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写作,借助绘本教出精彩

2018-06-26 12:10何捷
新教师 2018年4期
关键词:小孩口语绘本

何捷

【编者按】与传统教材相比,绘本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多元智能培养等方面有着优势。教师如何在遵循课程标准、深度解读教材、摸清学生学情的情况下,开发与应用教学绘本呢?本期语文、数学、英语专题合辑围绕“小学阶段教学绘本开发与应用”这一话题,将绘本理论探讨与绘本教学相融合,探索绘本教学的多种样态和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表述: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同时,《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部分中也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可见,《课程标准》不但允许用,更准确說是鼓励、主张发挥教师用教材教的创造性,开发新教材,拓展学习语文的时空,同时注重让语文回归生活。有了《课程标准》为依据,用绘本教学天经地义且顺理成章。

一、绘本教学的益处

从能力发展观来看,用绘本教儿童写作,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极为有益。

1. 觉察力。借助绘本培养觉察力,不仅仅是观察画面,读一两句文字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对故事情节的发现,对画面细节的捕捉,对前后页面关系的联想,整个绘本的读写实践过程中,认知的成长也会带来心灵感受的变化。这一切才是对写作有益的觉察力。

2. 表达力。借助绘本叙述故事情节,或是结合绘本做各种不同类型的表达训练,这是较为常见的能力提升练习。绘本的画面、故事、文字的合奏,让叙述和表达变得有趣、有味、有意义。每次的表述都带有故事情节,都具有情境体验,都拥有故事特有体式语言,高频反复训练,小孩很快会成为故事高手。不论是全新的自主创编,还是结合原件的复述、添加、删改等,绘本都提供了最为详实、可感、鲜活的范例,提供最具活力的启发动力。在针对绘本进行的各种欣赏与表达练习过程中,能明显感觉儿童的写作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得到了提升,在大量的练习后,这种能力提升的结果集中体现在表达水平的提高上。

3. 选择力。小孩无话可写,不是缺乏素材,仅是缺乏对海量素材的选择。绘本的引导,让选择成为简单、快乐,个性十足的事。阅读画面美好的绘本,潜移默化地学习择美;阅读情节曲折的绘本,选择学写故事的情节安排;阅读温情馨香的绘本,选择感人的平凡细节;阅读幽默夸张的绘本,选择用创意为同伴带来快乐。读什么就选什么,阅读影响着写作选择,让选择变得有针对性、有品位、有个人的思想倾向。绘本《我最想做的事》打动无数人。很多小孩阅读后才知道,原来每个人的梦想都不相同,但实现梦想需要付出的努力是相同的,梦想实现后的喜悦是相同的。结合绘本阅读,鼓励小孩回忆并选择自己的梦想故事,不论大小,不管高低,只要“真实”的梦想实现经历,都能作为素材。小孩在写作前再次阅读,了解他人的梦想实现经历,联系自己的实际,选择那些“需要经过努力”的梦想来写,在写作前的思考和选择就决定了文章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4. 想象力。想象对写作教学的意义之重大不需赘言,然而,没有什么比用绘本教写作更能带来想象的快感了。写作能直面儿童内心世界,绘本就是深入童心的通途。因为儿童在绘本中接触到的不仅仅是故事情节,不仅仅是感受精美的视觉效果,更是在画面和故事的激活下,开启想象的无限可能,自觉体会蕴藏于绘本间的人生哲理。绘本是由图画符号系统和语言文字系统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儿童文学载体,同一般以文字为主的文学作品相同,绘本的意义生成也是多元、开放的。绘本的图画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真实存在事物的如实描绘,所表述的意义往往不是读者直接看上去的样子,而是隐含着更为复杂多样的内容和意义,这就需要阅读的时候加入自己的体验和理解,调动起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主动去填补空白,在与图画和文字的交流对话中,主动地建构意义,最终完成阅读和写作。在结合绘本读写的过程中,能主动产生各种思维,做各种尝试,诸如:猜想、推理、批判、赞扬、续编、模仿、扮演……用想象让绘本故事得到无限延展。

二、绘本教学的几种尝试

从写作的内容与形式看,用绘本教儿童写作,可以多种尝试。

1. 借助绘本,进行仿写。绘本中的语言简短精练但构思巧妙,结合具体的画面与故事,表达精准且细腻。这是最佳的范本,适合仿写。可以由易到难,从句子开始仿写,之后是段落仿写,故事仿写,让仿写伴随着阅读,伴随着愉悦的情感体验,形成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写作情态。把绘本中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绘本《我爸爸》中,安东尼·布朗用了一系列的排比表述爸爸是多么的“厉害”:我爸爸像大猩猩一样强壮;我爸爸像河马一样快乐;我爸爸像猫头鹰一样聪明。教学中,可以让小孩模仿写“我爸爸像……一样……”,之后,将许多小孩写的不同句子逐一呈现,还可以组合成一首集体创作的独特的小童诗。有仿就有创。

