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艺林 张妍 尹丽君
摘要:习近平关于外交论述英译研究对宣传中国的外交方针政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习近平论外交中的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国特色词的中英语料收集,整理分析其相应的翻译策略。并结合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对这些英译策略的选择和目的加以探讨。初始规范要求涉及中国大政方针的特色词以充分性为首选,选择忠实中文原文的直译,意译和增译的翻译策略为主,而操作规范要求以译本的可接受性为重,对于非政治性的特色词翻译省译,缩译和借译明显增加,以保证译本易懂顺畅。
关键词:习近平关于外交论述;中国特色词;英译策略;图里翻译规范理论
1引言
在全球治理的大背景中,中国始终践行团结包容、互利共赢的合作宗旨,其全球话语权也逐渐提升。这也离不开大国特色外交的推进。在数量上活跃、形式上多样与内容上实质性影响加深的“习式风格”首脑外交是最好的印证:出访期间,习近平主席把握各种发言场合,稽古引经,交流治国理政经验的同时传递中国文化。
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论述中涵盖了大量的中国特色词。中国特色词是具有民族性、时间性、地域性、意义单一性的、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一类词(王海平,2010)。该类词常常以惯用语、成语、谚语、古语、经济政治专有名词的形式出现,其负载的文化与语义带有中国民族色彩,难以在语域中找到语义与文化含义完全对等的词。
笔者與两位学友以穷尽式的研究方法收集习近平主席重要外交场合论述中的中国特色词。语料来源于外交部网站、中国日报英文网站等官方网站与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出版发行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二卷。语料时间跨度为2013年4月至2018年1月。
由于中英在语言文化、思维方式上较大差异,针对不同的中国特色词译者采取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涵盖三种规范:预备规范、初始规范与操作规范,阐述了意识形态、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借助其来研究中国特色词英译的尝试,能够客观的再现习近平主席外交讲话中中国特色词翻译活动的影响因素和规范,对中国特色词的外宣翻译具有一定的启示。
2中国特色词的中英文语料收集及翻译策略
2.1 中国特色词的分类
笔者以翻译方法与中国特色政治词、中国特色经济词与中国特色文化词双重分类标准对现有语料进行了归类与数量统计。其中反映社会文化的中国特色词多以熟语的形式出现。根据学界定义,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由于在汉译英实践中,谚语与歇后语以独立句呈现,因此笔者只考虑句子中的成语与惯用语。成语为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短语,具有意译整体性、结构凝固性、风格典雅性三个基本特征、来源于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试问语句和口头俗语。惯用语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短语,多以三字短语,如“开绿灯”,也有其他格式(汉语)。笔者在收录中国特色词语料时为避免用典等修辞手法的影响,把插入了定语和补语的成语、惯用语也统计在内,如“开历史的倒车”(黄伯荣,廖序东2010)。
2.2中国特色词数量与翻译方法统计
据统计,综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卷与2015-2018年一月外交讲话中的中国特色词语料,中国特色政治词78个、中国特色经济词66个与中国特色文化词288个(成语204个、惯用语84个)。
在上述432个中国特色词中,译者主要采取了直译(199)、意译(118)、省译(34)、增译(25)、缩译(24)、借译(20)、反译(7)、文化形象转译(5)这八种翻译方法。中国特色政治词、中国特色经济词与成语以直译的方法为主,惯用语以意译的方法为主。
3基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中国特色词英译探讨
3.1预备规范
预备规范决定翻译的选材和翻译的直接性。影响待译文文本的因素可以概括成总的翻译政策如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政策、目标读者预期;翻译的直接性则指译者是直接从取材于源语而非第三语译入目的语。
3.1.1原文的选择:社会因素
习近平主席在外交场合的众多讲话、谈话、演讲、贺电、致辞是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想要世界借鉴讲话中汇集的中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就要让世界了解中国;想要世界了解中国就得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2013年至2018年一月,习近平主席在外交讲话中采用432中国特色词以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译者尽可能地去原汁原味翻译这些富有中国特色的词汇,不仅仅是对“习式风格”外交的独特展现,也是受“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时代潮流鼓舞。
3.1.2翻译的直接性:源中文文本直接翻译成为可能
据广州日报2017年2月16日报道,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球汉语学习者人数已攀升至一亿。笔者在上外网查找英语中俗语时发现,中国文化越来越被人熟知,即使是真金不怕火炼、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样的民谚直译版本也能被许多外国读者所接受。
习近平主席的论述稿翻译均由具有语言意识、政治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外宣翻译智囊团完成。据中国网报道,仅仅一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出版,就经手29位专家,经历严苛的三议三审。其中的中国特色词如“四位一体”“硬骨头”的翻译也是经过仔细推敲打磨的。
3.2初始规范
