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
“看著海平线等我回来。”这是电影《加勒比海盗》里威尔对恋人伊丽莎白的临别之语。那么现在,让你望向这片湛蓝的加勒比海海平线,你会看见什么?
是黑胡子与他的“安妮女王复仇号”,还是那神秘消失的热气球?抑或是星罗棋布、无边无垠的绝世小孤岛?而在1499年,两位欧洲的探险家站在船头,望向这无边的海平线时,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座名为库拉索的小岛;100多年后,在这座小岛上,人们建起了一座如画般绚丽的城市——威廉斯塔德。
威廉斯塔德是现今荷兰自治王国库拉索的首府,从始建之日算起,这座城市已历经近400年的风雨,城市内数不清的建筑古迹提醒着你它曾如何而来,而涂在墙上的那些缤纷烂漫的色彩,则告诉你它将向何而去。
这座岛上小城,是上帝赐予加勒比海的“海洋之心”,漫步街头,你仿佛进入的是一颗宝石多彩多姿的内部……
15世纪伊始的大航海时代,两位西班牙探险家奥赫达与弗斯普奇率先登上一座名为库拉索的小岛。上岛后,他们只觉失望,因为这座小岛并没有如传闻一般黄金遍地,甚至可以说是资源匮乏。好在小岛有一处天然的海港,再结合小岛优越的地理位置——“既然无法生产黄金,那么运送黄金也未尝不可。”探险家在呈递给国王的日志中这样写道。
不过,西班牙人没有守住这座小岛,约百年之后的1634年,库拉索被荷兰人占领。荷兰人基于殖民统治的需要,在海港的东岸建造了阿姆斯特丹堡垒,以此为起点,他们在海港上建立起一座贸易城市,这便是威廉斯塔德。
就这样,城市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为新航线上的一个重要贸易场所,源源不断的财富与货物经由这里,运往世界各地。这其中,就有臭名昭著的“黑三角贸易”。
作为“黑三角贸易”重要的中转站,这里有加勒比地区最大的奴隶贸易市场。每天,都有大量从非洲来的奴隶贩卖船只停靠在此地,将可怜的黑人拉到奴隶市场供残忍、贪婪的种植园主挑选,这些种植园主会通过舔舐黑人的汗水来判断他们的“商品”是否健康、强壮,然后进行讨价还价,协商完毕后,贩子会用烙铁给黑人打上印记,表示“已售出”,一单罪恶的黑奴交易就这样宣告完成。至今,在威廉斯塔德的库拉索博物馆,你还能看到当初用来残害黑人的尖刺项圈和烙铁,它们是无声的证人,控诉着那个罪恶的时代。
时间继续向前,在两个以供居民居住的城区庞达与欧特洛邦达建成后,威廉斯塔德进入了新的时代——移民城市时代。特别是在1707年欧特洛邦达区成立后,大量的非荷裔移民涌入这座城市,他们大多都是“无家可归之人”:有从奴隶船上逃跑的黑奴,也有山河破碎四处流浪的犹太人,以及家园被殖民者侵占而流离失所的美洲土著,曾经的“罪恶之城”变成了他们最后的避难所,欧特洛邦达也由此成为城市的文化中心。
到了20世纪初,壳牌石油公司的到来为城市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工业立即激发威廉斯塔德的生机与活力,将这里变为了加勒比海石油储存与运输的中心,在曾经的奴隶市场旧址上,兴起了一座加勒比地区最大的精炼油厂,城市正式迈入工业时代。但好景不长,1969年,城市发生了大规模的外来工人与本地居民之间的暴乱,暴乱几乎摧毁了整个欧特洛邦达区,城市满目疮痍,不断的抗议迫使政府不得不反思工业给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
终于,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政府开始设立新的保护法规,启动了对古老城区修复、重建项目,同时发布工业禁令,不再批允新的大型工业计划,威廉斯塔德开始向旅游与度假城市方向进行转型。直到1997年,威廉斯塔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的转型终于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
2010年,库拉索宣布从原荷属安地列斯群岛中独立,成为荷兰自治王国中的一个独立国家而存在,拥有完全的自治权,威廉斯塔德是该国的首府。自此,威廉斯塔德以崭新的姿态矗立于加勒比海,向世人重新介绍自己。
在威廉斯塔德,最著名的莫过于它那七彩斑斓的建筑了。城市拥有共计750余座彩色建筑,大部分建于西班牙与荷兰殖民地历史时期,种类繁多,有民居、商铺、博物馆等等,大多都带有浓厚的欧式与荷兰风格:双折线屋顶,老虎窗,非对称式结构。漫步于此,会让你在恍惚间错认:这里不是加勒比海的风情小镇,而是风车之国的浪漫一隅。
白天,漫步在多彩建筑群中,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但到了夜晚,精彩才正式开始。每当夜幕降临,商户、居民纷纷亮起自家灯火时,你才会明白它们到底有多美。那些灯光,随着狭窄悠长的街道,聚集在一起,照亮了这座城市,也点亮了这些多彩的童话:彩色的建筑被灯光照耀得格外明亮,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同颜色的建筑散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彩,小镇也跟着散发出彩虹一样的光辉。即使夜长如斯,小镇欢快的气氛却才刚刚开始。
行走在街头,在欧洲小镇中感受加勒比的热带风情,在多彩建筑旁体味别样人生。你望着别人,别人望着你,在对方的眼中,彼此都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