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产经》郭师绪
作为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得到了业界的高度关注。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发展,令人欣慰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高速发展且进入到该领域的世界第一梯队。
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蔡蔚曾指出,2013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加速上升,2015年已达到33万辆,占全球销量比例超过50%,并首次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猛烈,成绩斐然。不过,新能源汽车电池问题依旧是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大短板。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孙立清曾表示,新能源汽车目前面临的瓶颈,一是续航里程太短,许多消费者担心新能源汽车在行驶途中电池会没电,且无法处理;二是能源补给不方便,传统燃油车加油只需一分钟可以跑五百多公里,而新能源车充满电至少也要数小时,非常不方便;三是充电设施的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新能源车的销量增长,许多新能源车面临无处充电的尴尬,且车与充电设施标准不匹配问题也令人头疼。
不少业内专家曾建议,宜通过加大对外商投资新能源产业的支持政策、鼓励中外新能源企业加强研发合作、规范新能源行业的跨国并购等举措,在鼓励合理利用外资的同时,提升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近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对2015年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进行了修订,形成《目录》修订稿。
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在去年大幅度开放的基础上,将2015年版《目录》中的93条限制性措施减少到62条。其中,制造业重点放开轨道交通设备、汽车电子和新能源汽车电池、摩托车、食用油脂、玉米深加工、燃料乙醇等生产制造领域准入限制。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1—9月我国吸收外资情况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090.3亿元人民币(折合950.9亿美元),同比增长4.2%。总体上看,当前中国对海外资本的吸引力增势不减。
其中,新设立及增资的大型企业数量较多。前三季度,在中国新设立投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的大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550家,增资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达340家。投资额较大的企业所属行业既有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电池、飞机零部件、医疗仪器、工业自动控制、集成电路和芯片等制造业,也包括工程技术研发、医疗、养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云计算、生物燃料研发、物联网技术研发及应用等服务业。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中心主任张建平介绍,中国一直在简化外资投资程序,且不断放开市场准入,每过两三年就会对外商投资政策进行相应调整,更大范围放开准入限制。目前中国正处在新一轮改革开放时期,政策的调整体现出中国在引进外资方面与时俱进。同时,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拓展也得益于中国相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从正面清单向负面清单过渡、内外资同样管理等改变更加有利于吸引外资,同时也有利于构建良好竞争环境,推动中国企业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
为保障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健康发展,国家政策层面从未松懈。工信部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出台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目前已经累计公布四批。去年6月20日公布的第四批企业目录中,包含中航锂电等32家企业入选。2015年3月24日,工信部正式发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四批进入目录的累计共有57家电池企业,即所谓的《电池目录》。
进入电池目录的企业可以获得动力锂电池的生产销售使用资格,记者了解到,在《电池目录》发布的四批共计57家当中,外资企业为零。此外,根据2016年11月下旬发布的《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的要求,对于在2017年时动力锂电池企业年产能不得低于8GWh的条件,目前达标的仅比亚迪一家,即使宁德时代即将扩产完成可以达标,也只有两家。然而,这个行业有150余家企业,2-4GWh的企业有20余家,合资的三星SDI和LG化学产能都在0.2-0.3GWh。
对此,卓创资讯锂电池分析师周天宇向《新产经》记者表示,通过《电池目录》的事情不难看出,国家有保护本地企业的意图,略微排斥外资企业的进入,不希望拥有高技术层次的外资企业在国内独占鳌头,限制国内动力锂电池的发展,甚至就像《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的产能要求,三星SDI和LG化学需要将产能翻40倍才能达标。据我所知,他们已经有知难而退的迹象了。
“当然,因为《行业规范》的发布,有了企业产能的要求,之前的《电池目录》可能又会被重审,当然这也肯定是2017年的事情,需要先达标才行,无论是通过扩产还是兼收并购,届时外资企业能够过审的机会十分渺茫。不过届时,对于我们国内现有的高端电池企业如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企业,外资投资合作发展或许是可以的,这样也可以更有利动力锂电池技术的发展,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周天宇补充道。
其实,对于国家是否希望吸引外商投资,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就不难看出,国家并不拒绝,意图也非常明显。周天宇指出,第一,国家希望通过高门槛来加速行业的整合,淘汰低端产能。第二,要让补贴和优势资源流向高精尖的企业,强者更强,技术上追赶日韩。第三,国家希望整个行业保持良性发展,真正带动一个健康成熟的新能源车市场,而不是大家一窝蜂地涌入这个行业,当这个行业不景气了再一窝蜂退出,那新能源行业是很难向高层次发展的。
周天宇分析道:“国家希望外企可以投资入股我国的大企业,可以利用外企的技术来带动国内技术的发展,而不是独资建厂生产企业自己品牌的产品来竞争中国的市场,这多少有一些品牌本地保护的意味。所以说,通过投资带动我国品牌技术的发展,国家是乐意的,但是用他们的技术与品牌产品来打压我国的企业,挤压我国的动力锂电池市场,这个国家是不希望发生的。”
毋庸置疑,倘若之前四批《电池目录》包含松下、三星、LG,那其他企业的发展势必会受到更大的阻力。国家的做法是希望我们国内的市场能更好地发展,我们的企业能够拥有与国际并肩的实力。
如若2016年11月下旬发布的《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正式实施,届时,外资企业无论是通过扩产还是兼收并购,能够过审的机会都十分渺茫。那政府层面是否会进一步刺激外资在新能源汽车电池上的投资热情?
对此,周天宇告诉记者,后续的政策肯定不会一直这样闭守下去,自身实力强弱也是要看自己的对手,以后政策的放开预计是会有的,毕竟现在也没有明确的政策禁止外资进入。吸引投资会有,但也会有一定的限度,要能对我们国内新能源电池市场和技术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促进我们本地品牌企业向高精尖层次发展,而非把市场和我们的企业拱手相让。
“我认为会有这样一个过程,首先通过行业整合、低端淘汰,以形成一个有一定格局和规模的市场,再通过资本注入我们的本土企业来促进本土企业的技术发展,当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具有与三星、松下等并肩的实力的时候,便可以真正地把政策放开,比如在《电池目录》中添加三星SDI、LG化学等企业,当然,很快也会有新的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由国家注入资金,促进行业发展。”周天宇补充道,不过政策也将采取逐年退坡的制度,直至2020年将不再有补贴政策,这是为了避免车企等对补贴政策的严重依赖。补贴政策是为了扶持行业走上正轨,而不是把车企惯坏。
可以确定的是,我国吸引外资的政策不会变,肯定是鼓励外商发展、提供保障服务,提供环境的支持政策不会变,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强调的。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国家层面是不会让车企通过行业整合去埋头发展。
周天宇还提到,在企业层面上,要注重的不仅仅是资金的流入,更要关注技术、管理与人力的流入,这才应该是带动企业发展、保持行业向好趋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