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上好计算课,这一直是小学数学尤其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难点。计算枯燥乏味,对于刚接触数学运算、活泼好动的低年级小学生更是如此。那么怎样使他们在计算课上注意力集中,爱上数学计算呢?我根据近几年对低年级学生的了解和设计的一些实例,谈一点认知。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教学一年级10以内的加减法时发现,大部分孩子过了一开始的新鲜劲后就变得无精打采,左顾右看,但是到了他们感兴趣的抢答、用扑克牌做游戏时,个个都精神抖擞,争先恐后。由此可见,兴趣在小学低年级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怎么培养低年级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呢?我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一、 为什么计算课缺乏趣味性
抛去例题彩色插图的外衣,我们不得不承认计算是枯燥乏味的,不同于语文想象的绚烂多姿,不同于英语阅读的神秘趣味,计算给人麻烦、沉重、死板的感觉。造成这样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应试教育的施压
当前趣味化出现在小学数学教学里是一种奢侈,农村小学更是如此。学校、家长、教师更多地看中学生的分数,这样直接导致学生的习题量增加,陷入了学生课业加重的恶性循环,为了提高计算正确率,繁多的练习批改消耗了教师太多时间,更谈不上设计计算教学的趣味性了。
有一个计算大面积出错的学生,每次在我身边就能写对,我问他:“为什么到老师面前就能全部写对,考试却错的很多呢?”该生说由于自身计算能力较差,所以回到家写完作业后,妈妈还布置了大量计算练习,久而久之疲于写计算,也更讨厌计算了。
(二) 教材例题的单一
教材上计算课的流程都是先出示一幅图,围绕图片内容进行计算,一直都是这样,学生就没有了新鲜感和好奇心。书后的练习题大多品种单一,缺乏新意,像走迷宫、九宫格、捞金鱼这些实用性游戏类题目较少,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长时间做同一类型题目就没兴致,正确率也不高。下面是在一年级上册“凑十法”单元新加坡教材Shaping Maths和苏教版的不同。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新加坡Shaping Maths教科书习题表现出极强的趣味性。对比两种教学例题,低年级学生更喜欢第二种游戏教学法。低年级的教科书习题的趣味性首先表现在其精致美观的插图上,其次,其数学游戏的设计别开生面,具有很强的活动性、探索性、竞争性,又可操作,能给学生带来数学的乐趣。
(三) 教师缺乏主观能动性
前面也提到,应试教育对分数的绝对要求让教师们疲于“批改——讲——订正——检查”,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将大把的精力用在训练而不是寻求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趣味化上,我发现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重,每个数学老师基本都任教两个班,除了备课、上课、批改、订正作业,还要忙于班务,时间是比较紧张的。教材也鲜有趣味例題,教师便不愿意去挖潜、学习,认为计算不必趣味化。
二、 如何赋予计算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不能单纯的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数学知识的习得,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一) 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把重视对数学教学成果的关注,转向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关注,让学生体会数学、了解数学、应用数学、感受数学,从而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
(二) 课堂教学的需要
小学低年级课堂最重要的就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也就是要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来,成功的教学不需要强制,而是让学生主动学习,这就必须激发他们的计算兴趣,为了提高计算课的效率,一定要深入研究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
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八、七加几这节课时,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喜羊羊引入,通过羊村运动会将一系列的计算活动串联起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很高!
