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生活空间的形成及影响分析

2018-06-29 14:21王素君
新媒体研究 2018年7期

王素君

摘 要 就互联网形成“数字生活空间”概念进行了溯源,并就其内涵进行了分层解析,指出“互联网超媒介”属性。在此基础上,对“数字生活空间”的社会传播的多重影响进行分析。数字生活空间对人类传播的影响仅是互联网变革的第一步,后续针对社会生活和行业变革将带来更大的革命。

关键词 数字生活空间;信息实体;社会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7-0131-03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信息传播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也给传播的传统模式带来了新的变化。学界和公关传播界希望针对新时代传媒发展环境的研究,来探究传播机理发生的变化根源。

人类的生活方式在科技高速发展之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生活在很多方面都受益于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智能终端设备。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智能终端技术等新兴媒介技术系统的发展,新型传播媒介不断推陈出新,不仅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力量,更成为了一种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重塑当今社会发展的模式,逐渐构建出一个与现实社会既区隔又融合的传播空间。

媒介技术发生的改变,使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和信息流通都发生着变化。

1 数字生活空间的超媒介特质

北京大学陈刚教授在系统思互联网本质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生活空间”的概念。他认为,简单的称互联网为“新媒体”,不足以形容其包涵的丰富内涵。“用新媒体的概念,只在新的传播形式,不仅无法涵盖新的传播形态的特质。”“我们都处于虚拟社区之中,用各式各样的方式和不同的人,以及不同地区的人进行着信息交流,若是把每个独立的个体都当作是媒体,媒体就失去了它定义的意义了。互联网传播,不是大家所习惯的媒体传播,这是一种全新的形式。”[1]6

数字生活空间是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映射,但也不是一定等同,在数字生活空间中,各种现实中的联系与事件,在虚拟空间中会以信息的形式出现。数字生活空间有别于现实世界,因为在虚拟空间中,空间和时间将不可能影响信息实体。

在当代社会,我们的生活早已经是离不开互联网,没有它,我们可能寸步难行。通过“数字生活空间”,一种借助数字技术,延伸现实生活,对日常生活小事进行还原、映射、放大。在数字生活空间中,我们可以通过简简单单的符号进行转换,从而进行无障碍交流。和传统的方式相比较,这种传播速度更快,效率也更高。

当我们漫游在互联网之中,它是借以信息而赖以生存的,它可以是对我们的生活进行的拓展,但又和现实生活相区别开来,有着它自己的独立性。同时,信息实体将是我们出现的一种形式,发出信息,接收信息,这就是我们在互联网中的生活

方式。”[1]9

语义客体和信息实体的将会是每一个互联网公民的出现形式,在这里,我们可以自由交谈,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们不用再担心时间和地区的阻碍,使自己的语义内容能最完整、最快捷地传送出去。在技术的支撑下,在创新中发展,数字生活空间必将发展得越来越好[1]11。

在数字生活空间里,企业将是一个信息实体,遵循数字生活空间的规律。某种程度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战场会转移到这虚拟的互联网世界中。以陈刚的观点,依托互联网而进行传播的形式,主要靠的是数字技术,作用是对平日生活中的事情进行还原,甚至放大,但这是存在于虚拟空间中,伴随着一种不同以往的数字空间[1]9。

在数字生活空间所有的参与者都是信息实体,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同样,企业也是信息实体。在数字生活空间,网民群体“既是消费者,又是传播者,同时又是接收者,”在数字生活空间,每一个信息实体建立自己的家园,而且汇聚发布各种语义信息。“生活空间出现了这个群体,是企业过去从遇到过的……他们是生活在互联网上活生生的人——生活者。”[1]21

企业就是生活空间的生活服务者。“数字生物空间的出现,已经把企业只放在生活中的旁身边,对企业来说也是第一次同生活的如此近的距离,企业必须要适应在服务生态系统中的生存和发展,而要能够赢得好感和空间,一定要从数字上空间的生活者的伙伴和街坊,成为生活的服务者[1]21。

事实上,数字空间理论是陈刚教授创建的“创意传播管理”理论体系中的3个概念之一。创意传播管理是用3个概念重新建立的整个体系,就是生活者、数字生活空间以及数字服务化。

数字生活空间是一个融合的概念,用以描述目前的传媒环境和传播模式,基本包涵媒介生态和信息生态两者的共性内容。

信息生态是强调人们如何发布、理解、运用和创造信息,以及对企业未来的行动的影响。

媒介生态所关注的是人类交流的技术控制信息传播要素的方式和手段,以及信息构造或者偏见如何影响到了人们的观点、价值和态度。

由于信息环境的特殊性,数字生活空间必然给品牌传播模式带来新的变化。在互联网络的传播模式下,各种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不需组建屬于自己的平台,只需要应用新的媒体和软件,就可以对信息服务平台进行部署和创建。公众可能全程参与到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来。

数字社会的生活空间下,任何有信息传播需求的成员都可以随时随地参加到移动网络和互联网,并且作为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一个节点。微博、微信等新兴平台为每个个体变成传播的重要媒介成为了可能。新信息生态为普通公众参与到信息传播提供了条件。

2 数字生活空间对社会传播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同于以往的媒体介技术出现,新媒体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媒介生态坏境开始发生质的改变。新媒体的出现和逐步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媒介生态信息环境。

