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
摘 要:南宁市博物馆收藏的清代青花曹夫人班氏图鼻烟壶,图案源自《无双谱》,以班昭为人物形象。这是清代鼻烟文化融入市井百姓生活的佐证,也是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教化的工具。文章赏析了该件藏品,对鼻烟和鼻烟壶的起源作了简述,并对《无双谱》能够流行于当时社会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鼻烟壶;班昭;《无双谱》;南宁市博物馆
南宁市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清代青花曹夫人班氏图鼻烟壶,小圆口,四方形扁腹,椭圆形圈足,外底自右向左署楷体“乾隆年制”。鼻烟壶高6.8厘米,口径1.6厘米,足横2.8厘米,足纵1.7厘米。足内施釉,足根露胎,胎质细腻坚致而呈白色,青花呈色浓艳。此壶器型规整,见棱见角,颈部绘一圈如意头珠帘纹,肩部左右各饰花卉纹。四方形扁腹正面绘有一梳圆髻、燕尾发式女子,身穿圆领中衣,镶领对襟褙子,花纹长裙,端坐绣椅,右手持书,左手微抬似做翻书状,右脚搁于左脚上,低眉沉思,神态安详,曳地长裙延绘至侧面;壶身左侧面右上角楷书竖排一列题“曹大家班惠班”;背面绘有展开式的花卉纹镶褙卷轴,楷书竖排五列题“曹大家,射堂。曹大家,曹家妻班氏姬,踵成父兄未竟书,皇后贵人事为师。前石渠,后天禄,相对多枵腹虽有,父兄之书能续,何况娥眉绣屋”;壶身右侧面楷书竖排两列题“己亥年桂月作”。该鼻烟壶图案描绘细腻,人物神态生动,青花与釉白相映,尽显清韵雅瓷。该鼻烟壶采用留白技法,使得人物形象突出,采用分割法使壶身正面、背面组成一幅画面,使画面具有立体感,产生均衡的空间美。
1 鼻烟及鼻烟壶
烟草属茄目,是茄科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美洲,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才使得美洲的烟草逐渐流传到全世界。明代万历年间由美洲经吕宋(今菲律宾吕宋岛)流传至我国福建,当时称为“淡巴菰”或“淡巴菇”[1]。鼻烟是将上等的烟叶去茎磨成细粉后加入香料和药材,装在密封的蜡丸中贮藏数年至数十年而成的。相传吸闻鼻烟具有助消化、解疲劳、明目祛疾、医治创伤等功效,“能追风发汗……通关窍、治惊风、明目、定头痛、辟疫尤验”[2]。由于制作原料要求高,费时费力,在西方鼻烟是高等消费品,一般装在玻璃瓶里,口盖密封后配套于匣内,再用木箱包装,由海运销往各国。鼻烟大多经广东海关转贡给清皇室,亦有部分由西洋传教士带进京进贡给皇帝。鼻烟传入中国后,先是用来自欧洲的长方形鼻烟盒来分装,但鼻烟盒打开后容易受潮走味,且不宜随身携带,随后人们改用我国传统装药物的瓷质小瓶存放鼻烟。但药瓶毕竟不是专门盛装鼻烟之器具,外观和实用性上均不能满足需求,故清内廷对鼻烟盒和药瓶进行了改造和创新,创制了鼻烟壶,成为中国独有的盛装鼻烟器具。鼻烟壶首创年代不详,但根据杨伯达先生的考证,鼻烟传入我国的时间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或稍前若干年,这也是鼻烟壶问世的上限时间[3]。瓷胎鼻烟壶在康熙时期开始创烧,一直延续到光绪年间[4]。
清代多位帝王都偏好于吸食鼻烟,据《南怀仁熙朝定案》记载,康熙在一次南巡接见西洋传教士华嘉和汪儒望时,仅接受了众多贡礼中的鼻烟,说明皇帝对鼻烟的喜爱。此后官员、富商上行下效,吸闻鼻烟逐渐在全国流行,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市井平民,“无论贫富贵贱无不好之,有类于饮食睡眠,不可一日缺其事。几视为第二生命,可一日无米面,而不可一日无鼻烟。可一日不饮食,而不可一日不闻鼻烟”[5]。皇帝也经常把鼻烟和鼻烟壶作为赏赐赏给王公大臣,高士奇在《蓬山密记》记载,康熙癸未年(1703)康熙第五次南巡时他随驾入京,康熙赏赐两枚鼻烟壶和一瓶鼻烟于他,后又追赐鼻烟盘四枚,鼻烟一罐。朝廷的推崇也从侧面推动了鼻烟壶制造技艺的发展,闻烟成为社会时尚。用于盛装鼻烟的鼻烟壶也逐渐打破专贡皇宫贵族使用的范畴,摆脱实用性的局限,造型玲珑多样,图案丰富,工艺精致,材质扩大到瓷器、宝石、金属、漆器、料器玻璃、珐琅、竹木牙角等,成为文人学士们喜爱的赏玩之物,兼具身份、地位、实力、素养、品位的象征。
清末,鼻烟在中国日渐式微,究其原由,概因鼻烟产自欧洲,随着外国鼻烟制品的减少,鼻烟贸易衰落,货源骤减,而中国本土尚无制作上品鼻烟的配方,加之18世纪后西方国家将大量鸦片销住中国,鸦片雄居外国列强倾销中国产品的首位。民国时期,鼻烟已逐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但鼻烟壶作为兼融了雕琢、镶嵌、书法、绘画等中国传统技艺于一身的艺术珍品却没有随着鼻烟的消失而退出历史舞台,反而成为收藏、欣赏、研究的一大品类和袖珍艺术的载体。
2 鼻烟壶图案形象
由壶身的文字可知,该鼻烟壶所绘女子为曹大家,即班昭(约45—约117),又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不幸早寡,后世亦称“曹大家”。班昭生于名儒世家,家学渊源。祖姑班婕妤文才出众,其《怨歌行》被钟嵘《诗品》列为上品,与曹植、王粲、阮籍、谢灵运等人的诗歌比肩[6]。父亲班彪“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始修《汉书》,所著的《史前略论》为中国最早的一部史学著作,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兄班固子承父业,潜心修史,续写《汉书》,未竟而卒。兄班超出使西域31年,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族的联系(班超也列入《无双谱》人物),是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班昭文史才華卓越,奉旨入皇家藏书处东观藏书阁,补写《汉书》的《八表》和《天文志》,完成《汉书》的纂修工作。汉和帝称赞班昭的文才和妇道,多次召其入宫教导皇后及妃嫔,尊称她为“大家”(古代对女性的尊称)。邓太后临朝后,还曾让班昭参与政事。班昭作品存世七篇,《东征赋》和《女诫》等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其中《女诫》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女性劝诫要籍。清代女作家赵傅曾用“东观续史,赋颂并娴”来形容班昭的功绩。
