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下穿地下管沟施工影响案例分析及其控制研究*

2018-06-27 09:43王婉婷王尉行李谷阳李晓亮徐前卫孙梓栗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管沟热力管片

王婉婷 黄 杉 王尉行 李谷阳 李晓亮 徐前卫 孙梓栗

(1. 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804, 上海; 2. 中铁五局电务城通公司, 410205, 长沙//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

盾构施工对周边地下管线的影响不容忽视。为研究隧道施工对地下管线沉降变形的影响,文献[1-3]采用了基于有限元软件的数值分析法,文献[4-5]采用了基于地基沉降槽曲线的理论解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盾构开挖引起的周围土层差异沉降,是导致地下管线损坏或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根据文献[6-11],影响管线变形的主要因素包括管线与隧道的相对位置、管线的弯曲刚度和土体的强度。相对而言,管线本身参数(除管材、直径外)对其沉降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土质及盾构施工参数对管线沉降的影响较为显著[12]。

本文结合北京地铁8号线盾构穿越地下热力管沟和污水管沟的工程案例,采取有限差分软件模拟分析左、右线盾构施工对地下管线的影响,并依据数值计算结果提出适合本工程的施工控制措施,从而指导本工程的顺利实施,并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1 工程概况

北京地铁8号线天桥站—永定门外站区间盾构隧道直径为6.4 m,设计起点里程为K33+380.648,终点里程为K35+018.019,全长1 637.371 m。盾构在里程K33+395处下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热力管沟和污水管沟。热力管沟距盾构始发端仅15.40 m,埋深5.28 m,截面尺寸为2.60 m×2.30 m,距离盾构隧道顶部仅2.70 m。污水管沟埋深1.97 m,截面尺寸为1.10 m×1.70 m。热力管沟、污水管沟与盾构隧道的关系如图1~2所示。

图1 地下管沟与隧道平面关系示意图

盾构隧道在下穿热力管沟处的埋深为10.84 m。土层由上而下为人工堆积层(杂填土①层、粉土填土①2层)和一般第四纪冲洪积层(粉土③2层、粉质黏土③层、粉砂-细砂③3层、粉土④2层、卵石⑤层、粉质黏土⑥层、卵石⑦层、粉质黏土⑥层、卵石⑦层、卵石⑨层)。

图2 地下管沟与隧道立面关系示意图

隧道洞身主要穿越地层为粉细砂层③3和粉土层④2,上覆粉细砂和粉质黏土,下卧卵石层,地质环境较差。因此,该处盾构下穿地下管线被施工方列为环境一级风险源。各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根据水位勘察结果,该段盾构位于地下水位以上,处于全断面无水状态。

表1 土层物理力学参数表

2 盾构下穿热力管沟施工模拟

2.1 建立计算模型

盾构下穿热力管沟施工的计算模型如图3所示。隧道与地下管道位置关系如图4所示。计算模型水平边界长63 m,竖向边界长36 m,纵向边界长30 m。地基土、管片和注浆层均用实体单元模拟。

图3 隧道下穿地下管沟计算模型图

图4 隧道与地下管线空间位置关系图

其中,地基土采用Mohr-Coulomb弹塑性模型,管片和注浆层采用各项同性弹性模型。热力管沟与污水管沟选用shell单元模拟。

计算模型的竖向边界约束水平位移,水平底部边界约束竖向位移,顶部是自由面。土层、管片、注浆层及管道的计算参数如表2~4所示。

2.2 模拟施工过程

模拟施工先开挖右线隧道,待右线隧道开挖完成后再开挖左线隧道。左、右隧道长30 m,分10步开挖。对盾构开挖面施加荷载来模拟盾构对掌子面的支撑力,把管片实体赋予管片弹性单元计算参数模拟安装衬砌,考虑注浆压力及浆液强度变化过程,注浆压力施加在注浆层实体上,由初始压力减小到0,注浆层强度由0增加到最终强度。隧道开挖面顶部和底部的支护压力按水平静止土压力计算,分别为74.29 kPa和155.38 kPa。盾构注浆压力采用现场施工数据200 kPa。

表2 土体弹塑性单元计算参数

表3 弹性实体单元计算参数

表4 结构单元计算参数

2.3 分析计算结果

2.3.1 土体竖向位移

盾构施工所引起的地表竖向位移最大值如表5所示。地表隆起变形允许值为10 mm,沉降变形允许值为30 mm。可见,选用的支护压力及注浆压力是比较合理的。

表5 隧道施工引起的竖向位移最大值统计 mm

2.3.2 管线变形

图5为左线掘进过程中热力管沟最大沉降值、最大隆起值和差异沉降值的变化曲线。随着隧道掘进,热力管线整体呈向下沉趋势,其最大沉降值也逐渐增大,最大隆起值逐渐减小,差异沉降值变化不大。管线最大隆起值为6.71 mm,最大沉降值为5.02 mm,均小于管线最大竖向允许变形值(45.00~55.00 mm)的要求;管线最大差异沉降变形9.02 mm,也小于10.00 mm的允许值要求。