在媒介技术和手段相对落后的传统媒介时期,信息传播控制严格,形成单一封闭的媒介生态环境。大众传播占据主导地位的状态下,普通人民群众唯有通过一般的媒介,比如电视机、广播、杂志等接受信息。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终端设备发展成熟,原有的较为局限的环境有所改变,新信息生态技术提升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便利性。无论是谁都可以发布信息、接收信息。

由此可见,网络的出现丰富了以往的媒介生态环境。信息传播开放且多元。这是新信息生态的典型特征之一。

2.1 数字生活空间影响社会人际交往

媒介学家麦克卢汉曾经有一段结论,随着媒介环境以电子媒介为主导的产生和出现,渐渐地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社会媒介化,社会信息的传播、社会生活等方面可以通过媒介这个导体来得到一定的展示,相同地,它们的分析、阐述、传递要借助于媒介。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之中,人与人在不知不觉之中朝着媒介化不断发展,并且每一个个体也在发生着相同的变化。这就是社会形态的日渐媒介化。“中国变成了一个以媒介为重要标签的新社会。不管我们每个人在何时何地,利用各式各样的新媒介,我们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得到信息与发出信息”[2]。这个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被作“媒体人”,我们对整个社会的认知都是通过媒体得知的,当然,我们的思想同时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

影响。

社会网络研究认为,在当今这个看中關系的社会之中,“走后门”的方式似乎才是真正的王道,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对社会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性;在当今社会,我们的朋友圈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圈子,随着媒介在我们朋友圈的渗入,朋友圈变得更加宽广,无论是地域上,还是朋友的数量,甚至与陌生人之间,但伴随着陌生人之间的接触案例增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又出现新的问题。新兴传媒以高速的速度发展,因为其具有传播窄、高深度等特点。比如我们经常使用的微信,最开始,我们只能用于简单的通讯,但是现在却是涉及多方领域,比如在线支付、游戏等。截至2017年6月,微信活跃用户数量已接近10亿,微信公众号的总数突破了2 000万。

在今天,因为社交化媒体的发展,人们沟通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除此之外,小到日常情感交流,大到一些生产方面,社交化媒体为人民带来了太多的便利。

和传统的面对面交流相比,社交网络克服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即使隔着千山万水,也能将思念带到你的身边。

除了简单的言语,图片、音频、视频,大大地丰富了社交内容。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平行性,使我们相当于存在于两个空间之中,一个是我们生活的现实空间,一个是存在于网络的虚拟空间,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当于就变大了[3]。在这种情形的基础上,人际关系在潜移默化地进行再造。

2.2 数字生活空间重构信息赋权

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受众与媒介之间的关系不断进步。媒介形态从等级较低的1.0向等级较高的 3.0形态转变。

如我们所见,在初期阶段——1.0时代,受众与媒介不能达到良好的互动,并且不能交流。信息传播的过程基本为单直线传播。

媒介2.0时代,受众通过各种方式反馈表达观点,媒介和受众的交流加强,并且能够做出适当的回馈。媒介不再是信息传播中的主导者,地位开始下降,根据受众的意见,改正一些所面对的问题,使信息的传播更加便利。

现在,我们处于的是媒介3.0时代,传受地位发生变化。受者不再担当被动角色,可以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可以是传递者。信息的发布者不局限于媒介机构息的传播,受众已经可以参与到这个工程中来,通过自己的手段直接或间接促进媒介信息的传播[4]。

随着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消费者的角色发生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由此产生“产消者”。最新的、走在最前沿的新兴媒介技术有了新的改变,摆脱了传统的生产模式的干扰,打破了固有的老化的结构,不断创新,开创了新的模式[5]。

这一现实完全摆脱了“知识由精英生产”传统的知识生产方式。在新媒体和新技术的支持下,众筹式生产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一种生产模式,更是成为更高级的知识生产。

随后,诞生了共享模式,这种模式,在以前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功能更多样化,横向和纵向延伸的范围更广,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发生极大变革。利用人民群众的知识来实现知识众筹共享,增强信息的时效性。

2.3 数字生活空间拓展交流边界

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比如互联网技术、空间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传播媒介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促进了基础设施和各方面的发展,是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资源。如今,要充分利用好各项优势,塑造一个更加和谐的数字空间。

在新兴技术的步步紧逼之下,人类社会已经开拓出“互联网+时代”的模式。我们所处世界中的人或物都与互联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以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的技术为依托,诞生了新型的新信息生态链。这种生态链,使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与网络中不可触摸的虚拟空间实现了交流和交换,慢慢形成了一个新时代,一个以技术为主导的新时代[5]。

数字生活空间的概念为理解互联网的发展,开拓数字化环境下的品牌营销及传播开启了新的思维之门。不同于其他新信息生态领域的研究发现,数字生活空间为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开拓了新的思路。以数字生活空间来概括互联网,是对于互联网的准确理解,这种准确的理解正是巨变狂潮中最有力的锚点,是对日常生活数字化浪潮最精准的把握[6]。

参考文献

[1]陈刚.创意传播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6,9,11,21.

[2]胡远珍.大众传媒舆论形成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4):95-97.

[3]许永超,陈俊峰.从记录到表达与表演:对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的分析[J].新闻界,2015(19):47-51.

[4]陈进华,张寿强.论自媒体传播的公共性及其道德底线[J].江海学刊,2013(6):107-111.

[5]曹漪那.新媒介技术背景下的传媒“四化”论[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81.

[6]陈刚,王雅娟.超越营销:微博的数字商业逻辑[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7: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