能地综合考虑依据功能、任务和服务人口规模等因素,才有利于公共文化设施开放的有效实施和可持续推进。

三是建立公共文化经费实施有效监管机制。《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责任。各级政府主管机关要加大监管力度,切实建立监督和问责机制,规范经费配送渠道,监管资金的使用流向,构建科学有效的保障机制,确保公共文化资金切实、足额地用于免费开放而不被截留和挪用。

2.2 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设施标准

公共文化设施对外开放服务内容和建设标准是重要载体。当前,文化馆(站)设施建设发展不均衡、不标准的现象依然存在,充分树立服务理念、强化服务能力、丰富内容数量,增大公众参与活动的选择空间,充分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将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内容纳入规定目录。

3 加强免费开放的载体建设

公共文化馆(站)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首先要考虑运用什么手段,采取什么方式,投放什么内容来满足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3.1 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设效能化。

公共文化服务首先要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转变观念,调整视角,完成“角色”转变,将文化馆(站)固定设施打造成为社会化的“公共文化空间”。

3.2 优化免费开放的空间环境和内容特色

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公共空间设施场地的免费开放,二是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免费供给。

一是升级固定设施空间环境。

在设施空间的免费目录中,包括馆内设施项目的所有场地要面向公众开放。同时,确保免费开放的空间设施和附属装备技术的升级换代,并有效利用,充分满足公众基本文化服务需要。

二是在内容提供上要强化服务项目的特色优势。

开放公共文化设施,要以丰富的服务类型和容量满足公众需要。包括时政法制科普教育,文艺普及与辅导,群众文化活动,基层队伍和业余文艺骨干培训,群众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民族民间文化展示和传习,公益性讲座和展览,面向基层的延伸服务或流动服务等。

武侯区文化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作为重点工作,传统文化开展“面”由窄变宽。2017年开展武侯“民俗闹春”系列群众文化活动,覆盖了13个街道87个社区,共开展活动118场,涵盖传统文艺表演、器乐演奏、戏曲、民俗展示等传统文化表演形式,6万人余名群众参加活动。“走基层”文化惠民活动打破传统购买模式,既有群众自娱自乐的普及性表演,也有政府购买的专业院团的演出。首次开展传统文化进基层系列活动,启动武侯区传统文化进社区、进学校、进楼宇、进企业系列活动,将四川清音、四川民乐、四川戏曲等近百场传统文化活动送到基层,送到群众身边。

在文化惠民活动“量”变和“面”变的基础上,武侯区传统活动持续开展,创新活动“联动”培育,品牌活动持续升华,区域的文创产业也随之带动。2017年7月,与四川演艺集团在大街小巷华丽奏响2017武侯街头音乐表演活动;与区委宣传部、玉林街道联合举办2017成都城市民谣音乐节和50场配套音乐活动;11月,与开心麻花公司启动武侯首届戏剧文化节,集中向群众展示了优秀戏剧节目,推动国内外优秀剧目在武侯区的文化交流。

3.3 积极构建良好的人才基础

公共文化建设最关键、最紧迫的还是人才问题。人才不足,是公共文化服务中普遍存在的最薄弱的关键环节。加强文化馆(站)系统人才建设,首先是要盘活存量,并做大增量。盘活存量就是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专业技能、职业操行的培训,切实构建培训机制,创新管理模式,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技能水平和敬业精神。而做大增量是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切实完善对人才队伍的科学配置,优化人才布局结构,提升人才使用水平,逐渐形成管理人才配置到位、专业门类规范齐全、梯次结构科学合理的人才队伍格局。加强人才建设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上档升级,扩大社会影响,增强文化厚度的重要的基础性环节,要毫不懈怠,有所作为地人全力推动,确保公共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參考文献

[1]许安标.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J]. 中国人大, 2017(4):29-30.

[2]刘珂辛. 河北省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研究[J]. 领导之友, 2017(11):24-27.

作者简介

陈艳华(1980年-),女 ,汉,甘肃山丹,中级职称,本科,单位:成都市武侯区文化馆,研究方向:公共文化。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公共文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