图5 左线掘进过程中热力管沟的最大变形值

左线掘进完成后,热力管沟与污水管沟的最终变形如图6所示。由图6可见;热力管道中间下沉,两端翘曲,产生了不均匀沉降,且最大沉降值为5 mm,最大隆起值为4 mm,不均匀沉降差为9 mm;隧道施工引起的污水管沉降较均匀,约为4 mm,且量值较小。

图6 热力管沟与污水管沟最终变形

3 控制措施及监控方案

3.1 施工控制措施

由仿真计算结果可知,地层和管道的变形虽仍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但局部管道变形值已接近控制值。因此,施工时应采取适当的变形控制措施。

(1) 严格控制盾构机推进压力和出土量,保持盾构土仓内外压力平衡,保证盾构匀速、连续地掘进,尽量避免盾构变速推进,以免对前方和周围土体造成过大扰动。

(2) 推进过程中,当推力偏大时,可在盾壳外侧加注膨润土,以减小盾体与土层间的摩阻力,从而减小盾壳通过时的上部土层变形。

(3) 为保护管沟,可对盾构隧道外侧土体进行加固。加固范围如图7所示。

(4) 施工采用了二次探孔注浆及管片加强工艺。二次探孔注浆,即利用加强衬砌环管片(管片主筋由C 20钢筋增强至C 22)的吊装孔及新增注浆孔,通过打设钢花管进行管片壁后注浆。每环加强衬砌环管片的吊装孔及新增注浆孔共有16个,沿圆周均匀布置。在隧道拱顶外1.5 m范围内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其浆液配比同二次补浆浆液配比,即水:水泥=1:1(质量比),水泥浆:水玻璃=1:1(体积比)。注浆压力为0.5~0.8 MPa。

图7 加固范围示意图

3.2 监控方案

(1) 监测点布置。图8为热力管沟附近监测点布置示意图。这些监测点主要监测隧道周围1倍埋深范围内的地下管沟沉降及差异沉降、管侧土体沉降值。

图8 监测点布置图

(2) 监测标准。地下管沟与地表沉降的累计变化量应小于20 mm,沉降速率应小于2 mm/d,差异沉降应小于0.25%。

(3) 监测结果。图9为左、右线盾构施工完毕后,热力管沟上各测点的竖向变形值。受隧道开挖影响,最大隆起值和沉降值分别为4.4 mm和5.6 mm,满足施工控制要求。此外,热力管沟中间下沉,两端翘曲,产生不均匀沉降,且不均匀沉降值为7 mm。这与数值模拟结果相似。

4 结语

本文结合北京地铁8号线双线盾构下穿地下热力管沟和污水管沟的工程实例,通过有限差分数值分析软件对盾构施工全过程进行动态模拟。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虽然盾构开挖引起的土层和管沟变形在施工允许范围内,但局部管沟变形值接近控制值;随着盾构的开挖,靠近盾构的热力管沟中间部分下沉幅度大,远离盾构的两端下沉幅度小甚至向上隆起产生不均匀沉降。因此,结合该工程的现场实际情况,采取了二次探孔注浆及管片加强工艺等施工控制措施,最终有效控制了隧道上方热力管沟和污水管沟的变形。现场监测结果显示,地下管沟的最大沉降量只有5.6 mm,不均匀沉降值为7 mm。满足施工要求,且与模拟计算结果吻合。

图9 盾构施工结束后热力管沟监测点位移值

[1] 王晓锋. 超大直径盾构下穿地下管线的变形及其安全控制研究[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4(1):169.

[2] 李璐. 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地下燃气管线的影响规律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12.

[3] 陈俊羽. 盾构隧道施工对既有管线的影响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 2016.

[4] 洪琦. 盾构隧道施工对既有管线影响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 2012.

[5] 任强. 北京地铁盾构施工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研究[D].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 2010.

[6] 魏纲, 崔程虹, 张鑫海,等. 基于统一解的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下管线竖向位移计算[J]. 隧道建设, 2017(6): 655.

[7] Vorster T E B, Klar A, Soga K, et al. Estimating the effects of tunneling on existing pipelines [J].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05, 131(11):1399.

[8] Karakus M, Fowell R J. Effects of different tunnel face advance excavation on the settlement by FEM [J]. Tun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2003, 18: 513.

[9] 高丙丽, 任建喜. 盾构始发井施工对周围管线的变形影响规律及其控制技术[J]. 现代隧道技术, 2014(3): 193.

[10] 吴为义. 盾构隧道周围地下管线的性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8.

[11] 王洪德, 崔铁军. 厚硬岩层盾构隧道施工对地下管线影响分析[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3(2): 333.

[12] 王雨, 徐锦斌, 王凯旋, 等. 隧道下穿引起地下管线下沉的主控因素分析[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4(1): 39.

猜你喜欢
管沟热力管片
热力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因素及解决
热力站设备评测分析
管片拼装技术研究
盾构管片封顶块拼装施工技术研究
城市地下综合管沟工程建设问题及解决对策
基于石灰石岩性的超近距管沟爆破试验研究
地铁管片表面龟裂产生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城市地下综合管沟工程建设问题及解决对策
周六福520爱跑节1000人登陆西安城墙 热力开跑
地铁盾构管片受力分析及管片破损的控制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