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嘉豪(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广东 东莞523430)
户外运动发源于人类为了生存而进行的各种狩猎、采药、迁徙等野外活动。在历史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中,户外运动从为了生存而被迫进行的活动演变成人们休闲运动的生活方式。自20世纪80年代,户外运动开始传入我国,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快速的发展。当前登山、漂流、野外生存、攀岩等户外运动在我国已经初具规模,每年参加户外运动的人数超过5000万人。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从单纯培养学生运动技能和提高身体素质的理念解脱出来,重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体育锻炼意识、体育精神和社会适应力等多个维度的目标,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一些改变,越来越多受大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走入大学体育课堂中。户外运动作为一种符合“以人为本”教育观的新型体育课程,得到了体育教师及大学生的推崇。大学生随着学习任务和学习性质的变化,相对于其他学习阶段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且随着身体发育接近成熟,具备参与户外运动的身体条件。积极参与户外运动能让大学生“走出户外、亲近自然、享受自然”,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但是,户外运动作为一项刚刚兴起的运动项目,在大学生中开展可能会遇到诸多的问题,为了使大学生能科学、安全、健康地开展户外运动,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对大学生开展户外运动的因素进行分析。
本文以大学生开展户外运动的因素为研究对象,选取32所高校、712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户外运动调查问卷》对大学生户外运动课程情况、户外运动参与情况、户外运动安全因素等情况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712份,回收有效问卷645份,问卷回收率90.59%。采用excel软件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在所调查的32所高校中,仅有8所高校开设了户外运动选修课程,开设的户外运动为攀岩和定向越野。因此,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高校设置户外运动课程的比例较低,大部分学校没有开设户外运动课程。进一步对抽取的32所高校户外运动专业教师配备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75%的学校没有配备户外运动专业教师,配备1-2个和3-5个户外运动专业教师的学校均只有9.38%,有2所学校配备了5人以上的户外运动专业教师。由此可见,当前高校户外运动专业教师数量较少,成为限制高校开设户外运动课程的一大限制因素。造成高校户外运动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体育院校对户外运动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足,造成户外运动专业人才缺乏;二是一些学校对开展户外运动教学不够重视,没有在引进体育教师中安排户外运动项目教师的引进。
表1 普通高校户外运动教师数量调查
对高校开展户外运动的场地器材进行调查发现,32所高校中,仅有2所高校具备开展户外运动的专门场地,有8所高校具备开展户外运动的设施器材。由此可见,当前高校缺乏对大学生开展户外运动的硬件设施条件的支持。
对32所高校的712名学生每周开展户外运动的次数进行调查发现,结果如表2所示,每周开展1-2次户外运动的学生为所占比例为31.78%,开展3-5次的为12.40%,开展5次以上的为7.60%,另外有48.22%的学生每周没有开展任何户外运动。因此,在所调查的对象中,开展户外运动的情况不容乐观。
表2 普通高校大学生每周参加户外运动次数调查
对开展户外运动的334名大学生所开展的户外运动项目进行调查发现,开展比例较高的是登山、徒步和定向越野,分别占26.65%、24.55%、23.05%,其次是拓展和攀岩,分别占12.28%、10.18%。因此,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参与的户外运动项目主要是场地和器材限制较小和经济投入较少的项目,这与当前高校缺乏开展户外运动场地器材及大学生个人经济情况有关。
进一步对大学生开展户外运动的动机进行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开展户外运动的主要动机是为了促进自身健康,占比36.23%;其次是消遣娱乐,占比20.36%;动机为“陶冶情操”和“交际”的分别占18.56%和11.68%。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开展户外运动的动机较为合理,大都希望通过户外运动来增进健康、娱乐身心和陶冶情操。
表3 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户外运动动机调查
对大学生开展户外运动的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发现,在开展户外运动的334名大学生中,认为“无专业指导”是最大安全隐患的占比35.03%,认为是“无保护器械”的占22.75%,认为“对环境不熟悉”的占19.46%,认为是其他因素的占12.87%。因此,当前存在一些影响大学生开展户外运动安全的因素,导致大学生在开展户外运动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表4 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户外运动安全因素调查
(1)大学生时间较充裕,参与积极性较高。
大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后,学习性质和任务发生了变化,拥有较多的课余时间来开展户外运动,为开展户外运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另外,大学生崇尚自由,参与集体运动的兴趣较高,参与户外运动的积极性也较高。
(2)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方面随着全民健身的不断推进,在全社会形成了浓厚的运动氛围。在2006年,教育部等3部门共同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在全国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另一方面,户外运动作为一种有益于身心的运动方式,在全社会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
(1)场地器材不足。
从调查研究的结果来看,在所调查的32所高校中,仅有8所学校开设了户外运动相关选修课程,并且只有8所高校配备了开展户外运动的设施器材,仅有两所高校具备开展户外运动的专门场地。像攀岩这类对场地比较高的运动项目,如果没有完善的场地设施将不能开展,因此,当前大学生开展的户外运动项目多是一些对场地设施要求比较低的项目,场地器材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开展户外运动的项目范围。
(2)专业师资缺乏。
调查的32所学校中,只有8所学校配备了户外运动专业教师,且配备5人以上的仅有2所学校,大多数高校没有配备专业的户外运动教师。缺乏专业的户外运动教师,不能教授学生必要的户外运动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户外运动中来。比如,缺乏对学生在参与户外运动中的自我保护和急救经验传授,一旦发现危险,将不能有效应对。
(3)经济投入较高。
户外运动相比其他运动项目,经济投入较高,需要购买一定的运动器材、装备以及其他费用。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作为消费者,尚无经济来源,经济开支大成为他们开展户外运动的一大限制因素。
(4)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一方面,由于专业指导人员的缺乏,不能对大学生开展户外运动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一方面大部分高校没有开设户外运动课程,没有对学生进行安全保护教育。此外,还有一些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这些都成为大学生开展户外运动的潜在隐患,威胁到参与户外运动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影响户外运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开展。
本研究通过对32所高校的712名学生户外运动开展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开设户外运动课程较少、户外运动教师不足、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频次较低、大部分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动机是增加健康和娱乐身心、无专业指导和无保护器械是影响大学生开展户外运动安全的重要因素。当前影响大学生开展户外运动的积极因素有:大学生时间充裕、兴趣高及良好的社会氛围;影响大学生开展户外运动的限制因素有:场地器材不足、专业师资缺乏、经济投入较高、存在安全隐患等。因此,本文建议通过提高对户外运动的重视,整合社会资源,加户外运动专业师资培养和培训,完善配套安全措施等,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科学、健康、安全地开展户外运动。
[1]苏玲.我国大学生户外运动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J].求知导刊,2016(08).
[2]彭凤佳.大学生户外休闲运动需求及参与行为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3]耿宇.户外运动课程对大学生锻炼态度的路径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13,35(02).
[4]张兴梅.国内外大学生户外运动的发展现状对比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01).
[5]余金龙,李少翔,周成刚,王晓斌,刘博文,米丰瑞.大学生户外运动安全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1(04).
[6]汪志国.成都市高校大学生开展户外休闲运动的调查研究[D].四川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