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云南建水紫陶的艺术创作

2018-06-28 16:46蒋家才
神州·下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价值

摘要: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云南建水紫陶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吸引着大批陶瓷收藏家和爱好者。从实用品到艺术品,建水紫陶的艺术创作脚步从未停止,之所以可以成为艺术品,归根结底就在于其中体现了艺术品所特有的艺术创作。

关键词:建水紫陶;艺术创作;艺术理论;价值

云南建水紫陶艺术发展到今天,当下的处境,其实很微妙,微妙处之一,就是官方也好,大多数人也好,似乎总认为建水紫陶是工艺品。能够理直气壮地大声宣布建水紫陶是艺术品的有识之士,似乎不多。这又带来微妙处之二,那就是能够细心总结建水紫陶艺术的艺术理论,或曰建水紫陶美学的,那更是少而又少。这既影响了建水紫陶作为一门艺术的不断提升,同时也阻碍了建水紫陶艺术的有效传承。这个缺憾,往小里说,是不能启迪后人,往大里说,是得鱼而忘渔,得术而遗道,是为明者不取。我师从著名陶瓷艺术家马成林,得其真传,于此稍有所得,现仅就建水紫陶的艺术创作价值稍作言谈。

云南建水紫陶艺术之思维理论的创作价值,简而言之,是指从事建水紫陶艺术,其艺术思维就要有价值,其艺术理论就要有价值。舍此,难以成功,难以真正地成为一个合格的建水紫陶艺术创作者。艺术思维是艺术理论的初级阶段,也是前辈大师们最常领略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艺术家虽然尚不具备理论的自觉性、系统性,但已经如庖丁解牛,自方便处下手,由简单处悟道。古往今来,凡是陶艺大家,无不对泥,对艺,有着自己一番独到的认识。这是谁也抹杀不了,否认不了的。

云南建水紫陶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纯粹的、高级形态的审美创造活动。以紫陶艺人的社会生活为源泉,运用紫陶艺人的艺术经验、艺术观念以及审美体验,通过一定的火和泥的艺术,升华为紫陶艺术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一代有一代之英雄,亦有一代的艺术家。前辈大师的诸多贡献,历史会永远铭记。但是,后人也不必无视时代因素所给予的局限。对于建水紫陶艺术的领悟,前辈大师多停留在艺术思维的层面,而没有进入到艺术理论的层面。建水紫陶艺术理论必须具备理论的自觉性。也就是说,建水紫陶艺术家仅仅意识到自己做的是艺术品还不够,必须要体现出一种理论的自觉,必须表现出一种对混沌思维的不满足,表现出建水紫陶艺术的创作理论的渴望,表现出对建水紫陶创作和研究的一种明确表达方式的追求。其次,建水紫陶艺术理论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系统性,才可以自圆其说,才可以令后人学习时纲举目张。

做为一名紫陶艺人,要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建水紫陶艺术观。正确的建水紫陶艺术观包括:正确的建水紫陶艺术核心观即建水紫陶是一门艺术,核心是不泥于古,敢于创新;正确的建水紫陶艺术历史观,即建水紫陶是时代的艺术,一代有一代之紫砂;正确的建水紫陶艺术市场观,即优秀的艺术家和艺术品不需要迎合市场,而是要用具原创性的优秀艺术品来引导市场;正确的建水紫陶艺术本质观,即建水紫陶艺术之本质仅是一种载体,最后归根结底所表现的是建水紫陶艺术家的风骨、个性、才思、气魄和心胸。

任何艺术到了一定程度,其境界均可互通。各种最高极的艺术,耗尽心神创作时,都含有一种对人生的领悟,欢喜观摩时,都在体验一种人生的况味。我们建水紫陶艺术家,要走出建水紫陶界,多与其他艺术、思想相接触沟通。前辈大师由于时代所限,眼界肯定不如我们宽广。如果他们生在今日,势必会广为涉猎雕塑、绘画、书法甚至戏剧、舞蹈、国学、宗教。这不仅是获得艺术方面的借鉴,更重要的是获得境界的提高,胸怀的扩展,从而达到一个“游于艺”的终极乐境。我们如果不能做到这点,不仅愧对我们这个时代,而且真的是愧对了建水紫陶艺术的先人。

但是仅仅有思维理论的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以精心的创作来表现精良的构思,来将精到的艺术思维化成物,才可以使鉴赏者由物,进而观之于道。因此,如果与思维理论联系起来,那么艺术手法就类似于佛祖的法门,特地来度与这门艺术有缘的人。观者由有限的艺术载体,进而欣賞到无限的艺术构思,以己观者心融彼作者心,方见到另一片天地。建水紫陶艺术不是某朝某代的艺术,而是一门永远的艺术,因此也必然反映着所处的时代。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异常丰富,节奏加快,所接触到的社会的深度和广度,是前人难比的。如果建水紫陶不能据此有效地反映这个时代,那么必然会沦落成怀旧的寄托品,就不会葆有鲜活的生命。

现代的云南建水紫陶创作,至今已经广泛涉及了政治、体育、艺术、动物、节日等多种题材,运用五色土巧妙的结合,掌握和驾驭题材与材质,师法自然,通融古今,于冥冥中感悟,然后生发出时代的精神。我以为,建水紫陶艺术中采用现代题材是必然的。首先,在重大的社会事件中,建水紫陶艺术不能沉默。比如在北京举办奥运会这样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而有纪念意义的事件中,建水紫陶艺术如果沉默,那么就意味着紫砂艺术缺席了社会舆论的核心层面。这终究会反过来伤害到建水紫陶艺术,不利于建水紫陶艺术的推广;其次,建水紫陶艺术中采用现代题材,要有“两忌”。一忌“滥”,即建水紫陶艺术家要自重身份,不能一味地迎合社会事件,使自己沉溺其中而难以自拔。二忌“俗”,即无论再政治化的题材,建水紫陶艺术家不能将之庸俗化,而是必须创作出一个艺术品,要让它即使脱离了社会意义、政治意义,就单从纯粹的审美意义上看,也可以立足于历史之中。

目前云南建水紫陶艺术已达到一个历史的新高度,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艺术,但各个时代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前代的艺术,总是给后代的艺术以巨大的影响,后代的艺术总是在继承前艺术基础上加以革新创造。如何更好地体现建水紫陶艺术的创作价值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我希望所有的建水紫陶艺术创作者都能对此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但是,建水紫陶艺术之创作价值的核心地位,应该是不应也不能有争议的了。我们越早在这点取得共识,就能够越早地将云南建水紫陶艺术进一步地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汪文忠.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中的多元构成趋势研究[J].陶瓷,2017(07):60-62.

[2]杨超群.现代陶艺创作中“素”的美学特征[D].中国戏曲学院,2017.

作者简介:蒋家才,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建水县成林紫陶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蒋家才工作室)。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价值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马路奇遇记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平面视觉语言中的艺术创作和形式表达
一块石头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