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苏新近发表在《人民文学》2018年第3期上的小说《吃苦桃子的人》,刻画了一个名叫憨宝的艺术典型。憨宝在小说中一直在吃苦桃子。这个憨宝真是把苦桃子吃到了极致。他从五岁就开始吃苦桃子了。那年油菜坡大旱,粮食无收,瓜果干死,只有苦桃子不怕旱,漫山都是。别人怕苦不敢吃,憨宝不怕苦,由苦吃出甜味。从此天天吃,还吃上了瘾。
苦桃子之于憨宝,寓意颇多。它是救命的食粮,无聊的安慰;它是命运之苦难,生活之重担。但在我看来,它最是憨宝安于贫穷、清心寡欲的禅。
憨宝,一个四十多岁的资深光棍儿。他上有七八十岁的老母,下有一个被父母遗弃的侄儿。在当下,他算得上标标准准的特困户主。这样一个特困户主,他生活得节俭清苦我们谁都不会奇怪,但下面的一幕幕场景却着实让人奇怪。
场景一:憨宝帮车花守车,睡觉时用自己带的草席垫和旧棉絮做垫盖。车花怕薄了,递给一条毛毯,憨宝没用。说这么好的东西,不敢盖。车花忙问为什么?他说,蓋了你的毛毯,我今后就不愿意盖我的旧棉絮了。
场景二:车花发现憨宝的褂子上沾了不少污泥,就把一件旧夹克衫送给他。憨宝却不接,连忙摆头说,我不要,这么好的衣裳我不敢穿。我一穿你的夹克衫,今后就不愿意再穿我的褂子了。
场景三:车花给他两个苹果,说换个口味吧。憨宝说,谢谢你,我不吃苹果。为什么?车花问。憨宝说,这么好的水果,我不敢吃。车花问是不是怕吃了我的苹果,以后就不愿意吃你的苦桃子子了?憨宝说,是的。
场景四:车花说,你吃那么大的苦,挖野鳝鱼给我治好了感冒,你说值不值得感谢?憨宝说,你没必要。车花说,肯定有必要,只是我不知道如何感谢才好。停了一下,车花突然问,你看这样行不行?咋样?憨宝问。车花半真半假地说,我陪你睡一觉,你就当我是老白菜,怎么样?憨宝一下子沉默下来,也没吃苦桃子子了,吞了一口涎水。来吧!车花动情地说,还伸手拉了一下憨宝的胳膊。憨宝却没动,稳如泰山。不过,他又吞了一口涎水,声音像翻水泡。怎么,你看不上我?车花有些伤心地问。不是。憨宝口齿不灵地说,你长得像仙女,我咋会看不上!那你为什么不过来?车花问。你,你这么漂亮的女人,我,我不敢睡。憨宝结结巴巴地说,我怕跟你睡了,今后就不想跟老白菜睡了。
场景五:车花说,如果你愿意进城打工,我可以介绍你去一个货场做搬运。憨宝说,谢谢你,我不想进城。车花问,为什么?憨宝说,我们农村人,一进城心就会花。
奇怪!憨宝这是怎么了?他为何如此?我们在忍不住说他是一个苕货,一个憨怂,一个受虐狂时,还会不加思索断定他是患上了贫穷并发症!
