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提问

2018-06-27 12:25杜娜娜
课外语文·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语文教学

杜娜娜

【摘要】教学有效性问题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最重要的是落实“以学定教”的生本理念。坚

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有效教学理念,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提问,并将这样的课改理念落到实处,往往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效能。

【关键词】课堂效能;语文教学;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走向生本,以学定教”,已成为当前我国中小学课改的必然抉择和发展趋势。为提高教学效能,老师少教,学生多问、多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自主性,而学生多学的起点则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只有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进行探究。正如布鲁巴克所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本文即是笔者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提问,从而有效提高了课堂效能的实践后的思考所得。

一、三轮教学后的思索:如何提高课堂效能

曾经备课,会预设很多问题,包括问题的答案也全部设计好,课上学生的答案如果和预设的答案有差距,就要引导,非得把学生引到那个预设答案上不可。这样上课,非常平安、保险,基本不会出什么大错,因为认真,课堂效果也不会太差。三轮教过之后,却发现,熟路最好走,但往往会流于低效。

与固有的观念和思维的惰性相抗争,是最困难的,但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怎样提高课堂效能?怎样在课堂上多一些生成性的内容少一些预设性的内容呢?本人的做法是:让学生自己提问!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正是学生提出的一个个问题,像一根根思维的接力棒,把课堂教学引向智慧的殿堂和思想的远方。

老师也不必担心学生提不出问题而让课堂冷场,其实更多时候是老师不愿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因为不敢面对回答不出学生提问的窘境。细想想,为了避免这样的窘境,老师又何尝不是在逼着自己成长呢?

二、思索过后的实践:让学生提问

这学期上了一堂公开课,讲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 赏》中的姜夔的《扬州慢》,课前给学生发了两份资料:一份是一篇论文,是《“歌吹是扬州”——古诗词作品中的“扬州”情结》;另一份是《扬州慢》中涉及的古诗文《诗经·黍离》的原文及注解,以及杜牧的《题扬州禅智寺》《赠别》《遣怀》《寄扬州韩绰判官》四首诗的原文及赏析。课上用了30分钟时间主要突破了一个教学目标: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然后留了1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自由提问。这10分钟的时间里,学生提出的问题、同学的回答以及引出的讨论甚至争论、老师的引导补充,所产生的思维成果是超出预料的。现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记录如下:

问题1:课下注释中解释“千岩老人”说,他是作者姜夔的叔岳父萧徳藻,请问“叔岳父”是什么关系啊?

问题2:“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一句中,“波心怎么“ 荡”呢,我还有点不太理解。

问题3:文中“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一句,分别化用自杜牧的两首诗,来表现昔日扬州城的繁华,“青楼”不是腐化堕落的地方吗?怎么成了写诗赞美的地方了呢?

问题4:“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中那个“须”字,作者并不是杜牧,他怎么就知道,杜牧重来扬州城就一定会惊讶呢?

问题5:作者为什么就只引用杜牧一个人的诗呢?资料里其他人写扬州的诗也挺多的呀。

问题6:文中两次写到声音,上片写“清角吹寒”,下片写“冷月无声”,就感觉有一种特别的韵味,但是我说不太好,想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分析以下这6个问题:

提出问题1的学生,他对课下注释关注得非常仔细,很多同学把这个注解一眼就看过去了,他却注意到了,“于无疑处生疑方是长进”。由于学生对姜夔的了解有限,这个问题是教师回答的(当时很庆幸自己课前查阅了大量关于姜夔的资料)。

问题2涉及诗歌语言的倒装问题,这是课上没有讲到,现在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教师补充了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回顾了有类似现象的已学过的诗文。

问题3回答起来特别有难度,细究起来,这个问题是可以写出一篇论文的,当时就被这个问题问得有点蒙了,这是在备课时根本就没有想过的问题,也完全没有料到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只能引导:第一,青楼中有一些女子虽是“天涯沦落人”,可是才情很高,他们往往会成为同样极具才华的文人们的知己,扬州城就是这样一个“温柔富贵乡”,所以青楼成为繁华的象征;第二,不同的时代对同一社会现象会有不同的态度,可以查阅“青楼”一词的来历,以有更多的了解。

问题4有一点濠梁之辩的味道,该问题是由同学回答的。

问题5其实是发现了姜夔写这首词的一个独特之处,也是他对姜夔和杜牧这两个人发生了兴趣。

问题6抓住了这首词特别值得玩味的两个地方,是同学们发表各自观点、抒发各自感受特别热烈的地方,也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地方,有4个同学进行了交流,语言不乏精彩之处。

把课堂还给学生,10分钟里,学生提出的这6个问题都不简单,可以说很有质量,是让老师汗颜的,这些问题老师自己提都未必能提出来。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和同学们沟通交流把问题解决掉,这个思维过程的体验是老师的直接讲授无法替代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这10分钟,课堂生成的内容非常丰富,增加了这堂课的分量。

三、实践所得:把时间留给学生

这次的实践既让我有了危机感,又给了我信心。因为这堂课出彩的地方不是老师讲的30分钟,而是学生自由提问的10分钟,这10分钟是整堂课中学生思维参与度最高的部分,也是最考验教师教学功底和知识储备的地方,这就使得教师不得不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素养。同时这让我意识到自己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能的方向是对的。只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不够大胆,有些束手束脚,可以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自由提问。虽然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能全部解答,但這并没有降低这堂课的质量,而且老师的心态应该放开,老师有解答不了的问题太正常了,但是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提供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或途径。这不仅提高了课堂效能,更是促进了课堂中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养成,还是康德说得好:“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你路途中的伙伴,你问我路在何方,我指向我俩共同的方向。”

当学生学会提问并且敢于提问后,就是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了实处。真正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课堂达到了知识点掌握与培养人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品格与能力的双赢,课堂效能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赵徽,荆秀红.解密高效课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张秋玲.语文教学设计:优化与重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4]张聪慧.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转型[J].教育科学论坛,2016(20).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语文教学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