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的几点反思

2018-06-27 10:23董芳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教师

董芳明

2017年11月下旬,我有幸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校长能力提升高级研修学习培训,跟引领中国教育的部分专家教授近距离接触,聆听他们对中国教育的深远思考和见解。参观了两所基础教育学校,了解了他们的办学目标、定位、经历、特色,现结合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习培训经历谈点粗浅的认识和理解,反思我们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行为。

一、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反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城鄉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后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国家把教育排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是要让每一个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今社会已进入创新时代,预计2025年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龙头老大,引领世界经济发展。那么,这就需要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劳动者,而我们今天学校的学生将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和主力军,怎样从基础教育抓起保持青少年儿童好奇的天性加以正确引导、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创新性人才应是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命题。

二、基础教育出路的反思

华东师范大学教管系张玲副教授认为,中国教育改革30年,高考制度的改革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中国的教育出了问题,中国的学生很苦,教师很苦,家长很苦,校长也很苦。但苦得莫名其妙,苦得毫无价值,中国教育改革陷入了忙、盲、茫的误区。就基础教育现状来看,素质教育并没有真正意义落实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升学考试”,就会有“应试教育”,有“应试教育”就势必衍生填鸭式教学、满堂灌教学、题海战术、课外各种各样的补习班、音体美课“无情”的被语数外挪用,甚至小学阶段还出现了背记数学解题步骤的怪象。学生课业负担的不断加重,真能提高的了成绩吗?提高学业成绩就能成为人才吗?答案不言自明,大多学生用作业帮等网络软件或抄袭来应付作业,造成书写越来越潦草。如2014年我新接的七年级某班新生约有1/3的学生书写不规范或潦草,而2017年我接的新生班级此类学生数量达到2/3以上。繁重的学业负担单一的成绩评价导致部分学生厌学、怕学,找不到自身价值感和归宿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各级各类学校频繁发生学生离家出走、校园暴力、打架斗殴,甚至轻生自杀、辱师弑师等惨案。

教育是什么?学习培训让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知识是力量,良知才是方向”。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人的教育、仁的教育,对人的教育的根本应该是爱、善、美的教育,应该是对生命的尊重的教育。上海市甘泉中学校长刘海华提出:教育不是育分,而是育人,育人更是为了育心。基础教育给学生一个健康的身心比功课更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反思我们的行为,我们做教育是在筛选人?还是在培养人?一个有良知的教师应该明白,学生人生的未来不是由中小学老师评价的,也不是由一个分数来简单衡量的。

当前,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显得越来越紧张,矛盾也日渐突出。部分老师不敢管、也不愿管学生,形成老师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惩戒”教育和“体罚”教育的度很难把握,成了很有争议的话题。我们应明白,任何“羞辱”教育包括罚站、罚跑、罚钱、罚抄、成绩排名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次次看似不经意间的“羞辱”教育反倒撕破了学生的尊严的面纱,使之变得变本加厉无所顾忌。教师应真诚的善意的爱心育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讲道理、动脑筋、明是非、知善恶、行正当的良好品质,帮助引导学生成为真正意义的“人”。

三、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反思

我们身边的大多数老师还是很认真的,主要体现在“教”上,尤其“苦教”上,因为学生学的被动,就只有教师主动出击了。他们讲课、批阅作业、课后辅导都很扎实。就我上语文课而言,30%以上的课会出现拖堂。总感觉上课时间紧张,稍微拓展发挥或者师生互动频繁当堂授课内容就完不成,剩下不多的内容便要靠拖堂完成。我也常常反思,拖堂环节的课学生基本不听,没有效果可言。在这种授课模式下,教师做的“功”很多,但是转化在学生身上的“能”是很少的,我们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完成了自己“教”的任务。

通过听了教授们构建高效课堂的讲座,了解了上海宝山实验学校“问题化”教学的模式和上海梅陇中学“20分钟”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也不妨组织教师在有条件的班级开始探究尝试,比如先让学生从好多无效的作业中解脱出来。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激励中青年教师应该学习上海教师的课题研究精神和做法,由“教学型”向“教研型”“研教型”教师转变,积极探索适应学生需求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思维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型,把“讲堂”变成“学堂”,力图学生学的比较轻松愉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分层教学的反思

上海市的教育引领中国教育,在全球也颇具影响力。但除了复旦附中、华东师大二附中、上海中学等几所影响力很大的重点高中实施自主择优招生而外,其它普通中学也是按照片区招生,地域环境、生源情况参差不齐。上海市教委鼓励普通学校办出特色,对学校实施多元化评价。如上海甘泉中学的特色是日语,梅龙中学的特色是体育,尤其是女子足球卓有成效,为国足培养了好多优秀苗子。我们当地的学校、班级、学生之间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距,我们现在城区的初中学生人数总体偏多,我校学生总数2838人,近几年普通高中升学率在46%左右。把所有学生都定位在升高中这一培养目标上肯定不现实,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同样的教学任务同样的课程设置能不能算真正意义的均衡发展?我们不妨尝试分层教学,比如七年级新生编班可以按照学情分为三大板块:重点高中班、普通高中班、音体美艺术特长班,按照不同的班级特色配备教师、设置课程、评价标准。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引入层级竞争机制,逐步形成学校特色,让学生学的轻松、玩的痛快,这是不是另外一种均衡的表现?当然,这需要教育领导部门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更要有多元化的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

教育兴国是基本的立国方针,教育改革任重道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代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圆我教师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