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产经》刘禹松
2016年底,一场名为“中国社会企业奖”的评选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这是民间发起的一次旨在表彰和鼓励以创新的商业模式、大规模系统化地解决中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的企业而开展的活动。“社会企业”一词也因此再次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有媒体之前撰文这样阐述:社会企业不是纯粹的企业,也不是一般的社会服务机构,社会企业透过商业手法运作,赚取利润用以贡献社会。它们所得盈余主要用于扶助弱势社群、促进小区发展及社会企业本身发展。它们重视社会价值甚于追求企业盈利。
临近中午,位于北京城西南的丰台区总部基地一座外表普通的写字楼里,赵宁送走了又一批慕名前来咨询的患儿家长。此时的她终于可以稍稍地舒一口气。作为千林宝贝(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这样的接待赵宁已经记不得有过多少次。
作为一家社会企业,千林宝贝成立于2011年1月1日,由苯丙酮尿症(简称:PKU)患儿家长共同创办,赵宁便是其中之一。
这是一家为PKU患者研发、生产、供应特殊食品的企业。赵宁告诉《新产经》,PKU属于罕见病的一种,无法治愈,患者主要依靠饮食疗法控制,即终身只能食用这种低蛋白的特殊食品。目前,全国筛查出的苯丙酮尿症儿童约12万人。这些患者终身不能食用正常食物,否则会变傻并产生自虐行为,直至死亡。
谈起这家企业的设立初衷,赵宁的眼里泛起了泪花。
2006年11月初的一天,早上8点45分,赵宁永远记得那个时刻。一纸化验单如同晴天霹雳击碎了这个年轻母亲初为人母的所有喜悦。PKU——一个十分陌生的英文缩写,苯丙酮尿症——一个罕为人知的医学病症,让年轻的母亲和她的家人瞬间陷入了无穷的痛苦之中。网络上,当时的媒体这样形容:“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一辈子治不了的病”“治疗费用极高,很多人因此放弃”……此后的很多天,还在月子里的赵宁整日以泪洗面,她没有办法相信,这个带给她无限希望与美好憧憬的小生命甫一落地就注定要承受一生的痛苦。“鱼、蛋、肉、奶等对于普通人来说再正常不过的饮食,对于PKU患儿却好似毒药一般,甚至就连普通的大米和白面对于患儿也是致命的危险。”赵宁说。难以接受如此打击的赵宁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直到一年以后,她才终于能够正视并且接受,与其他患儿家长的不断接触也让她看到了新的希望。
“既然让这个孩子来到人间,就要对她负责。再苦再难也要把她带好,长大后让她去帮助更多像她一样有这个疾病的人。”赵宁说。正是抱着这样的执念,2007年,辞去了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的赵宁在北京创办了民间组织——北京PKU联盟,以帮助更多像她一样的患儿家长,伴随着参与人员越来越多且大多来自五湖四海,2008年10月,同样是由赵宁一手创办的民间自发互助机构——中国PKU联盟正式成立。
有了平台,赵宁的社交圈不断扩大,这让她有了更多可以发挥的空间。然而,作为患儿生存基本条件之一的特需食品,在那个年代却是依然匮乏,这也成为和赵宁一样的家长们共同的心病。“2011年,在千林宝贝以前,全国大概只有3家企业提供患儿们所需的特需食品,一家在北京,一家在上海,还有一家是进口企业且价格极高。一个外地家长甚至抱怨,我开着悍马车跑遍全城,却买不到孩子能吃的食品。”赵宁说。
同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赵宁与联盟中的其他家长到北戴河旅游。面对汪洋的大海,赵宁放飞了一只孔明灯,并许下心愿:“有朝一日要自己研发、自己生产,让孩子们吃上安全放心的特需食品。”
可是在当时,一无经验,二无厂房和设备,这个愿望对赵宁而言还显得多少有些遥不可及。但当同为患儿家长且有多年企业管理经验的王润明在得知了赵宁的愿望后,毅然决定让这一梦想变为现实。
找房子、办执照……在王润明的帮助下,“千林宝贝”很快落户北京城南。“之所以取名‘千林宝贝’,是因为我的孩子名字里有‘千’,而王润明的孩子叫‘翰林’,所以各取一个字,组成‘千林’;也寓意这家公司的初衷就是为了我们的孩子能够吃上千亩林田里生产的丰富食品。”赵宁说。
赵宁告诉《新产经》,千林宝贝的目标要打造一个中国低蛋白健康食品领域的航母,包容国内外所有厂家生产的优质低蛋白食品,并携手科研院校、药业企业,研发生产自主品牌的国产优质低蛋白食品。6年来,千林宝贝把PKU孩子食品的单一化变成多样化,丰富了孩子们的饮食;把国外先进的配方引进中国,自主研发更加适合中国孩子成长需要的低蛋白食品,让孩子们的营养更加均衡;把几年前每公斤180元的低蛋白大米降低到每公斤36元,让更多PKU孩子吃上饭、活下来。“就像当初创办时家长们的愿望一样,千林宝贝是一个提供低蛋白食品的大超市,琳琅满目的食品任由孩子们选择。让每个PKU孩子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有尊严的活着,不再因食品种类的匮乏而伤心落泪,不再让家长们因看不到希望而选择放弃他们。”赵宁说。