长期的贫穷清苦生活,让他对优越美好生活产生了免疫力。面对优越美好的事物,他自惭形秽,自觉不配,自觉无福消受。于是辞让拒绝,躲闪不及。贫穷困窘,消解了他追求美好生活的自信力,贫穷困窘熄灭了他向往美好生活的热情。
但是,当我们静静走进憨宝,细听那一片片格嘣格嘣的清脆苦桃子声时,我们仿佛听到深山古刹中经声佛语,我们又突然感觉到憨宝是在物欲喧嚣膨胀的尘世中做着古寺庙宇中清心寡欲的事业。吃苦桃子是憨宝每日的必修功课,苦桃子,是他生命中的禅!苦桃子让他清心寡欲,让他戒奢尚简。他半生都在品吃苦桃子中参经悟道。
他参悟: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说过一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哲言。当然,憨宝并不知道这个司马光和这句哲言,憨宝只知道猪牛羊过年加了三天餐后,不愿再吃草糠了;只知道喝惯了糖水,不想喝白开水了。
憨宝知道这些朴素的道理,所以,一年四季他总是在一片片格嘣格嘣的苦桃子声中,安静而恬淡地享受他可有的草糠和白开水——睡着草席子旧棉絮,穿着老式褂子,想着老白菜。
憨宝知道这些朴素的道理,所以,当毛毯子、夹克衫、红苹果、天仙女意外来袭时,一阵阵苦桃子声中,憨宝岿然不动!对于憨宝来说,这些意外的加餐和突如其来的糖水都是爱品,憨宝所欲也。但憨宝口中时时咀嚼的苦桃子此刻如勾践口中胆汁一样,也是一味警醒剂。憨宝明白在自己还不具备天天有餐加,天天有糖水喝的条件下,加餐和糖水都是有毒的,他会感染上由好日子回到苦日子不适应症,他也有可能像弟媳一样一见外面的花花世界,心也一下子花了,再过不了老家那种猪狗不如的日子。
由奢入俭难!不仅北宋政治家司马光有这种真知灼见,唐朝诗人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以及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的“棘轮效应”,都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同样的见识和道理:由已经得到的高标准享受到低标准享受,即由好到差,人们在习惯上、心理上都难以接受的。
当然,这些哲理憨宝肯定不懂。他只懂安心过着他无力改变的苦日子,不随便花心,不轻易胡思乱想。
因为由奢入俭不易,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说到底就是要在源头控制奢华。控制奢华,说到底就是在源头上控制欲望,就是要耐得住清贫。憨宝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他以最简单拙朴的思维方式,通俗易懂地为我们示范如何解决“由奢入俭难”的问题。如果我们每个精明人,都能像他那样,就没有当下的轰轰烈烈反腐倡廉运动了。
他参悟:花世界不花心。
花花世界中人不花心是何等不易!这里且不说家有丈夫孩子的车花出门打工后和开卡车的司机搭上了伴儿……我们就只说憨宝身边的一群外出打工的男人和他的弟媳。
“……我在东莞,五百块钱搞一盘。一个穿皮夹克的说。五百太贵了,我在郑州,搞一盘只要三百。一个穿西服的说。三百也贵,在宜昌火车站旁边那条巷子里,我花五十块钱就搞了一盘,还不用戴套子。”
这是一群外出打工男人的聊天内容。他们抢晒在外面花心嫖娼的战绩。
再去看看憨宝的弟媳。憨宝弟媳原本是山里没见过世面人。她对生活要求不高,有吃有穿就知足了。人本不坏,到南方打工初衷是挣笔钱,回来盖房子,然好好孝敬老人,培养孩子。谁想到,弟媳出去后,一见到外面的花花世界,心也一下子花了。自己的亲骨肉也不要了。说老家那种猪狗不如的的日子,再也不想过了,当起富商的二奶了。弟弟去找寻,也步她后尘一去不返了。
