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南
这里要简单讲个很“长”的故事:
17世纪,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在位,他实行独裁政治,严厉镇压清教徒。自由的人民哪里受得了这种压迫,于是不少人纷纷想办法要离开这个国家。
他们听说大西洋彼岸有个自由的土地,地广人稀,而且最大的优点是没人管。于是,1620年,102名清教徒搭乘长27.5米、载重180吨的小帆船“五月花号”,准备横跨大西洋展开移居旅程。
一支前往“自由天堂”的小分队出发了。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海上天气之险恶想必大家都能想象得到。那个时候,可没有现在这么好的航海设备。“五月花号”名字虽然好听,但其实就是一艘不大的帆船。
就是这样一艘船,在大风大浪里,勇闯天涯。更为悲剧的是,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该停在哪里。只是,按照一个模糊的目标前进,未来究竟如何,没有人知道。
前往自由的路,就是如此艰难。
漫长的旅途中,唯一能陪伴他们,给他们一点抚慰的就是啤酒。
说到这里,其实,喜欢喝点酒的朋友大概会纷纷点头。是的,酒的发明归根到底是一种人类对未知恐惧的逃避,尤其是在战乱频繁、居无定所的年代,想要在漫漫黑夜里平静下来,只能依赖于酒或者某种宗教了。
好在再怎么艰难,经过两個月艰难的航行,船总算到了美洲大陆。但一船人惊呆了:这哪里是什么“天堂”,触目都是烂泥潭,荒无人烟,当地的天气还极冷。他们想着继续南下,寻找更温暖一些的地方再下船,又纠结了很久。
直到一件事发生了,大家才迫不得已选择一个地方作为登陆点——啤酒没了。
是的,就是因为啤酒没有了,一切都不得不马上做出改变。他们的船停在了马萨诸塞湾,然后以现在波士顿东南方的新普利茅斯为基地开垦殖民地。
再往后,这里就成了英国13个殖民地的核心,也是美国建国的雏形。
听完这个故事,是不是感受到酒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的历史有多长,酒的历史就有多长。
实际上,酒可能比人类的历史还要长很多,因为有腐败就有酒的可能,而腐败显然是大自然天生的一种现象,只是以前的那些“酒”自生自灭,没有人去喝罢了。
毫无疑问,酒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个礼物。
但这个礼物安全抵达人类的手中,也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远古时代,酒其实是一种远离普通人的“圣物”,只能为少部分贵族阶层的人所占有。这是因为酒醉的状态被视为是通神的,那种幻觉和眩晕能够让人产生非日常的举动。
譬如,与饮酒产生最多关联的是萨满教。他们相信动物(之后则是神)的魂魄会转移至某个特别的人——萨满身上,然后借其口传递动物或神的旨意。至于如何让动物的魂魄或神转移至萨满,则必须凭借让人的心智暂时性亢奋的嗜好品,也就是酒来实现。
自然,只有最高等级的萨满才能饮酒。
在古老的印加帝国,“圣酒”奇恰酒同样只能给那些参与祭祀的人。而能参与这个活动的人只能是印加王和他的亲信们。普通人偶尔也会被赐予一点酒,但那就像恩赐一样,非常稀少难得。
从古到今都是这样,好东西总要留给那些高高在上的人享用。
但腐败毕竟是大自然最普遍的存在,又不是只有上等人才能掌握酿酒的技术。不让大家喝那些高级的酒,人们就想办法找最普通的粮食来酿酒。
于是谷物酒就出现了。谷物还不常见?地里收回来的粮食就能用得上。这种“美好”的感觉普通人也能感受到了。
贵族阶层一看,既然酒不能禁止了,那就在名义上否定你。
如印度的《梨俱吠陀》中就提到,发芽的大麦、米、豆类等混上米或大麦的粥,待其发酵后就产生世俗的谷酒。谷酒也带有“食物的渣滓”“虚伪”之意,是备受轻藐的酒。
也就是说,你喝得到酒没什么,你在社会地位上依然是被瞧不起的。
当然,酒变得满大街都能喝到也不是什么好事。
比如在古罗马,大家太爱喝葡萄酒了,导致很多种粮食的地,都被用来栽种葡萄,国家不得不从埃及进口粮食。
看到这种情况的罗马皇帝杜米提安一怒之下,命令将全国的葡萄树砍一半,保证粮食产量。
所以,酒虽好喝,也要适度啊。
而在古埃及,你要是喝多了,也会很遭人讨厌。
在货币尚未普及、以物易物的古埃及,祭司或官吏的部分俸禄是用啤酒支付的。(这种发工资的方式真是感人,那些嗜酒的人还怎么上班,不得喝醉了天天躺在家里。)
没有钱,只有酒,哪能喝不醉?你要是喝得不控制,就会被吐槽说:“像个无人理会的孩子,正躺在地上撒野。”传出去就是个笑柄。
可是我想说,不让人醉,那你为啥给人的工资是啤酒呢?
至于怎么喝酒才适合,还是要多听听柏拉图老先生的话:18岁以下的你就别喝了,自己都没什么自控能力,还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再说;30岁嘛,可以适量喝点,有助于“胡思乱想”,进入冥想状态,但别喝过了,否则那也是件蛮丢人的事;要是过了40岁,到了“不惑”之年,那就随便喝吧。酒可以抚慰自己的忧伤,让你无所顾忌,进入一个真正的“自我”。
当然,他这么说是有原因的,自己的老师苏格拉底因为企图复兴挽救雅典,却遭到民众审判,被判处死刑,逼得最后饮下毒液而死。他内心也有点灰心丧气,希求通过喝酒能在自我的世界里寻找到一种平衡。
不知道你听完了上面的这些故事,会不会有点忧伤?酒和人类的情绪有关,人们开心和不开心都要找出酒来陪着,让那杯中之物倾诉内心的感受。
上面这些还只是起点,“酒杯里的大戏”还没真正进入高潮呢。但在这篇文章里,我就不展开了,那实在是一段浩浩荡荡的历史征程,也是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故事脚本。
这些素材都来自宫崎正胜老爷子的《酒杯里的世界史》。他在书中比我讲得要精彩很多。从最早的蜂蜜酒到充满运气的蒸馏酒,再到人类脑洞大开的鸡尾酒,书里都梳理得一清二楚。这书说的是酒,又不是酒,它真正讲的是历史。
我最喜欢这位老爷子的一个角度是,他对待历史很有温度。
历史会被上千年的灰尘淹没,也会被人渐渐遗忘,但那些保留至今的具体的物像一把劈开迷雾的剑,一旦你找到法门,就能看到过往的一切。
一件小小的东西,往往凝结着很多记忆,很多传奇。你的视野够宽阔,想象力够丰富,在这件小小的物面前,就是一个浩瀚的历史蓝图。
现在,让我们再想想开头的那个故事。
一瓶啤酒能有什么神奇之处?除了它可以在炎热的下午给你一丝凉爽。可要是你知道它曾在某个历史节点上,让一帮千辛万苦横渡大西洋的英国人不得不停下来,然后建立了一个美利坚合众国,是不是,你会觉得喝进去的那杯酒突然变得有意思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