“坚持原文准则,决定译文充分表现原文内容;而遵循译语文化中的准则,决定译文在译语文化中将被顺利接受”(Toury 1995:56-57)。简而言之,初始规范探讨的就是图里提出的“充分性”与“可接受性”的矛盾问题。虽然图里曾指出倘若译文表现的时原文的准测而成为充分的翻译,那么它时一种不自然的语言,最好的不过是与原文部分一致,最差的是一种生硬牵强的语言变体。这样的翻译很难在译语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苗菊 2001:31)。但是习近平主席外交讲话的译者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时出于充分性的考虑占主导。
3.2.1政治责任感:充分性大于可接受性
习近平外交讲话中中国特色词的翻译方法近一半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方式。其中直译法在中国特色政治词英译中占比65.38%,中国特色经济词51.51%。直译就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风格和形式的翻译方法(涂和平等 2008:25)。涉及经济、政治的中国特色词的含义与本质决定了忠于原文是翻译的第一要义。直译这些词可以凸显具有中国特色的方针政策。
例如:
(1)“河长”
译文:“river chief”
河长是中国治理创新之举下、负责河湖保护管理的各级党政领导人的头衔,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脱节的一些症状。由于河长制还涉及6个方面的工作内容,意译会显得很拖沓,英文中也没有相关的词来对应。此时直译为river chief,既可以得知是一项与水治理有关制度的负责人的称谓,也明了好记。用chief不同leader,淡化领导权力强调监察制度下领导的责任义务。
(2)“全球经济蛋糕”
译文:the cake of global economy
全球经济蛋糕实际是指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与成果。但《治国理政》第二卷的译者没有讲背后的含义显化出来,而是保留了经济蛋糕这一说法。此处的直译达到了与原文近似的表达效果,准确传达出意思和语气。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当代社会致力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经济、文化狀况。
3.2.2翻译的目的:新时代中国展现的积极融入全球治理的形象
习近平外交讲话中中国特色词的英译属于政论文本翻译,除了尊重内容准确无误,也适当考虑了译语受众,以求听众感同身受的效果。译文的可接受性主要体现在成语与惯用语这类中国特色文化词的意译、借译与文化形象转译。
例如:
(1)“出头天”
译文:To be masters of their own destiny
(2)硬骨头
译文:Hard nuts
惯用语因为精简、语义固定而难以直译,而其在原文句子中的结构做修饰作用的非常 之少,若译入语中没有可以借译的词,译者往往考虑采用意译的方式。
(3)唇齿相依
译文:become increasingly interdependent
(4)放之四海而皆准
译文:one-size-fits-all
成语的意象或者典故难以用译语表达出来时或易使听众误解、摸不着头脑时,多采用意译和借译的方式
3.3操作规范
本文的研究对象属于词汇层面,因此笔者在本节只谈母体规范对于中国特色词英译完整性的探讨。即在翻译过程中指导译者做出决择,影响 中国特色词英译语言组织的因素。体现在三个翻译方法上:省译、缩译和增译
例如:
(1)走和平发展道路
译文:Peaceful Development
(2)损人利己、以邻为壑
译文:Shift its problems onto other
由于是政治性文本的英译,译者在翻译时会遵循一贯的语言经济简明原则,因此会采用省译的方式遣词造句来追求整体的文本效果。在中国特色词的英译中,被省略的有两种情况:一是类似于范畴词、虚泛的修饰词,另一类是与语义相似、表达意义重复的词。
(3)讲公道话,办公道事
Speak and act justly
缩译是压缩性翻译,是以一定的篇幅再现原作的主干内容(田传茂,黄忠廉 2006:44)。在中国特色词两两出现或者化用的情况下,译者为达到精炼的效果往往用精悍的英语表达阐释出词义。
(4)“引进来”和“走出去”
attract foreign investment and encourage companies to“go global”
中国特色词在政论性文本中采用增译的方式往往是出于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中的贴近外国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黄友义2004:27)。这两个特色词是习近平主席在经济类会晤中会提及的,如二十国领导人工商峰会、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这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两项措施,如果只谈attract和go global会让人一头感觉不明确,但是落实到外资和内企这两个主体上,那么听众会更加明确讲话的信息点、察觉中国经济动态。
4结语
习主席外交论述中采用的中国特色词不是仅仅局限于文化与一般的社会生活,其运用范围涵盖了公共治理、经济政策等一些更具全球性、普遍性的议题。外宣翻译智囊团把充分性放于可接受性之上,翻译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多种方法灵活搭配。
参考文献:
[1]王海平.“文化词语”和“国俗词语”的概念及其翻译[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6)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10:254-258
[3] Toury,Gideon.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M].Amsterdam:John Benjamin Publishing Company.1995:56-57
[4]苗菊.翻译准则——图瑞翻译理论的核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1)31
[5]涂和平,张欲晓,江广华,刘彦娟.外事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25
[6]田传茂,黄忠廉.浅论缩译的原则与方法[J].中国科技翻译,2006(2)44
[7]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27
项目基金来源为“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7CXCYS107)”。
作者简介:赵艺林(1996.9)女,浙江省桐庐县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英汉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