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十一
1
十八岁,说懵懂不懵懂的成熟,说成熟不成熟的懵懂,在懂与不懂之间徘徊着,寻找远方的自己。十八岁那年,我也算经历了许多转折和变故,不知是逐渐变得无感,还是执着于向前,我对于高中时代竟然没有半分留恋。
毕淑敏说过:“如果你愤怒,你就呐喊,如果你哀伤,你就哭泣,如果你热爱,你就表达,如果你喜欢,你就追求。不自我贬低,不自怨自艾,走出去勇敢做自己。”这句话大概是高中的最终奥义吧,不过我直到高三才完全读懂这句话的含意。
五年前,当美国电影《钢铁侠》《复仇者联盟》风靡世界时,那时的我也很痴迷,不仅痴迷酷炫的动作和特效,还有那全程热血的英语字幕。也就在那时,我听说了北京外国语学院。后来,我每天都闷在家里看这些电影,甚至对母亲说,我想学英语,将来考北京外国语学院。母亲表示支持:“喜欢你就去学,试一试,万一考上了呢。”母亲这句话,成了我最大的动力。
2
上高一后,母親给我报了英语补习班,并且每天接送我,风雨无阻。可是,热情的消退也是迅速的,在被老师批评多次后,我产生了放弃补习的念头。母亲看出我压力比较大,于是劝我退出补习班。但是,我对英语的兴趣没有变,甚至已经长出了萌芽。
在我的家里,姐姐就读的是武汉大学,以父亲那种“后浪拍打前浪”的观念,似乎我就一定要超过姐姐。但是,姐姐在我心里是一坐永远不可能跨越的高山。
也许“懦弱”这个词用在我身上再合适不过。高中最后的阶段,面对满桌子的试题,我竟然产生了一种倦怠感。不管多么努力,做一道题就像浴火一般的疼痛。我像傀儡一样,被生活的绳子牵着向前进。我甚至嗅到快要放弃的气味了,紧张、恐惧像爬虫一样啃食我的神经。
可是又能怎样呢?放弃只是精神层面的安慰罢了。我是走读生,每天晚上十一点才能到家,然后在桌子上做题,做一张试卷就泪流满面,在一旁守候的母亲也是抽噎着。那段日子,我就如同魔怔一般,把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背得滚瓜烂熟,甚至可以信手拈来,可是难以突破的知识却像是陌生人,始终无法熟知,我根本无法理解那样枯燥无味的日子坚持到最后有什么意义。那时的我没有瓶颈期和高原反应的概念,总是自责找不到任何有效的解决办法,兜兜转转地找不到任何光亮,最想的就是草草地快刀斩乱麻,结束这段苦日子。
3
我们班后面是山,野花开得遍地都是。在高一、高二的时候,我们根本不会注意,它什么时候盛开,什么时候掉落,都像是在演独角戏一样。
可是等我们到了高三时,它却变得不一样了,像一个高贵的女王,接受我们的恩宠。因为那一抹突然到访的清新,彻底击碎了沉闷的空气,大家都像是睡醒了一样,开始对周围的事物有了自己的感知,偶尔走到窗户边看一看那簇拥的粉白,有人还会文艺地摘下几朵,夹在满摞的书本缝隙里。
也许真的是因为那突然造访的芳香,我一下子变得敢于重新审视自己了,那种浑浑噩噩的日子也似乎变得简单了许多。
我开始调整自己的步伐,着手攻克难以突破的知识点。第二次模拟考试,我在全校排名位列第十五名,在班里排名位列第二名。虽然同学不断地夸我,甚至有人为我夸下“非一本院校不上”的海口,但我并没有因此冲昏头脑,而是继续不断地突破自己。
4
那段日子很是难熬,每一个微小的地方都在宣告高考即将来临,甚至连台阶上也贴满了励志的话语和知识点。我把时间一缩再缩,科比的那句名言“我每天都能看见凌晨四点的洛杉矶”都显得无足挂齿,因为我每天可以看见凌晨两点的学校和五点的初阳。
高考前那段时间,姐姐也请假回来,为我补习功课。我常常半夜敲她的门,让她给我讲她的高考故事,她总是用一句话概括她的整个高三生活,就是“累得跟狗一样”。这虽然是句玩笑话,却是整个高三生活的真实写照,甚至可以说是整个青春里最浓重的一笔,而书写它的恰恰是还没有放弃的我们。
在高考百日动员大会的时候,我们班没有参加,因为我们还在班里努力填补文综卷子上白花花的空格,煞白的荧光灯闪得我眼盲,还有不断传入我耳朵中的励志话语。那一刻,我永远无法忘记因为极度兴奋,肾上腺激素猛增的感觉,心中仿佛吃了一颗魔鬼椒一般的炙热。
5
2015年那个入夏的下午,光束斜缓地穿过浓密的树叶,在我的桌子上投下了一块块不规则的金箔,伴随着刺耳的警报声,停笔、起立、交卷这几个动作成了高三的落幕词。没有喧哗,没有喜悦,在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我竟是如此的平静,所有的日子就像一幅暗黑的油画一样,在走出校门时被重新上了颜色。我的高中生活就那样完结了。
毕业聚餐时,只是稀稀疏疏地来了一部分人,班主任端起酒杯,开始了我们最后一次班会,而班会的主题是“未来”。那一次,我知道也许整个高三(11)班再也不能像早自习一样,整整齐齐地相聚一堂了。
聚会完,我独自坐着绿皮火车去了西藏。直到现在,我还无法忘记那片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黑蓝色夜空中闪烁跳跃的北斗星,以及拿着套马杆的姑娘那晶亮晶亮的黑色瞳孔。我的同桌则去了曾经心心念念的广州……每个人都享受着高考完的那个夏季,而我原本忐忑的情绪也烟消云散了。
6
公布分数的那天早晨,我被母亲叫起来去查成绩。分数出来的那一刻,我没有过多的言辞,563分的成绩让我花费了十二年。那一刻,真的没有太多情绪,或许经历的太多,整个人也变得会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没有考上北京外国语学院,但是被广州外国语学院录取了。如今的我,特别想回到高中的校园,然而并不是想重温那时的热血高考,只是单纯地想给满山的花朵来一张特写,调上泛黄老旧的色彩。最好花丛中还有一把古朴的藤椅,让我静静地坐在上面,不疾不徐地回想那让一切都变成我渴望模样的十八岁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