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彬
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 北京 100048
从1998年互联网在中国普及、到2008年移动互联网开始占据手机流量的主要部分,中国的互联网一直是主要面向生活服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消费互联网”阶段。随着移动终端不再冠以“资源受限”的定语,其多样化的形态迅速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在与后台的云计算和大数据能力结合之后,新的互联网形态开始改变各个行业、政府乃至社会,这个阶段即称为“产业互联网”阶段。也就是俗称的“从小C进化到大B”。
消费互联网围绕着C端的客户提供衣、食、住、行、用等服务,产业互联网面向的是B端企业,围绕整个生产、交易、流通、融资、传播等环节,令其更高效。产业互联网作为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式重塑现代制造和科技创新的融合业态,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在产业环节的加速应用为途径,以增强互联网金融和产业第三方平台为杠杆,以网络化、智能化方式整合生产制造、科技创新、交易贸易、仓储物流资源,通过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为产业升级注入新活力[1]。
首先产业互联网的兴起和消费互联网的普及是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的。从个人用户来看,在2017年双11期间,天猫成交1682亿元,相比其2016年的1200亿,多了475亿元,京东销售额超过1271亿,相比此前的618年中大促时的1199亿,超了72亿。其中京东85%的11月11日订单在当日完成出库[2]。在电商购物的用户购买行为可能仅仅是手指动几下的时间,但整个活动的筹备时间却不少于1个月,而如果加上产品的生产,则时间更长。这就要求设计、生产和服务企业必须有提前的预判。
再从各个生产制造企业的内因来看,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先进制造”以及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均是因为传统的制造业出现了产能过剩、增长变缓的瓶颈。各个国家层面推出的工业化转型与升级,虽版本各有不同,但本质是一致的,即通过工业互联网化提升工业效率、满足个性化制作需求、优化决策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创造新商业机会。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产业互联网也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商业互联网,一部分是工业互联网。即商业互联网探知了消费者是怎么购买的、怎么使用的、商品是怎么流通的;工业互联网则完成区域集群制造调度、生产监控、原材料采购、全球协同研发设计[3]。这也就打通了生产制造和最终销售的两个领域的联系。
产业互联网从上至下包括标准组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多个环节,而产业链各方在其中的诉求则各有不同,如表1所示。
表1 产业互联网产业链各方职责与诉求
总结以上各方的诉求,产业互联网应该是服务于生产的互联网,以智能交互、产业生态、流程再造、效率提升为需求点。也就是从规模经济走向结果经济,借助智能化重塑企业的价值创造。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有4000万家,占所有企业总数的99%,贡献了中国60%的GDP、50%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4]中小企业一方面敢于创新,各类新兴行业和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大多集中于以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服务低层次型为主的传统行业。云计算、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和不同产业的结合,给这些行业带来深刻的变化。其中物联网和大数据带来的影响最为明显。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对于物联网的需求具有以下特点。
1)网络可控——如图1所示,中小企业由于仅仅从事一个细分的领域,故在产业互联网中的分工因处于不同行业存在明显的差异,导致其希望带宽可控,流量可控。
2)数据可达——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充分及时的信息传递共享成为最主要的需求。
3)平台可用——由于缺乏足够的IT系统研发资金与研发人员,对于外部物联网平台的依赖性较大。
图1 不同行业在产业互联网的细分领域
相对于物联网的需求,中小企业对于产业互联网的数据加工的需求更加强烈,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利用大数据实现基于客户评价的产品研发设计——客户的评价有对产品满意度、物流效率、客户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建设性改进意见,也有客户对产品的外观、功能、性能等方面的体验和期望,有效采集和分析客户评价数据,将有助于企业改进产品、运营和服务,有助于企业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创新。
2)利用大数据提升生产经营效率、库存管理和物流配送、以及科学的商业决策——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英国的中小企业,超过20%在生产经营中,都已经将数据价值经过货币计量后转化为资本,并被列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当中。所以,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大数据已经成为了中小企业重要的经济资产,迫切需要发挥大数据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3)利用数据驱动的精准广告——伴随着数据大爆炸与消费者个性化,用户对无关信息的容忍度与日俱减的同时,用户兴趣数据与日俱增。没有数据支撑的营销,将会陷入拍脑门而无效果的境地。
如前所述,产业互联网产业链复杂,各方在产业链中具体的分工如图2所示。
图2 产业互联网各方的协作关系与数据流
在各方分工越来越细的情况下,各方的协作在所难免,而在协作过程中也将必然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包括连接数据、业务数据、运营数据、用户行为数据,具体的内容如下。
1)连接数据主要是物联网设备通过有线、无线通道进行上传中产生的,这部分数据的主要来源是电信运营商的连接管理平台。
①移网:卡状态、卡生命周期、群组、联网带宽、流量及限额、连接故障……
②固网:连接设备名称、mac地址、连接设备类型、当前速率(上行/下行)、历史速率、历史流量、在网时长、IP地址、上线时间、下线时间、当前应用……
