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水紫陶的艺术传承与创新

2018-06-28 16:46李映禄
神州·下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传承

李映禄

摘要:建水紫陶属于陶的一种,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术,其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四川荣昌陶并列中国“四大名陶”,被人们称之为“滇南琼玉”,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顽强的生命力,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传统的紫陶手工艺受到严峻的挑战,面临着生存危机和发展困境,如何将建水紫陶技艺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如何更好的发展和创新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建水紫陶;传承;創新

众所周知,建水紫陶发展到今天同其他手工艺一样,面临着后继无人、后备人才缺乏状况,面临着传统艺术失传的可能。而且,瓷刻工艺品市场化程度很低,甚至有价无市,没有向苏州刺绣、无锡泥人那样形成产业化和市场化,存在举步的维艰境地。同时,由于民间瓷刻艺术家有时是单枪匹马,活动能力有限,有时埋头苦干在艺术发展上存在盲目性,缺乏总体工作计划和发展方向。作为建水紫陶创作者我认为在当下发展建水紫陶,做大做优,应该从传承与创新这两大方面入手。

中国手工艺术传统的的传承方式是口口相授,这种传统的艺术传承方法,以师带徒,手把手教学,得到师傅口手真传,是建水紫陶艺术工作传承的基础。但是,现在人工作节奏快,有些人生活比较浮躁,业余时间大多被麻将、扑克、电脑、喝酒、跳舞所占有,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学习一门传统的手工艺术,因此,建水制陶艺术家要从年轻人中,从有识之士中选拔建水紫陶艺术爱好者、选择有志于学习传统建水紫陶艺术的人进行授徒,着力培养,言传身教。通过授徒传承,口手相传,把祖国传统的瓷刻艺术一代一代地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同时,举办培训班进行建水紫陶艺术传授,人多面广,能一次性集中许多人带动学习建水紫陶工艺,这是建水紫陶艺术传承和发展的有效措施。建水紫陶艺术家要在技校、社会团体、老干部活动中心举办建水紫陶艺术专题培训班,传授建水紫陶工艺理论、绘图方式、技术要领、操作技巧,首先培养他们实际绘画能力,其次培养他们实际动刀能力,培养他们对传统的瓷刻工艺兴趣和艺术修养。通过培训传承,可发现一批建水紫陶爱好者和人才,然后从中选拔意志坚定的、能有作为的人进行重点培养,从而使建水紫陶传统艺术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有效传承。

还应该充分结合艺术院校的功能,在艺术院校设置专业选修课程进行建水紫陶艺术教学和传承,这是建水紫陶艺术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办法。艺术院校学生不但文化程度高,而且有艺术创作激情,既能从传统的建水紫陶艺术中吸取营养,又能在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最具有活力。同时,艺术院校有着义不容辞的传统艺术传承责任,在开好书法、国画、西画、动漫等课程同时,也要从保护祖国传统文化传承方面考虑,拯救濒临消亡的艺术,开设陶艺、剪纸、布艺等民间手工艺选修课程。通过专业传承,多方位培养艺术人才和发现艺术人才,培养建水紫陶艺术品市场,这样建水紫陶艺术生存和传承才有强大的后盾和基础。

建水紫陶艺术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政府扶持,建立保护和传承传统艺术体制,这是民间艺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工美、文联、民协、文化部门要建立扶持民间艺术发展管理机构,设立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开展民间艺术工作。其次,“政府搭台,艺人唱戏”。管理部门要为建水紫陶艺人解决实际困难,定期举办艺术品展览,向大众汇报创作成果,为紫陶艺人提供展示建水紫陶艺术的舞台,大力培育艺术品市场。另外,各级政府要做好民间艺术家创作导向工作,为中国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和培训年轻有为的建水紫陶艺人,提高文化修养,定期对建水紫陶艺人进行表彰,评定技术职称,积极扶持他们成长。同时新闻媒体要抓住传统文化回归大好时机,多层面、多方位进行报导,引导更多的人群了解建水紫陶传统艺术,培育大众收藏意识,投资艺术品意识,从经济上、政治上鼓励民间艺人创作。通过政府大力支持,建立艺术传承体制,完善艺术管理办法,云南建水紫陶艺术传承和任何一种艺术都有他的文化内涵和主题思想,传统的建水紫陶艺术品器型线条表现形式比较单一,思想性传统。随着社会进步,人们欣赏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因此,建水紫陶艺术家要随着时代需求,适时进行创新,与时俱进,不但要从传统的题材中汲取营养,也要从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发现新的灵感,发现新时期工作重点,服务于新的时代,要从保护祖国传统文化、传统艺术进行创作,为开辟新市场而创作;同时建水紫陶艺术家要在传统的基础上,把握时代脉搏,加快形成自己的风格,进一步明确建水紫陶艺术主题思想,进行主题创新,选择专题内容进行创作。如为了保护祖国文化遗产,为了发展地方旅游事业需要,建水紫陶艺术家可以选择云南历史文化作为建水紫陶艺术表现主题,也可选择当地建水的名胜古迹或农村、农民题材作为艺术表现主题,这样会深受当地政府支持和大众认可,也能使建水紫陶艺术家逐渐走出彷徨和困境。通过主题创新,得到社会广泛承认,得到政府、行业协会、陶艺爱好者的认可,才能使建水紫陶艺术得到更快发展,才能使建水紫陶艺术焕发生机。

传统的建水紫陶工艺主要在素面陶器上刻划作画,塑造山水、人物、花鸟等画面,是和绘画巧妙的结合,古朴纯真,自然天成。但是,传统的刻画线条纤细,色彩单一,缺乏立体感。为此,建水紫陶艺术家须吸取前人的长处,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增加“彩绘、镶嵌金属和螺钿,影雕”等工艺。通过增加新工艺,新品种,使传统的建水紫陶工艺赋于新的活力,新的文化,新的思想,新的看点,不但继承了传统的工艺特点,而且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通过工艺创新,传统的建水紫陶艺术更具有生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生存和发展。

建水紫陶艺术家不能固步自封,切忌闭门造车,要积极参加各级举办的工艺品展览会和旅游文化博览会,主动宣传自己,推荐自己,力争获取各级政府和各级民间协会组织表彰和奖励,提高知名度,提高建水紫陶艺术品收藏价值和文化价值;主动与各地民间艺术家交朋友,了解信息,从各种艺术中汲取营养,触类旁通,从中受到启发,形成自己新的创作思路。通过思路创新,形成不同风格,不断提高建水紫陶艺术水平,不断培养收藏爱好者队伍,培养建水紫陶艺术品市场,从而使建水紫陶艺术得到传承、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陈旸,陈艳丽.识得滇南琼玉美 五色成窑画作开——略论云南建水紫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06):121-125.

猜你喜欢
传承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性研究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镇沅麻洋纸的现状与对策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