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凯荣|文
“抢人大战”方兴未艾。天津在这次人才战役中来得最晚,却最抢戏,5月16日“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放宽对学历型人才、资格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创业型人才和急需型人才的落户条件发布不到24小时,30万人申请落户天津,系统一度瘫痪。各省市的人才落户门槛一降再降、买房打折、租房补贴、项目资助、一次性奖励等等优惠政策,正成为吸引人才的“抓手”。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不可否认,各地重视人才,纷纷向人才示好,这场白热化的“抢夺战”中,人才是最大最直接的受益者。
政府用优厚待遇“引得凤凰来”的吸引人才模式看似立竿见影,但比抢人更重要的是留人,要让人才站得住脚,稳得下心。如果说抢人是第一步,那接下来各省市、各企业在留住人才上应有更给力措施。东北师范大学此前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发展报告》显示,毕业生就业选择最看重的因素前五位分别是发展前景、薪酬待遇、兴趣爱好、工作稳定和工作地点。可见,激励性引才政策虽然能产生吸引力,但人才选择何处栖身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笔者认为,“抢人大战”应回归理性,而不应成为一场抢户口、争房产的“闹剧”。留下人才的关键因素是城市的发展潜力和企业人才成长机制的塑造。企业提供更优质的就业创业机会、公平的竞争机制和畅通的上升渠道是强化人才驻留必不可少的方式。政府则需要为人才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高效的行政能力、安全放心的法治环境,还有教育、医疗、社会保障......
我国的有色金属工业正从大国到强国发展,从过去的拼产业、拼政策、拼规模,转化成拼人才、拼技术、拼管理的新发展阶段,正需要大批能人将士。有色金属企业要趁势抓住此次红利政策的机遇,制订适合有色人才的成长方案,充分利用企业、高校以及知名专家学者等各方资源广纳贤才,树立人才意识,立足人才发展的时代性,坚持人才管理的开放性,培养人才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希望这次人才之争,“伯乐”真正找到“千里马”,“千里马”也都能获得尊重,获得挥洒能力的舞台,实现人才与企业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