2)业务数据表明了实际的设备、用户的基础信息以及之间的关联关系,这部分的信息的主要来源是物联网的设备管理平台。
①用户信息:用户资料、用户状态、设备绑定关系、用户鉴权数据、……
②设备信息:设备类型、设备状态、设备协议、使用地点…
③从属关系:设备绑定状态、调用权限…
3)运营数据是各方之间的结算体系,主要来源是物联网的应用使能平台、CRM系统、2B商城平台等。
①商户信息:商户资料、商户状态、商户服务能力…
②业务信息:平台能力调用分布、结算方式、使用频率…
③订购关系:用户资费、用户账单…
4)用户行为数据是产品与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实际产生的运行数据,是四类数据中数量最庞大的,通常也最有价值。该部分数据的主要来源是各个垂直应用平台。
①家庭互联网:智能家电运行数据、家庭健康数据、家庭环境数据、家庭安防设备状态数据、家用车辆状态数据……
②车联网:车辆基础数据、车辆行驶OBD数据、司机驾驶数据……
③工业互联网:生产数据、企业运营数据、财务数据……
④农业互联网:环境数据、原料数据、位置数据、遗传数据……
产业互联网的兴起和之前的产业变革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技术的升级来源于数据的不断涌入。操作者、IT系统、产品和设备之间开启了实时的、多对多的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不同组件、产品、过程都可以按需监控。系统还可以通过与客户、生产环境的不断自主学习,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产品提供方能实时的了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及时调整。基于数据分析从而优化的生产过程不但可以提升效率,还会在传统定义的产品之外衍生出新的生产、服务和交易模式[5]。
1)基于精准预测的用户服务模式。
产业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的有效协同需要建设大量的平台,平台的建设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使得原来分散在不同环节中各类数据的获取集中化,甚至是将原来在数据产生源头就已经被抛弃的数据收集起来。而且产业互联网在进行大数据分析的时候与消费互联网存在较大的差别,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更注重特征值背后的物理意义、要求容错性低。借助以上两个先决条件,平台的建立降低了IT能力薄弱的中小企业的进入门槛,使其能够为客户提供动态的定制化服务。这些服务与传统的服务的不同在于是以用户行为数据为依托,实时、持续分析预测客户需求,从而可根据分析结果对服务进行动态优化,为客户带来“千人千面”的个性化体验。例如,通过安装在冰箱压缩机上的传感器可以检测其压力指数,在即将需要补充冷凝剂的时候,该数据会及时传回生产厂商。生产厂商在当地的售后服务商获取该信息后即可及时上门为用户补充冷凝剂。这不但免去了用户打电话到售后服务中心后等待维修的焦躁心情,改善用户体验,而且各个维修网点可以根据预测准确预估库存、预排人员,减少经营成本。
2)基于B2B平台的能力分享模式。
在产业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作坊式”企业将不再是一个低端名词。通过B2B交易平台,中小企业、甚至是个人“创客”均可以找到上下游的合伙伙伴,弥补自己的短板。无论是专注于研究的“工作室”,还是只进行代工生产的企业,均可以把自己的能力在交易平台上进行销售。一个最终的订单下来,可能在平台上被分包给多个承包方。各个承包方之间通过在平台上订立的商业协议,完成各自的工作。假设某用户需要一批在北极使用的杯子,即可在平台上进行分包招标,并通过评判应标方的能力选中各个环节的承包方。可先由一家外观设计公司按照审美要求完成外形设计,然后交给一家材料研发公司完成耐低温、不冰手、易加工的基材选定,最后由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开模、加工、交付成品。虽然看起来用户多了一道自行选择各个阶段承包商的环节,但考虑到通过这种形式往往能找最适合自身要求的供应方,其投入产出比是高于仅仅找一家“大而全”公司完成全部工作的。
通过这种模式,处于产业链中不同环节企业之间产生建立起的合作关系接口清晰,参与整个生产环节中的每个企业不需要建立从设计到生产的全部部门,只需在自己的垂直领域做精、做细即可,从而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且对于资金实力不足的情况也可以不必采取“抱大腿”的方式,仅仅依托于其在交易平台上的信用即可与其他企业建立信任关系。
3)基于对等交换的数据交易模式。
在产业互联网下产生的无论是新服务还是新作坊,目前都存在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保证安全前提下的数据交互。对于大型企业来说,自建IT系统,采用私有云方式进行数据存贮,封闭式的私有通讯协议是目前最常见的做法。这种方式虽然保证了数据的安全,但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企业与外部的合作。为保护大型企业在该方面的投资,鼓励其进行数据开放,可以尝试建立数据交易平台。
数据平台的交易以数据贡献度为基准,只有对外提供更多的数据才能获取相应的外部资源。这虽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交易成本要高一些,但考虑到其无法承担建设IT系统的建设成本,这种交易还是符合自身生产需求的。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小企业对于数据的需求更加的聚焦,更偏重于某一个较为细分的领域,故在数据交易过程中付出的交换成本也同样在自身可控的范围内[6]。
产业互联网的兴起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其给中小企业带来的机会堪比改革开放初期对于私营经济的放开,大型企业看到了可与中小企业合作的新模式。目前虽然各个配套的体系还在不断完善之中,但在物联网+大数据的技术支撑下,其商业模式前景是可以预期的。
[1] 田溯宁,丁健,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J],中国经济信息,2014(2):20
[2] 2017双十一购物节:淘宝天猫VS京东成交销售额数据对比[EB/OL].[2017-11-13].http://www.mnw.cn/keji/dianshang/1880152.html
[3] 我所理解的工业互联网[EB/OL].[2018-5-16].https://kuaibao.qq.com/s/20180516G1GMQ600?refer=cp_1026
[4] 中国报告大厅.2017-2022年中国经营项目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R]:115-122
[5] 任兴洲.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与创新[J].中国发展观察,2015(8):58-59
[6] 魏亮,李蓉,尚为进,等.基于软件定义基础设施的互联网+开放平台架构设计[J].信息通信技术,2016(5):28-3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