憨宝很憨,但他懂得外面这个花花世界,很容易让人花心,让人变化。这种花心、变化,也许在开明人灵光人那里叫学习进步,叫适应时代,叫接受新生事物,叫追求美好生活。但在老实巴交的憨宝那里绝对叫“小崔学坏了!”他也是绝对不认可这种学坏的。看看他对那群男人不屑的态度我们就明白了。至于,对于弟弟、弟媳的花心,憨宝的态度就更复杂了。他们上有老下有小,面对外面的花花世界,心说花就花,担子说放就放,责任说推就推。他们的花心,就是丧失孝心、责任心,让别人牺牲一生幸福为他们的花心行为埋单。憨宝40多岁了还光棍一条,他自己说因长得丑,那是自谦。其实我们从车花的话中就知道,他就是嘴唇厚了一點儿,其实不丑。他是因为家里的负担太重了。上有七八十岁的老母不说,下面还有一个弟媳们留下的侄儿。憨宝已经辛辛苦苦把侄儿送到初中了,侄儿学习成绩很好。曾经有人无奈戏说过,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中,孩子学习成绩好是对父母最大的惩罚。这个可爱的侄儿,正在对大伯实行着最大的惩罚。他们相依为命,憨宝爱侄儿。为了培养侄儿,他挑起了本不属于自己的重担。因此他失去了爱情婚姻。憨宝光棍着,一个正当壮年的男人!这是怎样的一种人性的煎熬?怪不得憨宝天天吃着苦桃子,当季吃鲜苦桃子,过季吃苦桃子干,一年四季都在吃。憨宝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格嘣格嘣的苦桃子声。苦桃子净心化渴,他是在努力地用苦桃子抚慰着自己的饥渴寂寞与苦闷。但,憨宝毕竟是一个壮汉,他需要女人!他去找老白菜了。老白菜是一个六十多岁脸枯黄如白菜叶子的寡妇,这是怎样的一种无奈迁就与委屈?惯吃嫩草的老牛爷们儿最懂。憨宝每次用深泥塘中挖出的三条野鳝鱼,去换一盘一个男人应该得到的世俗快活!但,野鳝鱼不能常有,天气一冷,鳝鱼都钻到泥巴下头躲起来了。想挖一条鳝鱼比挖金子还难。憨宝是讲究的,或者说憨宝是忠诚契约的。捉不到鳝鱼了,他就不去找老白菜。所以,有时想到老白菜,他也会格嘣格嘣地吃起苦桃子来。苦桃子,安抚着他心中的委屈、无聊、寂寞与烦闷。
苦桃子,与憨宝缘之不解:干旱荒年中苦桃子活命,孤独无聊时苦桃子慰心,清苦的生活中苦桃子静心,诱惑来袭时苦桃子警心。苦桃子,是憨宝宿命的象征,是他清心寡欲的禅。
也许有人会犯嘀咕,说憨宝的安于贫穷、清心寡欲是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落落寡合,是一种唾弃品。不错,人生而有欲!享受好生活是每个人的正常欲望。为了满足欲望,我们每个人都有改善生活、提高生活的品位与层次的权利。也正因为不断地满足欲望,我们的人类和社会才得以进步。我们并不提倡一味贫困清苦,一味摒弃世俗快乐的苦行僧式生活。我们只是反对膨胀欲望,反对骄奢淫逸。憨宝的确大固贫了,太清心寡欲了。他的行为绝对说不上是一种美德。但是,当把他和弟媳耐不住苦日子、经不起花花世界诱惑的行为放在一起比照时,你还不能说他的行为是一种失德。再进而广之,把他的安于贫穷、清心寡欲放在今天这个人人欲望爆炸大背景上观照,你还不能不说,他是一朵不加引号的奇葩!他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最难能可贵的是,虽然贫穷在一定的程度上吞噬了他的自信、欲望与野心,但没有吞噬他的良心与责任心。更没有吞噬他马不停蹄日夜辛苦的勤劳习惯,他同那些坐享扶贫政策、偷奸耍滑、游手好闲的懒汉消极地安于贫穷截然不同。他是在竭尽勤劳中安于贫穷。
晓苏小说的意蕴向来都是丰饶多元的,开放歧义的,暧昧含混的,褒贬难断的,捉摸不定的。人物定位上,你从这个角度上打量,是这样的一种人,你从那个角度上打量又是那样一种人;价值判断上,让你觉得道德又让你觉得不道德;审美取向上,说美又不是美;感情倾向上,感觉是好像是在点赞、褒扬,又好像是在揶揄、调侃。意蕴闪烁迷蒙,很难一目了然,很难有一个泾渭分明的判断。
我自知印证吻合晓苏原意艰难。我能做到的,就是尽我平庸的能力努力去忠实文本。
写完此文,我要和憨宝分手了。和车花一样,我也将带走一颗憨宝的苦桃子子。
(作者介绍:采采,诗人,现居湖北郧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