2. 借助绘本,创造性表达。所谓“创造”,准确说是“仿创”——在模仿的基础上,加工,改编,延展,让自己的创意和绘本的原文对接,创意文和绘本故事相匹配,相融合。我很喜爱的《小猪变形记》,讲述了一只觉得自己不幸福、很无聊的小猪希望变成别人的故事。可以在结局出现前,让小孩想象后进行创意写作:小猪还会遇到谁?又想变成谁?他如何装扮自己?有了之前的阅读,小孩在创作时,很自然地模仿原文中的段落结构,写得有趣且顺畅。当然,也可以在故事的最后进行续编,写写《小猪的幸福生活》。

3. 借助绘本,学写应用文。也许你想不到,用绘本教写作,还能在常态教学中较少涉及的写作内容与类型上发挥其特有的功能。如你可以借助绘本让小孩写写应用文。书信、解说词、颁奖词、演讲稿、留言条、挑战书……绘本故事中涉及各种生活情境,等于是打开了我们无尽的写作空间。结合阅读,可以在绘本的留白处实现各类创意写作。如绘本《我会回家过圣诞节》是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能在寒冷中读到春天的温暖。在鼓励小孩与朋友增进友谊的同时,让其学着绘本中主人公那样,给自己的伙伴写一张明信片或一封信。这样,整个阅读与习作的过程就被浓浓的友情包围着。又如《苍蝇和大象的足球赛》是一本想象力非常奇特的绘本,书中对那场球赛的描写使人身临其境。读完绘本,可让小孩选择以下内容完成:做一张足球赛海报;假如你是体育频道的特派记者,准备怎样向观众们解说这场特殊的球赛呢?请写一份解说词;比赛结束后,你准备给苍蝇和大象各颁什么奖?请你为它们各写一份颁奖辞。面对这样的要求,结合之前的阅读,小孩的习作热情空前高涨,写作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4. 借助绘本,提升口语交际能力。绘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朱自强教授在《儿童文学概论》里曾说,绘本是“最能够与读者进行对话与互动的书籍”。结合绘本的图画、文字以及故事本身,交互生成各种意义,这就使得“对话”在绘本读写的全过程都存在,都起作用。更不用说,很多绘本就是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情节,吸引小孩进入阅读情境,参与对话。最典型的就是《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一只鳄鱼要去看牙医。与此同时,一个牙医正在等待鳄鱼。双方隔空对话,对话的内容就只有一个——怕怕。文中的对话,其实并不一定在双方的“口中”进行,更多在鳄鱼和牙医的心里展开。很有意思的是,鳄鱼和牙医的心里想的居然完全一样,这样一来,双方的对话就成了重复对方,认同对方。如鳄鱼:“我真的不想见到他……但是我非看不可。”另一边的牙医同样在想:“我真的不想看到他,但是我非看不可。”小孩不禁联系生活产生联想:鳄鱼惧怕牙医,就像我怕牙医一样。小孩与文字和图画之间产生对话,小孩在现实和内心之间也进行对话。此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小孩之间,小孩和小孩之间,又有着丰富的对话。一个绘本引发的对话,可以是容量惊人的,也可以是浅显短促的,这就是绘本包容多元的体现。现在的小孩很幸运,可以看绘本,可以看到绘本的作家,可以围绕绘本开展各种各样的口语交际与对话。我就经历过绘本作家的见面会,发现在交际现场,小孩与众不同的参与度和发展历程。平时,更多地使用绘本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明显有助于交际表达水平提升。如借助绘本,结合真实情境,完成采访,这是依托阅读与生活积累而自觉形成的交际技能。可采访绘本作者、绘者、执教教师、同伴等,让绘本成为联系对话多方的焦点。还可以围绕绘本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亟待讨论的焦点,完成现场的互动问答,这是口语交际中简单但有效的方式。问答过程中的信息要和绘本有关,问题要集中不偏离。结合现场的互动,还可以让倾听与复述能力得到提升,这是口语交际过程中“以静制动”的法宝。绘本交际不同于课堂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的口语交际往往以教师为主,一直在“如何说”上下功夫,忽略了重要的倾听。只有倾听对方的表达才能与之对话,交际的“交互性”也正是从倾听开始。口语交际中的倾听不是单纯地听,而是要在接收对方传递的信息后,经过自己思维的处理,对信息做出反应,继而产生表达的欲望,和说者互动交融。结合绘本进行的口语交际,符合这一互动的需要。另外,借助绘本进行口语交际,有助于表达能力提升。优质的口语交际教学,其容量应该是充实饱满的,这并不意味着要在课堂设计中填塞多少“训练点”“知识点”,而是强调教师要有大视野,有整体的课程观,有语言的敏感性。借助绘本,结合具体情境、事件、人物进行交际,小孩在交际过程中能更多参与练习,提高练习的频率。在练习过程中会触及交际表达的诸多能力,教师都可以借机引导其感知、认识,促进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

