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浙江美术馆 杭州
时间:2018年6月2日-7月21日
该展是安格尔作品在中国第一次成系统、全方位的展示,70件展品生动地展现了这位19世纪新古典主义大师的心路和成就。该展不是一个单纯的艺术家的编年史陈列,而是从三个角度来呈现艺术家本人的创作历程。其中“安格尔看自己”集合了安格尔的油画、版画、素描及草稿作品,是安格尔对自身关照的综合呈现;“安格尔看世界”集合了安格尔的收藏和对安格尔有影响的其他作品,展现了安格尔的收藏视野与收藏标准;“世界看安格尔”集合了安格尔的友人描绘安格尔的作品,展现了安格尔的周遭对安格尔的印象与镜像。
地点:前波画廊 北京
时间:2018年4月22日-6月10日
王公懿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便已被同时代的艺坛所熟知,其干净爽快、快刀利白、极具东方意味的版画《秋瑾》代表了一代青年的生命和激情,也代表了中国版画的新气象,并将那个时代的艺术创作提升到可以面对历史性和东方性的考虑尺度之上。时至今日,这组画仍然代表了中国版画的高度,并成为中国现当代艺术历史叙述的重要对象。除此之外,展览还展出了艺术家王公懿最新近作,包括抽象的水墨实验、重彩厚粉的山水、玄之又玄的花卉等。
地点:香格纳北京
时间:2018年5月24日-7月24日
该展呈现艺术家刁德谦从1999年至2018年创作的具有自传体特点,同时展现经典的现代主义标志性画面的20件作品。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刁德谦开始结合其个人的职业历史以及早年中国的传承与记忆、移民与迁徙的自传性主题进行创作。存在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之中,而又未全然与任何一方融为一体的个人历史特点自此成为艺术家创作的试金石。对本次个展而言,艺术家风格中重复出现的主题、图标和历史记忆的汇集呈现,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艺术家身份特征的两极。
地点:里特贝尔格博物馆(Museum Rietberg) 苏黎世
时间:2018年5月24日-9月16日
每一种文化中都会有怪物、恶魔这样的形象,它们让人恐惧又让人着迷。该展展出一系列描绘此形象的绘画、木版画、素描、织物、日本根付(Netsuke,古代日本人绑在印笼、烟丝盒、钱袋后面的一种装饰物,用来别在腰带上防止滑落,材料有牙、木、竹子、铜等),以及一些来自波斯、日本、印度和瑞士的面具。
地点:佩斯画廊(Pace Gallery) 纽约
时间:2018年5月18日-6月29日
该展呈现1979年以来,法国艺术家让·杜布菲(Jean Dubuffet,1901-1985)在纽约创作的《记忆舞台》(Théâtres de mémoire)系列绘画。其中一些代表作品来自艺术家生前创立的杜布菲基金会(Fondation Dubuffet,杜布菲称该机构定位为“公共事务机构”)以及一些私人收藏。
地点:昊美术馆 上海
时间:2018年6月1日-10月15日
该展呈现阿根廷观念艺术家莱安德罗·埃利希(Leandro Erlich)30多件代表作品,涵盖了大型互动装置、影像装置、摄影等创作形式。在此次个展中,埃利希将特别呈现一件跟上海有关的互动性装置作品《建筑》。此外,《楼梯》《教室》《隐匿花园》《邻居》等经典作品也将在昊美术馆的展览空间中得以巧妙地呈现,共同“虚构”出埃利希的魔幻艺术世界。
地点:三亚当代艺术馆
时间:2018年5月26日-9月10日
陈庆庆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女性主义艺术中的代表人物,她的作品以装置为主,涉及绘画、陶瓷、雕塑甚至行为艺术。该展呈现的作品以丝麻纤维和自然的干花、枝叶为主要材料创作。她的丝麻编织的衣服在纺织纤维的语言前卫性上具有杰出的开拓性,麻材料的表达,既有强烈的东方色彩,又极具女性特质,同时传达出了艺术家对民族历史文化的深情追思和浓重的人文情结。
地点:上海外滩美术馆
时间:2018年6月26日- 8月26日
该展呈现林天苗20余年创作脉络中极具代表性的装置作品,以及艺术家自2017年起制作的且从未向公众展出的数件玻璃材质的大型交互装置,届时,具有文献意义的手稿也将一并展出。展览分4个部分:“个体意识”、“群体意识”、“公共意识”、“终极意识”。概念与楼层相呼应,依次从美术馆二楼展厅纵向延伸到六楼,为观者带来一场心理和感官上的“意识”之旅。
地点:chi K11美术馆 上海
时间:2018年3月19日-6月17日
艺术家贝蒂·伍德曼(Betty Woodman)曾是首位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个展的在世女性艺术家。该展是其亚洲首场个展,呈现伍德曼近10年来的综合媒材创作,涵盖其“陶器-绘画”装置、雕塑、布面作品等,同时亦包括她的早期创作。
地点:麓湖·A4美术馆 成都
时间:2018年4月27日-7月29日
艺术家马丁·博伊斯(Martin Boyce),1967年生于苏格兰汉密尔顿,是2011年透纳奖的获奖者。该展集中呈现了马丁·博伊斯自2004年到2018年间创作的30余件作品,以及为本次展览特别制作的新作。
地点: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Chicago)
