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洪山区梨园小学 林 瑛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生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和当地社区的课程资源,自行设计开发的可供学生选择的多样性课程。从当前学校课程建设实际来看,大多数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都停留于行政指挥式的操作,没有进行学生需求的前期调查。如此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从学校课程哲学与学生需求来看,是很不成熟的,也是难以满足需要的。因此,做好需求评估,找准课程开发方向是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步骤。本文以武汉市洪山区梨园小学为例,通过对该校校本课程——情趣课程的需求调查,在了解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情趣课程是武汉市梨园小学的特色校本课程,已经实施了两年,但如何在新时期下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开发和完善情趣课程是本研究的重要目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其中,文化基础强调既要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又要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梨园小学正是将指向人文素养的“情”与指向科学精神的“趣”结合起来,提出了情趣课程。
为更好地把握现阶段学校情趣课程的实施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推动情趣课程的实施与发展,我们设计了《梨园小学情趣课程学生需求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包括课程开发的意义、课程选择倾向以及课程内容等,同时对18类情趣课程(“情”课程10类,“趣”课程8类)的学生喜爱程度进行评估,以期了解学生对校本课程的真实需求。
为使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本次调查对目前全校已经参与了情趣课程学习的四、五年级学生发放问卷,完成后统一回收。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28份,回收有效问卷326份,有效回收率99.4%。其中,男生181人,女生145人;四年级学生165人,五年级学生161人。
调查显示,有66.9%的学生认为“情趣课程可以学到更多东西,还会对原来的学习有帮助”,28.7%的学生认为在原来所学的一些文化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情趣课程的学习“虽然会占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不会对原来的学习产生影响”,4.4%的学生认为“可能会对原来的学习产生影响”。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开设的情趣课程持积极赞成的态度,但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对情趣课程的学习持保留意见。
从统计的结果来看,在列出的影响学生选择情趣课程的因素中,有92.2%的学生选择情趣课程主要是依据自己的兴趣,35.2%的学生会考虑父母是否同意,而考虑任课教师以及课程难易程度等因素的学生比较少。可见,在选择校本课程时学生兴趣是首位的,这也说明我们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进行学生的需求调查尤为必要。
表1:学生选择情趣课程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另外,在选择情趣课程时,超过一半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选择较为“理性”,还有43.96%的学生以兴趣为导向,认为“只要自己喜欢就选”,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是“家长说选什么就选什么”或“随便选一选”,由此可见,学生在选择情趣课程时较理性,完全顺从家长的情况会比较少。当然,从男女生在课程选择时的差异来看,女生在选课时超过一半的比率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几乎不会随便选,而男生则稍显随意些。
总体而言,在列出的多种能力中,学生希望通过情趣课程的学习所提升的能力分布较为分散,不具有较强的集中性与指向性。相较于其它能力,学生更希望通过情趣课程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46%)、创新能力(41.7%)、实践能力(37.7%)、动手能力(36.7%)及合作能力(33.6%)等,这些能力相对来说更具探索性和挑战性(见表2),而对于生活能力、表达能力、运动能力这些日常训练较多的能力需求相对要少一些。这就要求学校在情趣课程开发时一方面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还应因材施教,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表2:通过情趣课程,学生希望提升的能力
调查发现,在所列出的18类课程中,最受学生喜欢的课程前九位依次是:益智类(89.1%)、烘焙类(85.6%)、科技类(85.4%)、运动类(80.6%)、自然类(79.3%)、计算机类(79.2%)、绘画类(76.5%)、手工类(75.3%)、棋艺类(74.7%)等;受欢迎程度最低的为舞蹈类(42.9%),其次是戏曲类(45.0%),紧随其后的是主持类(51.5%)、外语类(52.1%)以及书法类(53.1%),其他课程均处于55%到70%之间(见表3)。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学校目前共开设了五门“情”类课程,分别为“多彩话筒”(主持类)、“笔歌墨舞”(书法类)、“ESL 秀场”(英语类)、“京韵梨园”(戏曲类)、“舞动尚享”(舞蹈类),无一例外均是学生不太喜欢的课程;而已开设的六门“趣”类课程,包括“二次方元”(益智类)、“STEAM”(科技类)、“妙笔生花”(手工类)、“篮跃摘星”(运动类)、“网络天下”和“百变乐高”(计算机类),却大受欢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通过进一步了解,我们发现,梨园小学是一个非常有情趣的学校,学校在京剧、书法、艺术社团方面都有独特之处和传统的优势,也正因为如此,学生对这些接触比较多的课程兴趣不太大,反倒是对那些接触比较少或是从没有接触过的课程更觉得新奇,这与小学生喜欢新奇事物的特点是相符合的。当然,另一方面,学校也需要反思问题所在,比如“情”课程的趣味性是否需要进一步增强,种类是否需要进一步增加,从而让学生具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表3:学生对各类课程的喜欢程度(%)
在进一步的调查中,当我们问到学生“还希望学校能开设哪些课程”时,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但主要有以下几类课程:一是学科知识类,包括阅读写作、历史、文化、生物、化学等;二是体育运动类,包括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自行车、射击等;三是动手实践类,包括园艺种植、陶艺、乐高、美食制作等;四是自然科学类,包括动物、植物、天文、地理等方面的课程,五是影视摄影类,如表演、电影、摄影等。此外,学生也希望学校能多开展外出实践活动,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学生列举的其他课程都与自身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是自己的兴趣爱好使然,另一方面与实际需要和为未来储备力量挂钩。这些充分反映学生真实需求的调查结果对我们进一步开发情趣课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课程在精不在多”近年来已愈来愈成为教师追求的目标,高质量的课程能让学生受益匪浅。调查中发现有少部分学生在参加情趣课程之后,并不确信是否对自己的学习有所帮助,而且一直以来被大多数学校津津乐道的“人文素养”类课程并未受到学生的青睐,学生所期望开设的课程种类繁多、却多不在开设之列。这表明课程的开设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已开设的课程质量有待提高。打造精品课程,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所在,一方面加强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资源的整合,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真正推进情趣课程的开发,提升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
丰富多样的情趣课程作为核心素养的载体进入学生的视野,如何科学合理安排课程要基于学生的需求。学生更希望通过情趣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学习、创新、实践、动手及合作这些更具探索性和挑战性的能力。核心素养本身包含着不同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又被认为是其本质与核心。因此学校在开发课程时既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又不可忽视因材施教,这就对课程类型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学校开展的“情”课程需结合学生的需求,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趣”课程覆盖面还需进一步加大,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需明确,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使学生“获得”,最终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在学生。因此,有必要调整课程的类型,只有“情”、“趣”搭配得当,学生才能更全面的发展。
“核心素养”目标的提出,启示我们当今教育不能一味追求成绩,要将重点放到育人为本的观念上来。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合理的选取情趣课程,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的权利,在其需要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指导。同时要求老师的授课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和参与性。课程开发应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为了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而不敢改变、不愿改变,要基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来开发和实施情趣课程,充分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
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增加几门课那么简单,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的需求,不断改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类型的需求,如何最大限度地做到因材施教,是学校课程开发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