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高校辅导员,从教育部24号令可以看出,其工作的核心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但介于当下多数高校辅导员所兼的多重角色混乱、所担的多重责任冲突以及所取的多重价值取向偏倚,导致了其政治担当的缺失。本文试从传播学的角度,认为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传播者,应当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在人际传播中把好学生个体的关,在组织传播中把好学生及家长群体的关。只有把辅导员自身、学生、家长等关键的三方面关系处理得当,在自我传播中把好自己的关,辅导员方能肩负起社会赋予的政治担当。
关键词: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把关人”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在管理上,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创新。首先,形式单一表现在学生的日常基础性事務的管理上。高校学生人数基数庞大,而辅导员队伍的数量毕竟有限,在人力有限的现实条件的限制下,辅导员自身降低了对工作的要求,对工作的期望值不高。其次,形式单一表现在团学工作的开展上。辅导员除了要处理好学生的日常事务以外,还兼有各学院的团学管理工作。团委学生会组织是一个学院学生组织的核心,是带动整个学院的学生团体合理、有效运转的发动机,而作为这个组织的指导者,辅导员应当要做到高屋建瓴。
(2)在教学上,思想政治教育多以灌输为主,缺少理论深度以及与实践结合的机会。首先,多数高校的辅导员兼有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身份,这也是合情合理的,教育部24号令也明确指出了。但从专业高度出发,很多辅导员并不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背景,上起课来自然十分吃力。要在短时间内走上讲台没什么不可能,但要将思政课程讲得有深度,讲得深入浅出,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次,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以课堂灌输知识为目的,很少引导学生去思考,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去学习,课下很少有机会能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付诸实践。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却少了实践作为助力,理论必然高悬于空中,显得飘忽不定玄而又玄,于是很难在学生的心里深深扎根。这必然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育效果。
二、从传播学的角度探析辅导员“把关人”角色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传播,“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点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有三个必然存在的要素,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而作为教育传播者的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着“把关人”的特殊角色。
社会传播通常有五种基本类型,包括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作为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教育传播看似单一,主要表现为组织传播,但辅导员要想在教育传播过程中做好一名合格的“把关人”,还要看到教育传播的复杂性,即其隐含的多种传播方式的混合。从把关人自身出发,作为学生日常事务、团学工作、宿舍管理等综合事务的维护者,经常会涉及到与个别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这就涉及到人际传播;而作为班级、年级,甚至整个学院学生的负责人,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涉及到组织传播;作为教育传播的主导者,辅导员除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外,还要及时地总结反思,这又涉及到人内传播。
综上所述,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要想做一名合格的辅导员,就应当在与自身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相关的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过程中,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
三、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把关人”的途径
(1)因利势导,做好人际传播的“把关人”。辅导员要想在人际传播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把关人”,可以从以下四个基本的人际传播动机中去努力:①获得信息是人际传播的首要动机;②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是人际传播的第二动机;③动机是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④最后一个动机就是满足精神和心理需求。
(2)合作创新,做好组织传播的“把关人”。辅导员关于组织传播的“把关”,主要涉及六种对象,分别是宿舍、班级、年级、团委学生会以及任课教师群体与家长群体。
对于学生群体来说,宿舍、班级、团委学生会都有相应的学生组织,作为辅导员,应当予以明确的分工,同时也要让每个学生都明白: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每个人都是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共同努力才能让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对于任课教师群体,辅导员也应当予以“重视”。任课教师作为学生给学生上课的主力军,他们的能力、态度等,都应当受到辅导员的足够重视。针对任课教师反馈的情况,辅导员可以采取及时有效地应对措施。作为同事,本就是统一战线上的传播者,有责任为完成教育传播全过程全力以赴。而作为家长,虽然与教育传播过程关系不大,但他们是我们认识学生的重要渠道,只有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充分的融合,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不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家长们,就教育传播过程来说,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达成共识、务实创新,才能让教育传播高效进行。如此,作为辅导员才能把好组织传播的关。
(3)总结反思,做好自我传播的“把关人”。想在辅导员岗位上做得驾轻就熟,最后一点就是要做好自我传播的“把关人”。纵观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门类繁多,要想做好实属不易。面对如此“剪不断、理还乱”的工作,唯有善于总结反思,及时做好分类记录,才能让辅导员跳出困惑的樊笼,使学生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传播学“泛化”现象的出现,传播与教育日益融合,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交叉学科——教育传播学,在它的视域中,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传播。由此来看,辅导员要想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出彩,不能仅限于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的初级角色定位上,应当提升对自己的要求,让自己向优秀的“把关人”角色方向努力,在人际传播中把好学生个体的关,在组织传播中把好学生、老师及家长群体的关,最重要的是在自我传播中把好自己的关。只有把辅导员自身、学生、家长等关键的三方面关系处理得当,辅导员方能肩负起社会赋予的政治担当。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奚晓霞.教育传播学教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魏浩(1989—),男,汉族,安徽马鞍山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新闻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