三、绘本教学目标的制订

从适应性上说,用绘本教儿童写作,可以在各个年级进行,伴随小学全学段。

第一学段,借助绘本,模仿写话。绘本中的图像与文字在故事意境中无缝对接,这就使文字在故事情境中展示出超凡的表现张力,带给儿童曼妙的阅读感受。教学时,可以借助故事讲述,有意识地引领儿童关注绘本中简单的文字表述,抓住关键语句指导模仿,让写话变得轻松、有趣、有序。模仿是迈向学习的重要一步,也是伴随学习过程的主要方式。我们可以借助绘本中的文句表述,在第一学段写话教学中进行模仿练习。一些绘本的文字表达带有明显的儿童文学“三次重复”的结构特点,倘若发现具有类似特点的绘本,不妨抓住抓牢,结合绘本进行句式训练。重复带来的节奏感、简洁感,特别易于模仿。如借助《小猪变形记》,至少可尝试三种模仿表达的练习。其一,简单的“换词”模仿。教师出示绘本中的文句:“真烦!”他嘟囔着,“烦!烦!烦!烦!烦!总该有点儿什么好玩的事吧,我去找找看!”请儿童阅读,并尝试替换其中的“烦”,选用“难过”“高兴”“讨厌”“意外”等词语,模仿说话。儿童很容易就能做如下表达:“真难过!难过!难过!难过!难过!难过!总该有点儿好玩的事吧,我去找找看!”“真高兴!高兴!高兴!高兴!高兴!高兴!总该有点儿好玩的事吧,我去找找看!”其二,练习“句式”模仿。选取绘本中多次出现的代表句式,如:“‘你不是长颈鹿!斑马大笑着说,“‘你是一只踩着高跷,摇摇晃晃的小猪,你最好小心点儿。”以及“‘哦,天哪!”小猪一边掸着灰,一边感叹,“‘看来长颈鹿的生活不适合我。我要更刺激的!”让儿童观察、发现规律,模仿“一人说两句,说多句”的句式,进行模仿写话。其三,练习创意模仿。选取绘本中描写小猪变形的语句,模仿文句中的表达思路,自由发挥创意写话。

第二学段,借助绘本,练习表达。绘本中文字精练简洁,故事性强,是优质的表达范本。特别是教学中营造的“师生共读”阅读形式,产生的故事场域力量很容易让儿童沉浸其间,促其表达欲望。儿童会自觉结合故事及画面展开想象,体悟出文字中美妙的表達效果。教学时,可充分借助情境感染,让儿童在一“入”一“出”的过程中,练习表达。“入”,进入故事情境,展示“我”的另一设想;“出”,跳出故事面对生活,表达“我”的独特创意。如阅读绘本《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时,教师讲述故事片段:胡萝卜先生走过大树下,鸟妈妈正在为找不到绳子晾晒宝宝的尿布而发愁。当鸟妈妈看到胡萝卜爷爷在风中飘动的长胡子,高兴地说:“可以用它来晾宝宝的尿布呀。”于是,鸟妈妈剪了一段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系在两根树枝的中间,晾起了一长串鸟宝宝的尿布……紧接着就可以让儿童构想:胡萝卜先生还会遇到谁?他的胡子还能帮助谁?儿童处在故事情境中,此时又有绘本画面和文字的双重刺激与启发,写下片段时,体验的是创意写作的快乐。在有类似阅读经验的班级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儿童配画,图文结合地表达,快乐增值。

第三学段,借助绘本,学习构思。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强调:绘本不是教科书,它只应该是孩子快乐的源泉。的确,我们提倡的绘本辅写,绝不是借助绘本说教,而是要让绘本中隐藏的创意和快乐两种元素给儿童写作提供启迪和不竭动力。绘本故事吸引儿童,文字构思功不可没。在第三学段教学中,可以重点引导儿童关注内隐的写作密码,感受绘本阅读从未有过的文字探秘之乐,在趣味的推动下,迁移到绘本之外的自由创意表达。如阅读《母鸡为什么过马路》时,我们关注到译者的推荐语中说:“大卫·麦考利巧妙地把这些编织进图画书,更高明地是讲述了一个环形故事,并在故事最后,打破了因果定律、时间逻辑。在连环叙事中,结果也可以变成原因。”因此,课堂就成了引发一场创意表达的文字游戏场。教师引导儿童发现《母鸡为什么过马路》中的叙事手法——典型的“环环相扣”。故事从一只母鸡过马路这件小事开始,牵扯出一连串的事情,最后回到母鸡过马路。简单的文字描述事件之间的关联,展示故事链,给予读者多米诺骨牌般奇妙的阅读感受。我们可以让儿童自由设定一个简单事件作为故事开头,不断推演构思,创编出关联性事件,只要符合基本的逻辑即可,在文章结尾回到原点。有绘本原著的指引,儿童能兴奋地参与故事创编,在写作过程中练习了构思能力。绘本辅写要结合不同学段的不同写作教学目标来设定,方式方法可以变化多样。只要教师具备绘本阅读的鉴赏力,具有教学的意识,就能开发出丰富多彩的绘本写作课程。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教育研究院)

猜你喜欢
小孩口语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