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一鸣,贾强男
(1.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核医学科,天津300052;2.天津医科大学)
原发性骨肿瘤(Primary bone tumor)在人群中发病率较低,一般在男性患者中高发,尤其是恶性骨肿瘤对患者生命危害极大,病死率极高。如何能对恶性原发性骨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随着分子影像学技术的引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与CT融合骨像可以在常规平面呈像的基础上对平面的断层显像,对骨骼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有文献指出,SPECT/CT融合骨像也存在缺点,对病灶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显示不佳[3]。本文主要通过分析SPECT/CT、MRI及X线对良恶性原发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为原发性骨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1.1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至9月100例原发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范围22-54岁,平均年龄(33.8±14.6)岁,原发性骨肿瘤发生部位:肱骨14例、桡骨3例、尺骨2例、脊柱17例、骨盆4例、股骨51例,胫骨9例。
所有患者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原发性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SPECT/CT、MRI及X线检查且影像学资料完整,排除先天性骨发育不全、既往骨折外科手术史、对99TcM-MDP过敏、心脑血管疾病、其他恶性肿瘤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缺失的患者。
1.2方法
1.2.1SPECT/CT检查 患者检查3 h前给予静脉注射25m Ci99TcM-MDP(亚甲基二磷酸)显像剂,注射后嘱患者饮用2L饮用水,患者取平卧位,首先采集患者全身前后位骨显像,采用GE SPECT/CT670显像设备对患者病灶为中心采集SPECT与CT融合图像。采集参数如下:(1)SPECT:双平行探头,采集角度6°/帧,每帧时间10秒,以642矩阵旋转180度采集。(2)CT扫描参数:球管电压120 kV,球管电流160 mA,层厚5 mm,重建图像层厚3 mm,轴向视野400 mm。
1.2.2MRI检查 采用西门子3.0T核磁共振仪,对患者进行T1WI和T2WI扫描,对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进行扫描,扫描参数:TE:9-14 ms,TR 50-84 ms,T2WI脂肪抑制序列参数:TR 4 000 ms,TE180 ms,层厚为4 mm。
1.2.3X线检查 采用DR X线机对患者正侧位进行拍片,参数如下:管电压:120-140 kV,管电流120-300 mA。
1.3统计学方法
2.1SPECT/CT、MRI、X线对原发性骨肿瘤良恶性诊断结果见表1。
表1 SPECT/CT、MRI、X线对原发性骨肿瘤良恶性诊断结果
2.2SPECT/CT、MRI、X线三种方法对原发性骨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SPECT/CT(χ2=15.41,P<0.001)、MRI(χ2=8.382,P=0.004)对恶性原发性骨肿瘤诊断灵敏度均高于X线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CT/CT(χ2=12.5,P<0.001)、MRI(χ2=8.317,P=0.004)对恶性原发性骨肿瘤诊断准确性均高于X线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CT/CT(χ2=9.322,P=0.002)、MRI(χ2=5.028,P=0.025)对恶性原发性骨肿瘤阴性预测值均高于X线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SPECT/CT、MRI、X线三种方法对原发性骨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比较
检查方法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SPECT/CT94.12∗87.50 92.00∗94.12 87.50∗MRI88.24 90.63 89.00 95.24 78.38 X线片67.65#84.38 73.00#90.20 55.10#
注:与X线片比较,*P<0.05,与MRI比较,#P<0.05。
2.3SPECT/CT、MRI、X线三种方法对不同恶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患者术后经病理检查后发现68例恶性原发性骨肿瘤中骨肉瘤34例,骨巨细胞15例,尤文肉瘤10例,骨髓瘤4例,恶性骨纤维瘤1例,软骨肉瘤2例,恶性血管外皮瘤1例,高级别肉瘤1例。SPECT/CT对骨肉瘤、尤文肉瘤、骨髓瘤诊断准确性高于MRI及X线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对骨巨细胞瘤诊断准确性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15,P=0.032)。MRI对尤文肉瘤(χ2=13.33,P<0.001)、骨髓瘤(χ2=4.8,P=0.029)诊断准确性高于X线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种方法对不同类型原发性骨肿瘤诊断准确性(%)
注:与X线片比较,*P<0.05,与MRI比较,#P<0.05。
