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辉民族,与时俱进更鲜明

2018-06-28 16:46郝林露
神州·下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论语弘扬中华

郝林露

近几年,党中央一直在强调需要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么这个文化的范围是什么,它到底包括哪些内容?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如何与社会主义先进思想相结合,更好地为新时代的各项工作服务……我想,这是每一个关心国学的仁人志士都曾经思考或者正在探索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断言:“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这样高层次的阐述,对传统文化如何古为今用,指明了新的方向。我认为,在习近平新时代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取得新进展,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弘扬传统文化要立足经典涵泳

传统文化包罗万象,门多繁多,但是中华圣哲经典,却是其中熠熠生辉的明珠。于是又有人会问,经典又是什么?经典里面的言论对今天的人们有着什么样的指导意义。我认为,经典就是圣贤人把自己对于宇宙人生,命运成败的思考,用凝练的文字写成的传世篇章,它能够穿透历史的尘烟,照亮现代人混浊的眼睛,以通透的智慧处理好纷繁芜杂的矛盾,获得满意的人生预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经典,我国文化流传自古称三教合流,儒、道为本土文化,释家文化自印度传入,在与中国文化互相吸收的基础上,衍生出了适合中国土壤的优秀典籍。对我来说,捧读一本《论语》,体会圣人心境,便是最美的精神享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某一个清风飘香的早晨,怀揣着体验圣贤文化的激动心情,朗诵着照耀时空闪烁智慧的经典章句,心中涌起了对文化圣人的无限景仰和深切缅怀。古语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是孔子儒家学说的集中代表,虽然与我们今天相隔了两千多年,可是仍然散發着永恒的魅力。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甚至发表集体宣言:人类要想在21世纪继续存活下去,必须回到中国两千多年前的孔孟那里去寻找智慧……这些智慧,存于经典。

《论语》开篇几句,使我体悟到:提升道德修养,掌握技术才艺的学习态度,是我们安身立命的终生法宝;欢迎四海宾朋,密切人文交往的处世方向,是我们和谐社会的良箴药石;拓宽胸怀器量,永远服从集体的大局观念,是我们共事融人的行为操守。多么隽永的诗句,它如一泓清澈的湖水映彻世间,又如一弯皎洁的明月辉澄人心!《论语》这一本书,儒家这一群人,孔子这一尊师,仁爱这一学说,衍续了中华民族的息息生命,构造了东方龙邦的煌煌文脉,推进了世界各族的浩浩文明!随着时间的演进,传统经典也必会与时俱进,发出夺目光辉!

二、弘扬传统文化要重视家庭教育

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中华儿女,重新走近、了解和传播传统文化,它最终的目的,我以为就是和谐人际关系,美满生命历程。而这个目标要达成,离不开挖掘家庭教育的重要内涵与意义。曾经有西方的学者研究发现,世界四大古文明唯有中华民族屹立至今,其他几个文明都相继消亡,关键在于中华先祖特别重视家庭教育,这话非常准确。自十八大以来,中央要求全国各系统推进家风、家训教育,营造文明家庭,就是最好的着力点。家庭教育靠什么,靠的是本族的家规族训,比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小儿语》等,近些年大家都特别推崇《弟子规》,其实《弟子规》就是浓缩了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家教精华,在工业文明占据主流的今天,仍然有不可磨灭的价值。

在家庭里面,要做到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父子关系,也称亲子关系,即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构建。父慈子方孝,做父母的对于儿女,一方面是满足其成长过程中的物质需要,另一方面是要为其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对于教育父母要有智慧,不能一味地偏向于智力教育,还要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德行根基;长幼有序,即一个家庭里平辈中的兄长姐姐,对待弟弟妹妹要和蔼友善,弟妹对上也要恭敬有礼。最后一项家庭关系就是夫妇有别。夫妇有别是说男女各有自己的职分,在面临赚钱养家与教育子女孰轻孰重这个问题上面,必须要肩负起养育儿女的重任,才能使家庭事业后继有人。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于教育产生了太多的误解。总是认为教育就是学校教师的事情,将孩子推给学校即可,却不去关注家庭教育本身的职责,这是有失公允的认知。父母的德行、学识、教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而家风家训的养成与践行,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去讲,国学即是一部家庭教育学,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古语云,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家教为天下太平之源,这也是现代人推行国学或者说家庭教育,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在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出家庭教育承传体系,让更多的未成年人受益。

三、弘扬传统文化要站在时代高度

十九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了新时代,我们需要酝酿新思想,制定新举措,展现新作为。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过几十年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满足,现在是需要得到更加充分的精神文化滋养,时代给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绝佳的传播时机,因此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研判新形势,才能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猜你喜欢
论语弘扬中华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