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丽君,肖飞云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一总队,湖南 长沙 410000)
良田区位于千里山—荷花坪—骑田岭多金属成矿带的中段,五盖山加里东隆起带和印支凹陷带的过渡交接部位,区内地层岩性有利,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蚀变矿化面积广,多元素化探异常值高,浓集中心明显,具备寻找与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的接触交代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见图1)。
图1 区域地质略图
区内地层出露泥盆系上统佘田桥组、锡矿山组;石炭系下统孟公坳组、石磴子组、测水组、梓门桥组和中上统壶天群。主要为碳酸盐性地层,为寻找接触交代型钨铅锌多金属矿床提供了条件[1]。
矿区区位于五盖山倒转背斜西翼,整体为一北北东向单斜构造,次一级褶曲和断裂构造发育。
褶曲:区内地层主要倾向95°~130°,倾角20°~75°,局部倾向北西西,因之组成对称平缓小褶曲。
断裂: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北北东向、南东东向、北东组断裂。
北北东组:断层走向北北东,倾向南东,倾角50°~70°,多与岩层走向相近,属张扭性断层。断裂破碎带发育,局部为岩脉填充,破碎带及旁侧见硅化、矽卡岩化、铁锰碳酸盐化等蚀变,并伴有铜、铅、锌、钨、锡矿化。往北与荷花坪矿区含矿构造F104、F106、F108相连,是区内重要的导岩、导矿和容矿构造。
此类断裂有F1、F2、F3、F4、F9等,其中以F3、F9为代表,见有破碎带,并有矿化。F9:走向北北东,倾向南东,倾角50°左右,局部变陡,规模较大,分布于工作区桥头村以北地段,工作区内可见延伸长大于2500m,属压扭性质。断层破碎带宽约20m,地表见多处铜、铅、锌等矿化[2]。
南东东组:走向南东东,倾向南,倾角65°~75°,属张性断裂,断裂破碎带发育有含矿石英细脉,但矿化相对较弱,为区内容矿构造之一。
北东组:走向北东,倾向南东或北西,倾角60°~80°,属压扭性断裂,断裂破碎带见石英脉填充[3]。
工作区内地表见花岗斑岩小岩体5处,主要分布于工作区南西角茶山板及F110东段,呈小岩株、岩豆状产出,大小0.001km2~0.01km2。
图2 良田矿区物探异常图(1:2.5万)
11/ZK1孔深部见隐伏花岗岩体,其接触带有矽卡岩矿化,ZK1601孔深部516.50m见矽卡岩,其深部亦可能存在隐伏花岗岩体。隐伏花岗岩体蚀变强,其接触带矽卡岩中有W、MO、Bi等矿化,故认为隐伏花岗岩体,可能是本区成矿的母岩。
矿区内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矽卡岩化、黄铁矿化和大理岩化等。
硅化:矿区范围内均有分布,在构造发育处,硅化尤为强烈。
矽卡岩化:在ZK1601孔见到四层矽卡岩,为透辉石矽卡岩,产于0m标高以下,最厚大于15m。
黄铁矿化:主要沿裂隙、石英脉边缘呈浸染状、小团块状分布于岩石中。
大理岩化:主要分布于岩体接触带的碳酸岩中,发生重结晶现象的同时伴随着褪色化。
本区1/2.5万磁测资料,在骑田岭岩基东北边缘外带,由桥头至邓家塘之间,出现一个区域性的低缓正磁异常,范围约20km2,强度为100γ~150γ,其北侧相应伴有50γ的负异常(见图2)。
据航磁资料,骑田岭花岗岩具有中等磁性,故推测该低缓区域磁异常为隐伏花岗岩体所引起,在正磁异常的北侧及负50γ等值线以南约30km2范围内,地表分布有二十余处小岩体,表明区内岩浆活动频繁。
而在桥头处出现的局部正磁异常,则反映了深部岩体的窿起分支。
11/CK1孔在800m以下已揭露到其窿起部位;在上宇至桥头之间,由于负50γ等值线产生明显向北弯曲的畸变,故推测亦属隐伏岩体窿起所致。
据以往化探次生晕资料,在项目工作区桥头矿段存在Pb、Zn、W、Cu、Sn、Mo、Bi、As、Ag等多元素组合异常,以Pb、Zn、Cu、Ag为主,主要沿F9断层带分布,呈南北走向,长大于5000m,异常中心明显,峰值高,各元素的最高值分别为:Pb>1000×10-6ppm、W>300×10-6ppm、Cu=300×10-6ppm、Zn>1000×10-6ppm。
矿化主要有石英脉型、矽卡岩型、断裂破碎带型。
地表仅发现矿化,Pb、Zn矿主要在锡矿山组第二层(D3x2)泥质灰岩中,在孟公坳第一层也有所反映。呈细脉状产出,含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白钨矿。
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其矿化范围,北起上宇,南至看牛坪,西竹园里,东至京珠高速良田服务区,其长约2.5公里,宽约1公里。