原发性骨肿瘤发病因素比较复杂,至今尚未研究清楚,患者早期常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骨骼急性、病理性骨折等临床症状,临床上常根据肿瘤分化程度分良恶性,其中良性原发性骨肿瘤预后较好,但是恶性原发性肿瘤预后患者多不佳,病理组织学分型以骨肉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为主[4],一般患者病情发展比较快,难以根治,对患者生命安全危害较大。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核医学的广泛应用,SPECT/CT全身骨显像可以对患者骨代谢、肿瘤是否发生骨转移具有良好的提示作用,检查方式较简便、扫描范围加大、通过三维图像可以为手术病灶定位提供参考[5,6]。SPECT/CT全身骨显像常采用99TcM标记的亚甲基二磷酸盐,该显像剂具有稳定性高,可以被骨骼快速摄取,可以在患者病灶区域大量浓聚[7,8]。本研究发现,SPECT/CT对恶性原发性骨肿瘤诊断灵敏度为94.12%,特异度87.50%,准确度92%,阳性预测值为94.12%,阴性预测值87.5%,说明SPECT/CT对恶性原发性骨肿瘤诊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各项诊断指标水平都较高。有研究指出,SPECT/CT融合显像对恶性肿瘤诊断灵敏度为97%,特异度为94%,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本文的结果与文献数据相近。
MRI对骨肿瘤检查常采用T1WI、T2WI、脂肪抑制序列、梯度横波序列进行扫描,可对患者病灶的解剖结构及病灶与周围组织侵犯情况进行良好的显示[9]。我们研究发现,MRI对恶性原发性骨肿瘤诊断灵敏度为88.24%,特异度90.63%,准确度89%,阳性预测值为95.24%,阴性预测值78.38%,说明对恶性原发性骨肿瘤诊断价值较好,准确度较高。
常规X线对骨肿瘤进行辅助检查临床上常为首选,其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检查简单、可以粗略的对病灶的位置、生长范围进行定性的反映[10],本文发现X线片对恶性原发性骨肿瘤诊断灵敏度为67.65%,特异度84.38%,准确度73%,阳性预测值为90.2%,阴性预测值55.10%,提示诊断灵敏度不高,患者容易发生漏诊,准确度也不高。
综合上面三种检查方法发现,SPECT/CT、MRI对恶性原发性骨肿瘤诊断灵敏度、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均高于X线片,说明SPECT/CT、MRI对原发性骨肿瘤良恶性诊断效能比常规X线片较好,SPECT/CT、MRI对恶性原发性骨肿瘤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等指标差异不大,都能较好对恶性原发性骨肿瘤进行检出。其中SPECT/CT全身骨显像可以较好的反映病灶的范围,MRI可以弥补SPECT/CT全身骨显像无法对肿瘤组织结构和周围软组织关系显示不足的劣势。
有文献指出,SPECT/CT对原发性骨肿瘤中骨髓瘤、骨肉瘤、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准确性较高[11]。我们研究发现,SPECT/CT在骨肉瘤、瘤尤文肉瘤、骨髓瘤诊断准确性高于MRI及X线片,与上述文献一致。我们还发现,X线片对骨巨细胞瘤诊断准确性高于MRI,和SPECT/CT检测相比准确性较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X线片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上准确性较高,临床上应根据不同影像学检测方法的差异配合使用,可提高不同类型的恶性原发性骨肿瘤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SPECT/CT、MRI对原发性骨肿瘤良恶性诊断效能比常规X线片较好,但是X线片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上准确性较高,临床上可采取联合使用来提高诊断的效能。
参考文献:
[1]张 研.X线和 CT在骨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4):48.
[2]廖梓宏,范贤东.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诊断意义[J].系统医学,2017,2(1):76.
[3]赵 莉,袁明刚,孔宁宁,等.SPECT/CT骨断层显像对恶性肿瘤病人腰椎骨盆病变鉴别诊断价值[J].齐鲁医学杂志,2017,32(04):382.
[4]Tuncel M,Lay EE,Caglar TM.Clinical impact of SPECT-CT on bone scintigraphy in oncology:Pattern approach[J].J Buon,2016,21(5):1296.
[5]刘 洁,李 彪.SPECT/CT在骨肿瘤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增益价值[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6,15(3):326.
[6]潘石宏,陈 凯,覃晨斌,等.CT联合SPECT骨显像对脊柱肿瘤和肿瘤样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4):717.
[7]陈柯旭,柳柄吉,赵 莉,等.放射性核素SPECT/CT检查在骨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齐鲁医学杂志,2017,32(3):370.
[8]Ljungberg M,Pretorius PH.SPECT/CT:an update on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J].Br J Radiol,2018,91(1081):20160402.
[9]刘 露,李光明,熊 娟,等.DR、CT、MRI在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比较[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4,29(6):557.
[10]朱朝选,李文举.DR、CT和MRI对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比较[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3):2043.
[11]裴妮慧,柳炳吉,李 杰,等.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骨骼疾病的应用研究与进展[J].中国医疗设备,2015,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