时间:2018年6月23日-10月14日
该展展出近100件自1998年至今的作品,涵盖摄影、绘画、雕塑、电影和录像,均与新兴技术和互动元素有关。展览探讨互联网是如何改变我们感受世界的方式——新型的游戏、娱乐、社交以及表达的渠道,使得我们的日常生活与过去大不相同。
地点:艺仓美术馆 上海
时间:2018年5月23日-6月24日
“第五空间”并非一个时空的概念,而是一个意识的空间,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体现了意识世界和物质世界的相互反映。该展由艺仓美术馆联合瑞士世界虚拟现实论坛、上海纽约大学交互媒体艺术系共同主办。展览集合了近20件来自美国、加拿大、保加利亚、塞内加尔、爱尔兰、韩国、瑞士、中国等国家和地区艺术家的创作,涵盖多个流派,均为艺术家近两年新作。
地点:巴黎大皇宫(Grand Palais)
时间:2018年4月5日-7月9日
该展通过约40位艺术家的作品,带领观众体验虚拟现实和互动的数字世界——这种对身体感官的拓展势必颠覆我们以往的时空观。这些作品体现出如今的艺术生产是如何借越来越精密的机器人协助而进行的。
地点:Gallery Vacancy 上海
时间:2018年5月26日-6月23日
艺术家John Yuyi,本名江宥仪,现生活工作于纽约。John Yuyi是其平行于真实自我的一个分身,Yuyi的艺术实践扎根于信息时代的网络社交、Emoji表情符号美学,以及消费主义下的品牌行销与网红现象。艺术家对虚拟世界个体形象的塑造蕴藏着她对于身份、身份认同的思考,展露出千禧一代年轻人的生存美学与生活情绪中的戏剧张力。
地点:罗马展览宫(Palazzo delle Esposizioni)
时间:2018年2月27日-7月1日
该展由都柏林科学画廊(Science Gallery)和巴塞罗那艺术中心(Centre de Cultura Contemporània de Barcelona)联合主办。机器人、超人、克隆人,这是进化还是灭绝?在今天,作为人类一分子,这意味着什么?100年后,这又意味着什么?思想、身体和生命在持续地被改良,但是否存在着我们不应超越的界限?该展即通过新技术对人类的影响,试图探讨人类的未来之路。
地点:成都当代美术馆
时间:2018年5月19日-7月1日
该展展出34位独立影像艺术家和5个影像小组的逾30件作品,涵盖数码媒体与灯光装置、声音互动装置、实验影像、VR虚拟现实等多种艺术媒介。展览呈现当代艺术文化生态里的全新艺术行动形式,即跨媒介艺术,为成都本土的艺术创新提供活力。
地点:希帕画廊 北京
时间:2018年5月5日-6月23日
该展从设备摄取图像的思考开始,探讨在获取精准度的同时,从感性和理性中与外部世界取得的关联,来证明摄影与生俱来的多变性,呈现了崔博、高岩、刘聪、罗苇、张业鸿等11位艺术家的作品。
地点: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时间:2018年6月17日-9月9日
该展呈现了两位极具影响力的专题和纪实摄影师典范——布莱恩·布瑞克(Brain Brake)和史蒂夫·麦凯瑞(Steve McCurry)的作品。布瑞克是早期35毫米彩色胶片大师,1955年加入马格南图片社,1956年已成为该社亚洲方面的专家。他1957年发表的关于中国的摄影专题,以及1959年作为唯一的西方摄影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的报道,使他成为当时最受追捧的新闻记者。麦凯瑞1980年开始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拍摄专题照片,工作了20年,最后成为该杂志首席摄影师。
地点:根特国立当代艺术博物馆(Stedelijk Museum Voor Actuele Kunst) 比利时根特
时间:2018年6月2日-7月10日
该展深度回顾了张培力的艺术生涯,展示其从一个先锋绘画者转为录像、电子媒介的实验。展览聚焦张培力20世纪80-90年代作品,也包括一些最新的装置作品。《X?》系列绘画以及代表作《(卫)- 字3号》也为探索张培力近期的艺术实践提供了一些线索。
地点: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北京
时间:2018年6月9日-8月5日
以2008年4位年轻摄影艺术家参加的群展“外象”为契机,三影堂自2008年开始向社会公众发布公告,进行三影堂摄影奖评选及展览作品的征集。10年里吸引了全球近5000位华人摄影师及艺术家投稿参赛,共发掘了超过200位青年摄影师及艺术家入围参展。本次10周年特展以一种非编年史的架构,展现当下中国青年创作群体于过去10年来进行的摄影艺术多元实践,亦是对三影堂摄影奖10年来工作的回顾和总结。
地点:常青画廊(Galleria Continua) 圣吉米那诺
时间:2018年5月26日-9月2日
该展见证了丹尼尔·布伦(Daniel Buren)与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首次联手创作的一件大型雕塑作品。在这座昔日电影院和剧场的历史建筑中,两位艺术家的作品进行了对话。展览以丹尼尔·布伦创作于1964-1965年的一系列绘画作品作为起点,它们由圆形图案和不同尺寸、色彩的线条组合构成。安尼施·卡普尔的作品从一系列不固定的雕塑物件开始,它们由彩色的颜料堆积而成。另外,展览将布伦的彩色而形式多变的光纤织物与卡普尔的不锈钢镜面体相并置,凸显了两者之间的鲜明差别。