这些含矿石英脉,脉厚数毫米至数厘米,脉长数米或更短,稀疏分布且不连续,即使个别密集处,一米内有5~6条细脉,但也无工业意义。
细脉可以归纳为两组。一组走向80°,倾向170°或350°,倾角36°~68°;另一组走向120°~140°,倾向NE或SW,倾角45°~76°;两组小脉呈角度相交,其夹角30°~60°。
通过钻孔的深部验证,证实含铅、锌、钨石英脉不但在地表存在,而且在深部锡矿山第二层和孟公坳第一层内仍然发育。
特别是ZK001、ZK002、ZK801、ZK802孔内,含矿石英脉很发育,反映的范围与地表出露的范围吻合。含矿情况除Pb、Zn、Ag、Cu、Wo3外,还有Mo、Bi。石英脉的厚度一般不大,与地表近似,在钻孔内由于产状陡,局部假厚度可达2米以上。
锌以铁闪锌矿呈团块状或浸染状产于石英中,方铅矿、黄铁矿与闪锌矿共生。
图3 良田矿区矽卡岩型矿体控制分布图
Ⅰ矿体:赋存在F9断层破碎带中,由ZK001、ZK002、ZK802、ZK801、12/CK1控制。矿体呈板状或似层状产出,产状与F9断裂的产状基本一致,矿体倾向110°左右,倾角50°~71°,矿体走向长400m,倾向长250m,赋存标高130m~-218m。
矿体厚度0.77m~2.75m,平均厚度1.26米,矿体平均品位Pb 1.274%、Zn 1.96%、Ag 67g/t、WO30.186%、Mo0.027、Bi 0.224%,单样最高品位Pb1.735%、Zn 3.60%、Ag 139g/t,矿体品位变化系数Pb 73%、Zn 80%。
Ⅱ矿体:赋存在F9派生的F9-1破碎带中,由8/ZK801、12/CK1控制。矿体呈板状或似层状产出,与F9-1断裂的产状基本一致。矿体倾向110°左右,倾角50°,矿体走向长100m,倾向长100m,赋存标高26m~-176m。
矿体厚度1.79m~1.12m,平均厚度1.46m。矿体平均品 位Pb0.616%、Zn1.374%、Ag21g/t、WO30.171%、Bi 0.508%。单样最高品位Pb0.72%、Zn1.14%,矿体品位变化系数Pb49%、Zn18%Ag35.37g/t、WO30.15%、Bi 0.44%。
矿区位于南岭东西向成矿带中段北缘与耒(阳)-临(武)南北向成矿带南端交汇部位的坪(黄沙坪)-宝(宝山)矿田东部,有炎陵-郴州-兰山北东向基底深大断裂通过本区。
岩浆活动为元素富集成矿提供物质来源和动力,深大断裂为成矿元素的运移提供通道。
断裂构造是本区矿床的主要构造控制因素,它既是矿液运移的通道和活动场所,也是矿体赋存空间,并控制着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及空间位置。因此,断裂构造是本区成矿的主导条件。
矿区内矿体呈板状或似层状赋存于北北东组F9破碎带中。硅化、黄铁矿化、大理岩化等围岩蚀变是本矿区矿化富集指示。
本区的位于骑田岭岩体北东角,地表出露有花岗斑岩群,深部(11/ZK1)有隐伏花岗岩体,岩体中Li、Be、Rb、Cs、Nb、Sn、W、F、As、Sb、Pb、Zn、Cu等元素为克拉克值的数倍乃至数十倍,一方面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另一方面为成矿提供了热动力,便于成矿物质迁移、交代及充填等。因此,岩浆岩是本区成矿的先决条件。
通过分析区内现有资料,矿区是以铅锌钨银铋为主、并伴生有铜钼的多金属矿床,深部锌钨钼铋矿品位有变富趋势。根据矿物组合特征,初步认为本区矿床属于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根据矿区地质特征,找矿标志有如下几点:
(1)根据本矿区赋存特征表明,在矿体的上下盘均有含矿石英脉分布的特点,故含矿石英脉的出现可作为直接的找矿标志。
(2)矿区内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矽卡岩化、黄铁矿化和大理岩化等。其中硅化、矽卡岩化、黄铁矿化可作为本区的找矿标志。
(3)本区选用了视电阻率联合剖面对查明含矿断裂去的了一定的效果,说明视电阻率的异常可作为间接的找矿标志。
(4)根据邻区化探Pb、Zn、W、Cu、Sn、Mo、Bi、As、Ag等多元素组合异常与矿体关系密切。多元素组合异常的存在同样可作为本区间接找矿标志。
矿区矿床属以铅锌钨铋为主的多金属矿床,认为重点要针对深部隐伏岩体接触带矽卡岩型矿体进行深部追索,在矿区北部荷花坪,已探明多处该类型铅锌钨铋矿点,并进行了民采,在矿区较大的找矿前景。
矿区构造控制程度不够,北北东组断裂除F9深部有工程控制外,其余如F1、F2掌握的情况甚少,还可以加强控制,为深部矽卡岩型矿体提供线索。
[1]杨彰琪.湖南省郴县良田矿区评价报告,1978~1981.
[2]资丽君.湖南省郴州市良田矿区铅锌矿普查报告,2010.6.
[3]吴南川,邓亮明.湖南郴州长城岭—尖峰岭地区锡多金属远景调查报告,20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