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燕
【摘要】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习作是这种能力的综合体现。然而很多孩子找不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源泉,于是便在习作的天空中胡乱涂鸦,编撰虚构,丢失“求真立诚”的写作本源。如何帮孩子寻得打开创作源泉的钥匙?“陪伴学生写随笔”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在写作陪伴中点燃写作热情,激发写作兴趣,传递写作技巧,习得修改方法……师生共享一段愉悦的文字之旅。
【关键词】随笔;兴趣;方法;平台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活动起源
当“我扶着老奶奶过马路”“西瓜一斤五毛钱”“几个同学一起到郊外种苹果”这些明显脱离孩子生活实际、编撰严重的素材出现在新接手的六年级学生的习作中时,我意识到:孩子们的写作背离了“求真立诚”的写作本源。是什么蒙住了孩子关注生活的眼睛?是什么遏制了他们的创作源泉?怎样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一问题?怎样让学生的笔触能描画真实的生活?当理论性的指导起不到实质性的效果时,我尝试了另一种打开源泉的方法:和学生一起写随笔!希望借此帮学生们找回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一颗感受生活的心灵。
二、活动过程
一切学习活动的动力源于兴趣与认识。要想让学生跟着你一起走上随笔之旅,那就得让他们明白何谓随笔、为何为之,并且有动力去为之。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郑重其事地在学生中启动了“每天十分钟——我和老师一起写随笔”的活动。启动仪式通过微课的形式介绍了随笔的特点、意义、写法;利用课件展示了历届师兄师姐们的优秀随笔,介绍了坚持写随笔对师兄师姐们的写作、成长的帮助与意义;展现目前同学们的习作现状:虚假编撰明显的素材、文章;引导讨论分析没能够“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生活”的原因;借助小结告诉孩子们:写作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一种记录与思考,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写随笔能让我们走进生活,关注生活,真实地描写生活。然后师生一起商量如何安排出“每天十分钟”的随笔时间。最后,我留下了十分钟时间师生一起进行第一次写随笔!学生们反应颇为惊讶与积极。
“我和老师一起写随笔”活动正式启动,整个活动过程我分为三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用我的热情点燃你的热情
这一阶段安排的时间可以是一至两周。每天的语文课我都挤出二十分钟来,十分钟写作时间:师生各自涂鸦;十分钟交流时间:有时是我读自己的随笔给学生听,有时是请个别孩子读他的随笔,有时是总体评价上次的随笔。随笔不强求内容,不强定字数,不在意写什么,只要不编撰,只要是亲身经历的——眼睛见的,耳朵听的,心里想的……都可以写。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提笔就写、随心而写的习惯。但学生写得很艰涩,十分钟的时间,表达能力不错的学生写不来一两百字,一些表达一般的学生就更是下笔艰难了,寥寥几句,流水账式。这个过程老师的随笔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激励作用。平日里我习惯写随笔,写字速度较快,所以十分钟记下的内容颇多。我利用多媒体投影展示我的随笔本,再朗读给学生听。这对他们是一种不小的刺激——老师写得真快、真多、真流畅啊!我鼓励学生与老师比赛,努力坚持,争取写得比老师还快还好!慢慢地,学生的热情被点燃了,手中的笔也飞快起来了!
(二)第二阶段:用我的眼睛点亮你的眼睛
这一阶段我重在指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素材。主要方式依然是充分发挥教师随笔的示范性。在写随笔时,我有意识地从孩子的角度捕捉素材:写写秋雨中校园的美景,烈日下操场上鼓乐队的辛苦训练,傍晚时分接送孩子的家长们在校门口翘首期盼的场景,电视节目《今日视线》中感人的故事,等等。我告诉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素材,事事能入文!让他们用眼睛和心灵去发现、去观察、去感受,把视野由教室、家庭扩大到整个校园、社区、社会中去!果然,学生们随笔的材料丰富起来了,他们的笔触开始描画起了真实的生活:楼梯上校长弯腰捡纸屑的身影,校门口家长接送车不守秩序造成堵塞的情景,体育课上精彩的篮球赛,陪爸妈一起喝茶聊天的幸福,上学路上开始落叶的树木,蔡英文当选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学生们的眼睛开始关注到真切的生活了,真好!一些学生告诉我:他们发现每天的随笔好像有记不完的事了!我欣喜地笑了!学生的随笔開始代替我的随笔成为全班同学的欣赏对象了!我对生活的关注终于点亮他们关注生活的眼睛!
(三)第三阶段:用我的放手助你展翅飞翔
经过前两个阶段老师的陪伴与细致指导,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观察和写作习惯了!该是放手和提高的时候了。于是,我把写随笔的时间安排到了课外,不再当堂完成,而是由学生课外自由安排时间写,至少十分钟,写作时间和字数无上限。由于课外时间充足,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随笔内容开始具体,洋洋洒洒上千字的随笔不在少数。个性化的表达出现了!很多随笔开始注意到立意、构思和细节描写了!这意味着我最期待的效果开始出现了:用随笔打开学生的创作源头。这是值得欣喜的!
就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的随笔本厚实了,虚构编撰的材料消失了,写作的素材真实了,生动的描写多了,欣赏作品时的共鸣也高了!更高的平台能给孩子们更大的动力,于是我为他们编辑随笔集,为他们开班级博客,鼓励他们开个人博客,开QQ空间,把自己的优秀随笔展现出来,与更多的人进行交流。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创作热情更为高涨了!
用心的陪伴打开写作的源泉,不懈的坚持养成写作的习惯,我想这将让他们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崔峦.遵循《语文课程标准》切实改进习作教学[J].小学语 文,2013(3).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