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资》记者 魏萌
亲土 11号西洋参示范户王春杰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山东文登种植西洋参已有近40年历史,这一特色种植已日益成为文登的一张闪亮名片,然而施肥习惯不科学、结构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等因素的日积月累,也给当地的土壤健康带来了深重危机。近日,为了寻找解决土壤问题的良方,来自山东威海文登区及周边县市的500多名西洋参种植大户,走进“亲土1号土壤健康大讲堂”,并踊跃报名参与了“首届亲土状元选拔赛(文登站)”活动。
1981年,文登张家产镇村民王继振带回8粒西洋参种子进行试种,开启文登西洋参引种先河。如今,星星之火已呈燎原之势,西洋参在文登及其周边地区的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年出圃西洋参面积近1.1万亩,产量超过6000吨,约占全国西洋参年总产量的70%,产业规模达数十亿元之巨。
西洋参种植对于土壤环境、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要求极高,需要不断地学习摸索,即便是“老把式”,也不敢有丝毫的大意。文登当地的参农们都有自己的小圈子,大家经常聚在一起,研究如何改进种植技术、解决土壤问题以及提高西洋参品质。听说亲土1号要在王春杰的示范田里召开观摩会,几十位参农一大早便兴致勃勃地前来围观。
今年34岁的王春杰,是文登地区典型的“参二代”,种参一干就是13个年头。与全凭经验的老参农不同,在面对种植难题时,王春杰既注重吸取传统经验之长,又敢于尝试新方法。去年,针对当地参田普遍存在的土壤酸化、根腐病、根结线虫严重等顽疾,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拿出几亩地做起了亲土1号的示范田。通过使用亲土1号解决方案,不到半年的时间,示范田里的参苗叶色浓绿、茎秆粗壮、根须旺盛,根腐和根结线虫病不见了,土壤的pH值也从原来5.5变成6.3,改良为适宜西洋参生长的中性环境。
“只要效果好,我就敢投入!”王春杰的话,道出了当地许多参农的心声。由于西洋参的经济价值高,种植效益好,为了增产提质,参农都很舍得投入,但同时也对肥料的品质非常敏感。据了解,王春杰今年给自家的100亩参田全部用上了亲土1号。
在与几位参农的交流中,记者了解到,西洋参的种植投入高,风险大,一茬的周期约为4年—5年,其中1年用来养地,3年—4年用来种参。一个种植周期内,每亩地的综合投入约在2万—3万元之间。据张家产镇的西洋参种植大户张英泮介绍,西洋参市场的波动也带来很大的风险,鲜参价格最高时曾达到120元/斤,最低时也曾跌到十几元/斤。目前,4年期鲜参的收购价格约为40元—50元/斤,3年期鲜参收购价格则要便宜十几元。
与大田作物相比,西洋参对传统肥料的需求并不高,重点在于营造良好的土壤微环境。文登西洋参产业办书记谷召俊一针见血地提出,西洋参种不好,不是肥用少了,而是土壤出了问题。对此,亲土1号品牌总监陈少敏表示,在土壤改良方面,源自美国富朗生物能技术的亲土1号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对受土传病害影响严重的根茎类中药材效果显著。亲土1号将在2018年持续开展示范试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种植解决方案,为土壤健康保驾护航,为农民创造财富。
多年来,当地的土壤问题一直是参农的一块心病。而在不到1年的时间,亲土1号便用扎扎实实的效果打消了参农的疑虑,赢得了青睐。现场,张英泮一口气订了66吨的亲土1号,他告诉记者:“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这么好的产品,我干脆把200亩地的用肥一下子备齐。”
在“亲土1号土壤健康大讲堂”活动现场,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王庆菊博士为参农做了松土、酸碱、菌剂等多项试验,并介绍了亲土1号系列方案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丰富根际微生物、补充土壤有机质、调节作物根际土壤pH值、提高产量及改善品质等方面的作用和实效。
亲土1号带给文登参农的是提质增产,真金白银。金正大集团山东东部大区总经理程尚仁介绍说:“西洋参的收购对参品质要求非常高,亲土1号通过良好的改土养地功效,帮助参农提高了西洋参的产量和品质,增产增收均达到30%。”
同时,“首届亲土状元选拔赛(文登站)”活动启动,参农踊跃报名。陈少敏强调说,金正大集团旨在通过这一形式推动文登西洋参产业的发展,并通过“政企学研用”合作实施,为土壤和耕地质量提升贡献力量,切实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最终实现“亲土种植,富养天下”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