不仅如此,作为一家企业,千林宝贝每年还将净利润的30%捐助出来,用于PKU相关活动的开展和PKU儿童的救助。因为,他们的愿景是改变PKU孩子的饮食禁锢,让孩子们吃得丰富多彩;而使命则是让PKU孩子吃上安全、营养、健康、价廉的食品。
赵宁的愿望实现了,她也改变了或改变着众多中国PKU患儿家庭的生存境况。这是一个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有尊严的活下去而发起的不屈的抗争。作为一家社会企业,千林宝贝则成为了众多患儿家长与命运抗争的载体。这时,企业的目的便不再是盈利那么简单。
社会企业是指用商业模式解决社会和环境问题的企业。企业在通过产品和服务为顾客提供价值的过程中,在其价值链的一个或多个环节嫁接社会价值,从而使企业在向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时,同时传递商品价值和社会价值。
英国社会企业联盟【The Social Enterprise Coalition(UK)】对于什么是社会企业有着一个更为简单的定义:“运用商业手段,实现社会目的”。因此,有专家指出,由于社会企业是在解决社会问题和提供民生需求的同时创造财富,因此便不应以投资者是否分配利润作为标准,而应以其是否以成功的商业模式有效解决了社会问题来评判。
对此,正和岛投资总裁陈里认为,社会企业具有双重价值,即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也就是在发展企业的过程中,考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只要是以满足社会刚需、指向社会痛点、精准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而设立的企业都应该被认为是社会企业。
21世纪初,英国政府就大力推动“社会企业”的发展,使之成为一种创新性的组织理念和模式。作为处于纯商业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之间的一种多元混合体,社会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
在社会企业较为发达的英国,目前约有7万多家社会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数以百亿英镑计,且绝大多数处于可持续性发展状态。在美国、韩国、泰国等国家,社会企业的发展也正如火如荼,不仅推动了社会问题的解决,还有望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要素。
2008年,英国文化协会依托其全球社会企业项目首次在中国引入“社会企业”的概念。至今,尽管社会企业在中国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但该类机构和组织正以蓬勃的姿态在中国社会里生长开来,尤其在扶贫、助残、养老、教育、环保等诸多领域积累了一批愈渐成熟的社会企业。
赵宁告诉《新产经》,经过6年的发展,千林宝贝旗下的低蛋白食品和用品目前已经发展到6大类,共计200余种。除此以外,专注于农村小额信贷的“中和农信”,为生活在老旧四合院中的人们提供符合现代生活质量标准以及节能高效居住环境的“众建筑”,为缺乏哺育经验的新手父母和祖父母提供舒适哺乳、科学育儿专业支持的“贝恩菁菁”等也无不是国内众多社会企业中的成功案例。来自中国经济网的资料显示,随着“社会企业”的概念渐渐被人所熟悉,我国新兴的社会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社会企业的应时而生,为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冲突和矛盾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有业内人士表示,把商业的模式和公益的目标相融合,用社会创新的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公益创新的一种潮流。但与成熟的商业企业相比,社会企业在中国无疑还处于发展的萌芽阶段,但发展前景却十分广阔。对此,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就指出,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将会成为社会企业的第一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