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警惕企业规模不经济

2018-06-27 16:20李千叶
神州·中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边际利润

李千叶

摘要:我们知道,开办一家企业的目的,通常是为了赚钱。因此企业的目标必然是利润最大化。在会计上,利润就是企业的总收益减去总成本。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在产品价格被给定的情况下,一般会寻找其成本最低的生产方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在实际中,有些人会通过扩大生产规模的方式来降低成本,他们认为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后,企业产品的平均成本就会降低,企业的利润就会理所当然的比以前增加。其实,这是不理解“平均”和“边际”之间的区别。所以,当需要我们决策是否要扩大企业规模时,是要比较此活动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企业就可以实行此活动;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企业就不应该实施此活动了。这个规律才是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做出理性决策的关键。

关键词:利润;平均;边际

一、课题背景

在动物王国,食物是各种动物生存的基本资源。有了食物,各种动物才能繁衍生息。同理,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利润则是企业生存的基本保证。企业只有获得了利润,才能生存和发展。反之,如果企业获取不到利润就会惨遭淘汰。因此,在竞争环境的压力下,企业的行为目标都必然是趋向利润最大化。

二、当前企业存在的问题

现在,我们绝大部分企业都处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而竞争的市场有以下特征。第一,在这个市场上有许多的买家和卖家,每个卖家提供的物品大体是相同的。第二,企业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单个企业的产出,都不能影响到此种物品在市场上的价格。第三,企业可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所以,当企业的经营者认识到自己生产的产品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没有太大的差异时,这说明这个企业一般应奉行成本领先战略。就是指在执行企业战略时,企业应尽量通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营业费用、缩短资金运行的周期、提高资金利用率等手段来提高企业的利润。但在实际情况中,一些企业管理者会通过提高企业的产能,希望通过大量固定资产的投资,来实现大规模生产,以此期望实现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我们试想,假设这家企业在资金不受约束的情况下,是否企业的规模越大,其成本就会越低呢?

经济学有十大原理,其中有一大原理是:理性人应考虑边际量。通俗的说,我们首先假定我们是理性的人。也就是说,理性的人在决定是否要做某件事时,首先得要衡量这件事是否值得做。用经济学的原理来说,就是需要用成本收益原则来衡量。即假如做这件事获得的收益大于做这件事要付出的成本,那就表示应该去做。那企业的扩大规模后,企业产品的平均成本就会降低吗?企业的利润就会比以前要增加吗?当企业需要决策要不要扩大企业的规模时,其实是需要比较这个活动的新增单位数量的收益和成本的。而一项活动新增单位数量的成本,叫做此活动的边际成本。新增单位数量的收益,叫做此活动的边际收益。经济学原理认为: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企业就应该增加其产量;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企业就应该减少其产量;而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就是利润最大化时的企业产量。其实,这个规律才是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做出理性决策的关键。

三、案例分析

“平均”的概念大家都理解。可“边际”是什么意思呢?可能需要解释一下。所以,为了理解“边际”这个概念,现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进行说明。比如小明经营了一家小型捕鱼厂,目前有三艘渔船出海。小明的每日经营成本是3000元,包括渔船的租金和船员的工资,那么每艘渔船的平均成本就是1000元(3000/3)。小明卖鱼所得的每日收益是6000元,即每艘船的平均收益為2000元(6000/3)。小明想,既然现在每艘船出海的平均成本低于平均收益,那是否应该再增加一艘船出海呢?那么,你觉得小明这个决定对(合理)吗?

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比较小明新增一艘渔船后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可惜现在,我们只知道每艘渔船的平均成本和平均收益,可这些信息并不能让我们来判断新增一艘渔船在经济上是否划算。现在我们来假设小明的渔船和船员的边际成本固定为每船每天1000元。那么,只有当新增渔船至少为小明带来1000元的日收益时,他才应该新增第四艘渔船。单凭每艘渔船现有日均收益是2000元这一信息,我们无法判断新增第四艘渔船的边际收益是多少?

