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艺术在地铁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2018-06-27 09:42金旭东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设计图空间设计示例

金旭东

(1.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200237,上海;2.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软件与艺术设计学院,210031, 南京//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

1 构成艺术综述

1.1 构成艺术与构成形式法则

构成艺术是现代设计的重要观念,不是具体指特定的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设计,主要是通过对造型设计中的外形、色彩、空间结构和材料等元素特征具体分析,运用不同的形式法则和构成美学原理相结合的组织原则,对其形式语言的表达进行深入研究。构成艺术是研究视觉审美的设计问题,掌握形式美法则,比较颜色与造型的协调关系,设计新的构成艺术形态[1]。构成形态都需要遵循现实或理念图形为设计载体的原则,把握共同的特征,设计出符合美学法则的构成艺术。

蒙德里安认为,普遍的美不具有形式的特征,节奏和韵律是形式内在关系的基本法则,也是形式相互关系的作用方式[2]。形式美法则是指具有对比与调和、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的构成艺术[3]。运用这些形式法则规律,针对各种造型结构及材料属性进行构成艺术表达。因此,构成艺术超出视觉语言所表达的审美形式,更多体现在设计实践之中。

1.2 构成艺术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

构成艺术的形成与现代应用设计密切相关,更多艺术形式在建筑、人文景观等设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将构成艺术应用到生活实际中才能发挥出其艺术成效和特殊功能。伴随着人们审美意识和审美标准的提升,单纯技术或艺术形式的表现已脱离了实际生活,只有综合运用构成艺术形式,丰富构成艺术体系,才能引领时代审美潮流和趋势。

在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应用实践中,抽象的构成艺术形态和造型审美相融合的表达形式,使得建筑空间具备个性化人文特征和塑造建筑室内空间的独特魅力。设计示例见图1。

2 构成艺术与地铁空间设计的相互关系

地铁空间的构成艺术正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其构成元素与表达的构成形式,以独特的设计思维模式作用于特殊空间的结构形态,追寻具有构成元素之间艺术属性的共同特征。从地铁空间设计角度出发,地铁空间设计不仅能够满足人们视觉上的愉悦,还要能够满足功能性和审美性的和谐统一。

a) 设计图例1

b) 设计图例2

2.1 地铁空间设计形态适合运用构成艺术

利用和开发好城市地下空间,创建和谐文明的地铁空间环境,以满足城市居出行和生活需求。作为地铁空间设计师来说,要选择合适的构成形式、造型元素以及施工方法,表现地铁空间设计多元化艺术形态。设计示例见图2。

a) 设计图例1

b) 设计图例2

从构成设计角度看,由平面到立体空间的转变,需要从地铁车站空间内部以及各个衔接界面之间进行总体设计。车站站台空间是乘客垂直、水平、斜向穿行的换乘以及候车的主要场所,在垂直方向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换乘的便捷性;从空间角度进行设计,要赋予地铁空间视觉变化效果。对于多层地铁空间来说,受到空间结构制约和经济因素的影响,空间设计以立体化复合形式展开,空间形态及其室内空间可调节功能比一般地面建筑要小。在不同水平方向的地铁空间设计中,通过界面装饰的构成变化区别不同功能的空间结构,借助构成艺术交错表现手法,利用上下连通的楼梯贯穿空间的顶板,让空间具有通透的连续性和视觉识别性。

2.2 构成艺术形式美与地铁空间设计

设计具有社会行为特征,离不开表达美。构成艺术所表现的形式美,已成为一种时尚个性的追求。构成艺术所承载的美学原理能让广大的消费者买单。构成艺术形式美法则作为功能与形式表现的协调原理,能够促使设计与美学和谐统一。

在地铁空间设计中,处理好均齐与均衡的空间关系,准确把握形式法则,能够起到视觉稳定作用[4]。在地铁空间设计中,也力求从纹样的大小、形状的变化、材质肌理和色彩个性等方面达到视觉平衡,利用隐形杠杆判定上下及左右空间的视觉均衡性和稳定性。

在地铁空间设计中,可利用不同材质的相同属性,营造空间韵律感和节奏感,使得地铁空间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满足空间结构的形式美法则[5]。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音律最为讲究的确是韵律和节奏,空间设计也是如此。韵律形式是将多个造型元素集中组合,传递出宛如乐曲的统一乐章和性格特征,有序的空间韵律和节奏感会带给人以形式美感。设计示例见图3。

a) 设计图例1

3 地铁空间设计与空间构成艺术应用

地铁车站是整个地铁系统设计中的重要路径窗口,其空间设计更能体现现代技术与建筑结合的状态,对于提升地铁系统的形象和内涵至关重要。地铁公共空间设计应在配合美化城市环境、塑造城市名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6]。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出现,为空间构成艺术应用带来无限遐想和创意。从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斗拱结构,到古罗马时期的混凝土拱圈,一直发展到现代钢架结构、网架结构、悬索结构、薄壳结构和膜结构等新型建筑结构工艺,独特的构造技术创建新的空间,形成全新的构成艺术形态。梁思成先生说过,凡一座建筑物皆因为其材料而产生其结构法则,更因此结构而产生器形式上之特征[7]。设计示例见图4。