地点:奥赛博物馆(Musée d'Orsay)巴黎
时间:2018年6月12日-9月9日
鲜为人知的是,19世纪的彩雕(polychrome sculpture)在法国艺术史中是一个重点。直到21世纪初,人们对法国雕塑的认知仍然是白色大理石和青铜为主。但是对古代建筑和雕塑中使用多色的考古发现,使得人们改变了这种认知,并开始关注19世纪80年代以来,其在象征主义和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影响之下的成果。
地点:古根海姆博物馆(Solomon R.Guggenheim Museum) 纽约
时间:2018年6月8日-9月12日
该展由古根海姆博物馆与巴黎贾科梅蒂基金会(Fondation Giacometti)合作举办,呈现170余幅雕塑和绘画作品,这是15年来贾科梅蒂在美国的首次重要作品展,其中一些作品从未在美国境内公开展出。此外,展览还展出了部分贾科梅蒂工作室的生活用品和文献资料,试图建立起艺术家与古根海姆、与纽约的联系。
地点:深圳|益田假日广场 Yealife艺术空间
时间:2018年5月25日-8月5日
该展囊括自江户时代浮世绘兴起以来至明治时期的200多幅浮世绘作品,汇集了如鸟居清长、葛饰北斋、东洲斋写乐、铃木春信、喜多川歌麿、歌川丰国、歌川广重等上百位日本浮世绘各阶段的主要大师所创作的作品,主题涉及山川自然、人物劳作、战争记录,甚至包括了一部分受明代中国画直接影响的花鸟和佛教人物作品。其中,有凡·高临摹的歌川广重的《大桥骤雨》《东海道五十三次》、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喜多川歌麿的美人绘。
地点:东京国立博物馆(Tokyo National Museum)
时间:2018年7月3日-9月2日
“绳文时代”(The Jomon Period)是日本旧石器时代后期到新石器时代,即公元前14500年到公元前300年前后的时期,使用绳纹式陶器的时代。其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以狩猎、渔猎和采集为主,并开始制作和使用简单的工具。在“绳文之美”的主题下,该展选取了一批距今约1万年的物品来展出。
地点:南京博物院
时间:2018年5月18日-8月28日
该展由南京博物院、捷克国家工艺美术博物馆以及布拉格市艺术博物馆共同主办。展览分为“海报艺术风尚”“民族宗教情怀”两部分,依循穆夏的生活变迁与艺术发展脉络及新艺术运动所波及的领域,展出绘画、雕塑、玻璃、金属装饰和家具等184件(套)作品,全面阐释了穆夏的美学风格与新艺术运动带来的影响。
地点:泰特美术馆(Tate Modern)伦敦
时间:2018年5月2日-10月14日
该展综览1910年以来的摄影与抽象艺术发展,首次将主题聚焦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呈现了这个阶段的摄影师们的改革与创新,以及其对抽象艺术发展作出的贡献与影响。展出曼雷(Man Ray)、阿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巴尔巴拉·卡斯滕(Barbara Kasten)、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等摄影师、艺术家的作品。
地点: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时间:2018年5月27日-8月27日
2018年5月27日,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迎来25周年馆庆。在AMS艺术、科学和人文基金会/吉莉安·赛克勒女爵士与阿瑟·姆·赛克勒博士艺术、科学和人文基金会的鼎力支持下,鲍蓓、崔岫闻、E.V.戴(E.V. Day)、阿南迪塔·达塔(Anindita Dutta)等14位国际知名艺术家作品在赛克勒博物馆展出,并于5月28日、29日举办为期两天的研讨会。
地点: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
时间:2018年6月15日-9月23日
1968年的“五月风暴”运动是法国历史上一段非同寻常的时期。在这场运动中,艺术创作与社会斗争紧密地纠缠在一起。年轻艺术家、创作者们大部分聚集在极左阵营并纷纷组成社团,创作出许多直接为社会运动服务的图像。展览以巴黎美术学院“人民工作坊”创作的作品为引线,结合照片、报刊和文献,为我们讲述了这场震动全法的历史事件。与这些作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时期赞颂戴高乐将军的官方宣传图像。展览还将呈现来自异国,尤其是同时期的中国所引发的狂热,对法国这一代年轻人的创作,无论是具象还是抽象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点:龙美术馆(西岸馆) 上海
时间:2018年6月16日—10月7日
该展呈现自1978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中非常重要的艺术家及作品,依时间为线索,龙美术馆从馆藏作品中臻选出40年来极具影响力的近百件作品,包括油画、国画、雕塑、影像、装置等,展示自1978年以来中国艺术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