四、课题问题整改措施

可如果,我们假设出海的渔船数和每日总收益之间存在如下表所示的关系。那就可以判断了。

如上所述,在每天有三艘渔船出海的前提下,每艘船的平均收益为2000元。倘若新增了第四艘渔船,则每艘船的日均收益为1600元,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此要判断的是边际收益而不是平均收益。所以,我们要计算第四艘渔船增加后带来的边际收益是多少?通过上表我们可计算得到,新增了第四艘渔船后的边际收益是400元(6400-6000)。显然,这个数字低于其边际成本1000元,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小明来说,新增第四艘渔船是不划算的。

上面的例子就表明,我们在进行决策时,有不少人比较的是平均成本和平均收益。其实,就像上例所示,那怕是该项活动的平均收益(1600元)远远高于其平均成本(1000元),也不足以证明增加该活动在经济上是对(经济划算)的。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认识“平均”和“边际”,就会影响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用公式来表述这些定义为:

平均总成本=总成本/产量

边际成本=总成本变动量/产量变动量

五、课题思考

当我们在考虑企业是否要扩大其生产规模时,要考虑的是产品的“边际成本”,而不是产品的“平均成本”。平均成本告诉我们,如果总成本在所生产的所有单位中平均分摊,它是普通一单位产品的成本。边际成本告诉我们,多生产一单位产品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动。那“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的关系是什么?其实,只要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下降;而当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总成本时,平均总成本就上升。

另外,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是,在经济学中的边际成本曲线向我们反映,企业的边际成本会随着产量增加而上升,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而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向我们反映了企业成本如何随着经营规模(大小)而变动的。所以,当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时,就是规模经济;当企业在规模经济时,由于企业的分工细化了并实现了专业化,而专业化可以促使工人更精通某一项工作。它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另外,当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时,就是规模不经济了。规模不经济的产生,是由于任何一个大型的组织,都存在一个协调的问题。企业的管理团队由于企业规模大而变得特别庞大。所以,企业的协调问题就变的越来越严重,这就使得管理者在管理上的效率就变得越低。看下图:图中的这些曲线呈现了许多企业的成本曲线都具有的三个特征:

1、边际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2、平均总成本曲线是U形的;

3、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在平均总成本的最低点处相交;

从图1可看出,在产量水平很低时,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总成本,因此平均总成本下降。但在这两条曲线相交时,邊际成本增加到了平均总成本之上。在这种产量水平时,平均总成本必然开始上升。所以,这个交点是平均总成本的最低点。这个最低平均总成本在对竞争企业的分析中会起到关键作用。

另外,企业一旦决策扩大企业规模,就会增加企业的固定支出,如大量购进机器设备等。这些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固定成本。而固定成本是即使企业根本不生产也是要发生的成本,如设备的折旧费用。企业另外一些成本是随着企业产量的变动而变动,那称为可变成本。所以,倘若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如企业的大客户大量减少订单,那不仅之前投入的固定支出就成了沉没成本(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的成本),而且在以后的生产经营中还要继续承担这些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这样就会摊高了企业减产后生产产品的成本。即使企业能处置闲置的设备,也会同出售二手车一样,这些资产的价值会大大缩水。总之,企业的经营弹性就会变小。

结论

现实中,一般人仅能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只有懂得其知识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可事物的本质往往和表象完全不同。经济学则是一门研究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所以,它的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它不会按照人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去运行。因此,我们只有认识了经济规律,才能更好的利用经济规律来指导在我们的经济活动中,不会因为错误的认知而导致经济决策的失误。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弗兰克《牛奶可乐经济学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美>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边际利润
随身新配饰
液压举升装置的发展及其在海上边际油田的应用
The top 5 highest paid footballers in the world
利润1万多元/亩,养到就是赚到,今年你成功养虾了吗?
超可加对策的边际等分集
追求骑行训练的边际收益
社会治理的边际成本分析
观念新 利润丰
基于方差分析的回归元边际贡献的实证研究
China SOEs'profits up 65.8%on year in Jan.-M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