(三) 学生学习的需要
我曾经问过一些计算频频出错的学生:“你觉得计算是怎么样的?”学生有的嗫嚅道:“不好玩,不想写。”有的说:“怕算错,不敢写。”繁琐无聊的计算让一些学困生恐惧、懒惰,最后望而止步,学生对它没有兴趣,不喜欢它,甚至害怕计算,这样对计算的教学竖起了一道高高的障碍墙,大大不利于学生的计算学习。
三、 怎么让计算课充满趣味性
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标、学习的结果应该是使学生成为高度适应性和内在自由性的人。以生为本,让学生快乐自主地学习,所学知识不仅应用于现在更着眼于未来,这和现在风靡数学教育界的核心素养有异曲同工之妙。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我们的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7~12岁),此阶段的学生认知特点是,学生的认知出现符号功能。但是在这个阶段,学生还是靠知觉思维来判断事物的,有时对事物还不能产生正确的意识。所以小学低年级阶段应该釆用一些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一)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故事
低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转型到小学,对于规范的课堂还有很多不适应,在引入计算时,不能一直出现挂图或例题,否则学生长期缺乏新鲜感,自然注意力就不会集中,可以用故事引入。
例在讲加减混合这一课时,我为学生讲了《小红买月饼》的故事:中秋节要到了,小红奶奶给了她15元钱让她去买月饼,小红在超市买了九个月饼,但是中途碰到同学,送给了同学两个,于是小红就又买了两个补上。请问小红一共买了几个月饼?
生1:买了九个月饼。
生2:买了十一个。
师:为什么是买了十一个呢?
生2:因为小红给了同学两个,然后又买了两个。
这堂课一开始学生就被故事吸引了,在通过小红买月饼的过程中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算式:“9-2+2=?”
(二) 设置可玩性的游戏
教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减法时,经常用对口令的方法学生会感到厌倦,长此以往效率就会降低,于是我想到用扑克牌增强计算的趣味性,比如迅速出示3、5,学生立即报出它们的和与差,不仅在课堂上玩,我还鼓励他们课后同学之间,回家和家长一起玩一玩,比起单调的对口令,学生更喜欢这类游戏。
练习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计算正确,但速度不快。一次下课,学生的飞行棋给了我灵感:如果将加减法放进棋盘里,学生会不会很感兴趣呢?赵春梅老师的“小脚丫走天下”给我帮了大忙,当我将下图游戏规则介绍给学生时,学生们尤为兴奋,跃跃欲试。我给八个组长一人一张棋盘,下课后每个小组都在热火朝天地游戏,学生们在游戏中既加快了计算速度,又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要注意的是:计算过程中不可以一格一格的数着跳,必须在3秒之内直接跳到对应的位置上,这样避免了学生不动脑计算,提升计算速度。
(三) 举行激烈的计算竞赛
教学二年级乘法时,我们进行了男女对抗赛,学生们都意犹未尽,于是我想到可以进行一场计算比赛,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比赛过程如下:
第一:先将全班同学分成8组,准备一套运算卡片,各自进行比赛,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进行选拔,这些题目都是较简单的没有进位的加法、没有退位的减法和乘法,主要考察学生的反应能力。在每个组选出1名胜利的同学。
第二:出示10道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简单的乘法算式,例如(25+5=;31-6=;4×4=),都是有进退位的,在小组比赛优胜者之间进行比赛,这次再选出4名優胜学生来。
第三:出示10道两位数的加法、简单的乘加乘减算式或是两位数的减法,例如(21+26=;78-72=;3×5+4=),在一个盒子里放入写有答案的卡片,学生要先在盒子里找到答案纸条,之后再跑到讲台上贴到相应的题目后面,这不但是考察学生的运算能力,还考察学生的反应能力、应变能力。这次只选出2名优胜学生。
第四:出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还有乘加乘减加减混合的算式,例如(28+26=;81-9=;78+12-25=;4×4+6=;5×6+7=),让两名优胜的学生,在黑板上迅速的写出20道题目的正确答案,规定一分钟的时间,根据正确率和做题数量得分。
最后,教师总结,给予奖励。
四、 总结
当然,以上方法只是我的一些粗浅见解,还有待完善,除了上述所说以外,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上不及格的分数,成功的快乐是极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使学生好好学习。如果缺少了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将失去效力。”如此可见,成功的体验对于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以后对于计算兴趣的研究不仅注重趣味,还要进行分层和少许机遇,这样,让学困生也能体会到计算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刘佳.小学低年级数学教科书中的习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 王云.新课程理念下,我的数学教学感悟[J].现代阅读,2012(5).
[3] 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徐妍.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D].天津师范大学,2013(3).
作者简介:夏妍,江苏省高邮市,江苏省高邮市菱塘回民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