3.1 挖掘构成艺术造型要素内涵及造型表现力

地铁空间设计更多的是以点、线、面、体块、色彩、材料等为设计元素,运用静态或动态的构成形式表达地铁空间的文化内涵和审美风格[8]。从地铁空间设计视觉艺术和实用功能分析,挖掘构成艺术造型要素的内涵进行设计,根据美学特征去表达地铁空间设计艺术形式,具有不同目的和意义。譬如建筑大师柯布西埃所表现的钢筋混凝土具有粗犷的个性特征,而设计大师安藤忠雄却将混凝土特质表现得更为精巧细腻。加拿大蒙特利尔地铁车站设计中多用常见材料创造出更具魅力的空间环境,见图5。

a) 设计图例1

b) 设计图例2

a) 设计图例1

b) 设计图例2

3.2 合理运用构成结构构件表达地铁空间的秩序感

构成艺术形式通常借助造型本身材料特性在空间结构中营造人文氛围。地铁车站空间中的诸多结构构件,能够充分体现构成艺术在结构技术的创新和新材料的综合应用表达。将结构构件作为装饰构件是现代设计师们常用的表现手法,既能发挥出结构构件的表现力,又能融合结构艺术的感染力,让地铁建筑空间更具实用价值。如:地铁车站利用钢筋混凝土梁分割空间区域,丰富空间的变化;利用层层下降的粗壮拱梁、灯光元素点缀修饰,塑造出空间层次感,达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体现力与美的空间艺术形态,同时能够贯穿整个地铁车站空间,增强了空间的方向感。设计示例见图6。

a) 设计图例1

b) 设计图例2

3.3 地铁空间界面形态设计及其法则

地铁空间界面设计是造型要素的重点。其与乘客接触最为紧密和直观,也更能表现界面主题特征。界面设计要充分考虑结构造型形态、界面材质、材料属性与色彩设计等,运用界面结构造型特征体现形式美感,突出地铁空间的构成艺术形式。地铁空间界面设计的标准化是指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建立标准,使地铁空间获得最佳秩序,构成新标准单元独立形式[9]。

从地铁空间界面装饰看,地铁车站内部空间分为顶面、墙面、柱面、和地面4个主要区域,按照标准化设计原则,各区域按照模块化进行建设,能够提高设计效率,缩短成本节约时间,也更易于维护。地铁车站空间工程项目较为复杂,涉及土木工程、消防、暖通空调、水电、装修等专业施工程序,各项目施工环节和装饰相互联系。因此,在地铁空间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专业施工程序与装饰界面之间的协调关系,并考虑装饰效果是否受到影响。模块化设计需要考虑彼此衔接的施工过程,同时应充分考虑终端设备的不同模数要求、模块系统的兼容性和艺术形式的连接,实现各界面设计的有机融合。地铁空间界面的具体设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顶棚设计:为了增强空间的即视感和宽敞度,拓宽空间高度,在地铁空间设计中,多采用不规则曲面、倾斜的或弧形顶面造型,结合空间格局高低错落;再辅助以灯具照明,利用灯光反射来限定空间或拓展空间,起到引导视觉方向的作用[10]。设计示例见图7。

(2) 墙面和柱体装饰:地铁空间墙面设计有着强烈的导示功能,通常采用条状造型线条元素来拓展空间的比例,墙面的设计更加简洁明快,也降低了空间压迫感。柱体作为地铁空间中点元素的主要载体,根据不同空间特征对其造型形态、色彩搭配以及材质肌理进行设计,使柱体融入整个地铁空间环境。设计示例见图8。

a) 设计图例1

b) 设计图例2

a) 黑石礁站

b) 星海广场站

(3) 地面装饰:地铁空间中一般采用具有防滑性能的地砖铺设,地面铺装设计应着重考虑不同功能区域的色彩对比,图案选择应为连续性纹样,既富有美感又起到人流导向作用。设计示例见图9。

a) 设计图例1

b) 设计图例2

(4) 楼梯、自动扶梯和坡道:作为地铁车站垂直交通空间中的动态因素,楼梯、自动扶梯和坡道不但能够丰富空间层次感,而且还能够缓解地铁空间的封闭感。因此,在地铁空间设计中,应尽量运用动态元素来创造动态空间构成效果。设计示例见图10。

4 结语

在地铁空间设计中,构成艺术正以其强烈的现代设计理念和独特的造型语言诠释着空间设计的艺术魅力。构成艺术应用在地铁空间设计中,高度表达抽象艺术形态的构造规律和形式美表达。地铁空间是兼具地上外部体量和地下空间的双重特征,是地铁建筑设计的二次开发,地铁空间设计综合运用地铁空间组织、界面设计、色彩运用、灯具陈设、标牌标识等因素,营造地铁室内空间环境氛围。只有真正地将构成艺术应用到现代设计中,才能准确表达出构成艺术的重要功能和审美艺术。

图10 地铁站楼梯、自动扶梯及坡道设计

[1] 王瑞华.构成艺术的产生与发展[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5(5):123.

[2] 王鹏.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M].上海: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3] 陈瑞林.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史[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4.

[4] 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79.

[5] 邬烈炎.构成教学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8.

[6] 余琪.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的建构[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7] 陆伟荣.日本的构成教育[J].中国美术教育,1998(4):4.

[8] 辛华泉.形态构成学[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4.

[9] 休·科利斯.现代交通建筑规划与设计[M]. 孙静,段静迪,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66.

[10] 耿永常,赵晓红.城市地下空间建筑[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1.

猜你喜欢
设计图空间设计示例
太庙历史文化展设计图、非洲木雕展设计图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设计图失窃案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