庹 武,李明霞,马金娇(, )
驳领是由作为衣身一部分的驳头和翻领共同构成的领型。翻领与衣片领口缝合,驳头则是由前片衣片挂面沿驳口线翻出而成。其造型特点是前面驳头翻折,显出前片内衬,有质感;后部领子翻折,领外口线盖住领腰,整体呈前高后低造型,更显美观[1]。
驳领在西装中的应用比较常见,人们习惯称它为西装领[2],这种领型是由上部翻过来的翻领和下部的驳头连接组成,翻领和驳头的连接处称为串口线,驳头与衣身翻过来的边称为驳口线(如图1所示)。
图1 基本驳领款式图
驳领的结构一般是采用平面比例法构成,且其结构造型多样,领角与驳头角多为方形,也可为锐角、曲边形等其他造型。驳领虽多变,但有其基本的造型结构、制图标准(如图2所示),其设计的根据是驳头和翻领的变化。款式变化灵活多样的驳领在服装中被广泛应用,从造型角度讲可分为平驳领、戗驳领等;从结构上可分为有串口线和无串口线;从翻领的翻折线形态分为直线形驳领和非直线形驳领。
图2 驳领的基本结构制图
领子靠近脸部,处于服装的视觉中心,其造型特征影响着服装的整体风格。西装领可分成无领和有领两大类,有领线无领片的为无领类,有领线且有领片的为有领类。有领类分为立领、青果领、坦领、翻驳领等。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服装审美的提高,服装设计师需结合当下时代的文化特点、人们的心理需求等,使驳领在服装结构设计上富有活力、不呆板,造型设计符合市场需求[3]。这就要求对于驳领的研究要在其基本造型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总结其造型变化规律,使其自然地融入到服装结构设计中去。通过搜集资料,从构成驳领的点、线、面三点总结出影响驳领造型变化的因素有:驳头的翻折止点、领嘴、驳头的领宽、领子的长度、串口线的高度和倾斜、翻领的外领口长度等。
驳止点的位置是影响驳领在整个服装衣身中所占比例的关键因素,在设计上不拘一格,可自由赋予情感设计。驳止点在胸围线以上给人成熟干练的感觉;驳止点在胸围线和腰围线中间体现的是自信、正式;驳止点在腰围线以下表达出舒适、洒脱(如图3所示)。
图3 驳止点位置变化
串口线是连接驳领与翻领的必要存在。串口线长短影响驳头宽窄,倾斜度影响西装领整体气质,比如斜度高会有精气神,斜度低给人温和之感(如图4所示)。
图4 串口线变形款式设计
翻折线是领子翻折的辅助线,有直线和曲线的区别。直线干练、沉稳;曲线柔和、丰韵。女装领型结构设计变化中有无翻折线的造型变化,无翻折线在外形上灵活生动,形式变化多样,体现风格也有所不同。翻折线和串口线不同之处在于翻折线对其结构造型影响不大,主要体现的是整体造型感觉。
领外口线的各种变化设计对驳领的造型具有重要作用。设计形状可以比较常规,形成比较正式的服装样式,也可以极尽夸张,以凸显个性及对时尚的追求(如图5所示)。
驳领中驳头与翻领形成的夹角造型称为领嘴,虽然只是夹角大小的变化,却对驳领在服装中的整体造型风格有着重要影响。领嘴角度大小影响串口线长短、驳头宽度、领外口线曲直变化,同时领角与驳角外轮廓线造型变化也会影响西装领的造型变化。西装领按照驳头的宽窄和外观分为尖领(戗驳领和半戗驳领),钝领(平驳领、方角领、圆驳领),领角的不同影响领型变化,领角的变化以90°为基础,有90°和低于90°之分,领嘴角度的设定要符合功效学与美学(如图6所示)。
图5 领外口线变化款式设计
领嘴也对驳领造型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圆角领型体现出女性的柔美,随性休闲;直角领型更显严谨庄重、中性大气。对领嘴设计改造,可使其款式造型相比基本的角度变化更显个性。(如图7所示)。
图6 领嘴角度的基本变化
图7 领嘴变化款式设计
驳头宽度和驳止点位置的高低变化、驳头宽度与翻领宽度的变化设计形成的领面面积会影响驳领造型变化,如随性、不拘束的宽领;沉稳、正式的基础领型等,领型的不同给人不同的穿着体验,彰显不同的气质(如图8所示)。
图8 驳领宽度及驳头形状造型变化款式设计
翻领即是指翻在底领外面的领面造型,根据人体结构特点及服装舒适性的要求,其款式结构可长可短、可宽可窄,变化多样,且新颖出奇(如图9所示)。
图9 翻领宽度及长度变化款式设计
本文从构成驳领的点、线、面三个方面分析了驳领造型的变化,及在变化驳领造型的过程中细微因素对整体风格的影响;针对驳领中的各点、各线、各面对驳领造型设计的影响,汇总出比较全面的驳领造型款式变化图。驳领的设计需与时俱进,才能紧跟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中启,张欣,刘驰.关于领型结构设计的研究[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07,22(2):21—24.
[2] 三吉满智子.服装造型学 理论篇[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3] 刘晓刚.现代服装文化概论[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