3 鼻烟壶图案来源
该鼻烟壶的图案源自《无双谱》版画,《无双谱》又名《南陵无双谱》,最早刊刻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共绘有从秦末至宋代的历史人物40人,图中各书简要小传,对页配有诗文评传。其中有忠臣如文天祥,良臣如诸葛亮、谢安,英雄豪杰如项羽、张良、苏武,也有文人如李白、司马迁等。由于这些人物事迹举世无双,故此图册称为“无双谱”。《无双谱》的绘者金古良生卒年代失考,原名金史,后字射堂,别号南陵,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擅长人物画,曾师从陈洪绶。镌刻者朱圭,字上如,吴郡(今江苏苏州)专诸巷人,是清康熙朝御殿刻工。善绘事,工雕刻,因刻《凌烟阁功臣图》《行迹图》《无双谱》而闻名,曾入养心殿供事,授鸿胪寺序班。自刻成以来,由于刻工精美、人物传神,加上名人效应,《无双谱》在民间广为流传,人物事迹名异,各具内涵,均能产生以史为鉴的教化作用,统治阶级也乐于看到其政治教化功能,流传翻刻甚众,民间的瓷器工艺品图案中也经常搬用《无双谱》中的形象。
《无双谱》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人物画像、人物生平文字简介和作者个人的评语。评语以乐府诗句的形式表示,并根据内容配以不同的纹样装饰。该件鼻烟壶的诗句纹饰为卷轴,符合班昭“博学高才”“赋颂并娴”的形象。但由于鼻烟壶体形小的限制,只照搬了书上的人物画像和乐府诗句,去掉了作者所写的班昭生平简介。《无双谱》中的班昭生平简介如下:“曹大家班惠班,惠班名昭,一名姬,博学高才。适曹世素兄固着《汉书》,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中踵而成之,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大家。”
值得注意的是,《无双谱》所绘的人物并不全是有丰功伟业或高尚人品的形象,有忠有佞,有君王有匹夫,有须眉亦有巾帼。其中就有董賢,他是汉哀帝刘欣的男宠,一次哀帝睡醒时董贤尚未醒,哀帝乃命人割裂衣袖起身以免惊醒董贤,成语“断袖之癖”即由此而来。在男权主义强盛的封建时期刊刻的《无双谱》选入了8位女性形象,事迹各有千秋,分别为投江寻父的曹娥、续史尽成章的班昭、都亭报父仇的赵娥、坠楼红粉报石郎的绿珠、织成回文诗《璇玑图》的苏若兰、替父从军的花木兰、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冼夫人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可见歌颂不是《无双谱》最终目的,最主要是通过他们的事启发人们思考。清代康、雍、乾三朝是文化、思想高度集中的专制统治时期,曾连续大兴文字狱,使得当时的汉族知识分子“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无双谱》能够数次翻刻重印,并能在社会迅速流行,成为各类器皿的重要装饰题材,与该画谱的高超艺术水平不无关系,而当时清朝统治者的默许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清代政府崇儒习武,他们把对历史上对国家安危,或对文化事业做过突出贡献的英雄、名儒当作崇拜的对象[7]。《无双谱》不以成败论英雄,正如作者在自叙中所说:“寄之言词,未为众情悦畅,……世之君子,按图披览,室于心者,或以目遇之,欢悲啼笑,亦诗教之一助也。”且所录人物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妇孺皆知,利于广泛传播,既能娱情又能教化人心,统治者也乐观其成,不言之化,化若偃草。
4 结语
南宁市博物馆收藏的此件鼻烟壶,器型规整,纹饰清晰,质朴而内涵丰富,方寸之间人物形象跃然画面。闻烟的世俗配以曹大家的风雅,雅俗共赏。鼻烟壶曾经作为上层社会的奢侈器皿逐渐融入民间礼俗文化,走入了寻常百姓家,虽源于实用,但在传承过程中观赏性却逐渐高于实用性,成为浓缩中国古代传统艺术的精华。
参考文献
[1]朱培初,夏更起.鼻烟壶史话[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8.
[2]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卷二:火部:鼻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
[3]杨伯达.鼻烟壶——烙上中国印记的西洋舶来品[J].东方收藏,2011(3).
[4]张艳.清三代瓷胎鼻烟壶纹饰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4.
[5]赵汝珍.古玩指南[M].北京:中国书店,1984.
[6]虞蓉.“情深至淡”:班婕妤文学思想略论[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9).
[7]周能.《中国民间青花瓷画》人物图形研究[J].湖南考古辑刊,199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