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图书版权贸易现状及影响力研究*

2018-06-26 07:37□文│谢
中国出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图书德国贸易

□文│谢 琼 张 欣

图书版权贸易是文化产业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体现一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德国图书版权贸易发展现状与影响力(2000~2016年)为研究对象,寻找可供中国借鉴之处。文中所指图书均为实体书,不包括电子书。

一、德国图书版权贸易的发展史

版权贸易是印刷技术与版权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15世纪随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普及而产生的个别交易到目前相对成熟的国际化运作,图书版权贸易在德国的发展历经了三个阶段。

1.萌芽期

版权制度始于复制与传播权力的扩张。中世纪之前,德国乃至欧洲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版权意识,更遑论版权贸易。[1]1450年左右,德国人古腾堡发明了合金活字,促使图书成为商品。对书商翻印权的保护催生了版权贸易的萌芽。[2]此时德国图书版权保护未成体系,仅依赖统治者或地方长官的禁令。

2.发展期

18世纪,图书贸易走出国门,版权贸易逐步法制化、规范化。法律保护的对象从印刷者的翻印权转变为作者的著作权。[3]在英、法等国的影响下,普鲁士于1837年制定法律,保护作者权益。德国也是《伯尔尼公约》的首批签字国之一。1825年,德国书业协会的前身——“莱比锡德国书商协会”成立,很快由地方性组织扩大为代表全行业利益组织,包括促进版权保护等。

3.成熟期

进入20世纪,文化事业和国际图书贸易日渐繁荣。1955年《世界版权公约》生效;莱比锡书展和法兰克福书展搭建了交易平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版权贸易对于德国出版社只是很小的收入来源。这时的国际版权贸易主要发生于欧美、南美和日本之间。[4]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纷纷加入世界版权公约。德国版权输出在30年间增长了2倍。

二、德国图书版权贸易现状数据分析

本部分主要采用德国《书业年度统计与分析》年报(Buch und Buchhandel in Zahlen,2001 ~ 2017,[5]以下简称《年报》)和中国国家版权局的一手数据进行分析。

1.输出图书版权分析

本节选取版权输出的数量、发展趋势、国家与地区分布、图书种类等方面,总结德国近20年来的图书版权输出情况。

图书版权输出数量与趋势。随着欧盟成员国和国际市场的扩大,德国图书版权输出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07年的峰值到2009年的回滑及2012~2014年的低迷是受世界经济危机和大环境的影响。但在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德国有很强的适应性和自主调节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恢复(见图1)。

图1 2000~2016年德国图书版权输出数量

图书版权输出国家与地区。对德国图书最感兴趣的国家是其邻国和东亚。地缘和文化差异不显著是贸易频繁的原因。一项调查显示,德国是第二大受韩国年轻人欢迎的大国。[6]相对正面的国家形象是韩国引进德国图书版权的原因之一。从2010年以来,中国一直占据德国图书版权输出国家和地区的榜首(见表1)。中德间图书版权贸易详见后文。

表1 2000~2016年德国图书版权主要输出国家和地区一览表(单位:项)

图书版权输出种类。本文据《年报》将图书分为9类,选取总量最多的前三类进行走势分析(见图2),并以表格呈现年输出量最多的前三类(见表2)。《年报》中对童书的分类并不统一,本文结合中国分开统计童书与纯文学的惯例,将其归入通识类。

德国对外输出图书种类最多的是通识类、语言文学类及科技类。通识类连续17年居于榜首,数量持续攀升,童书和生活指南类占优。文学作品的输出量和比重存在波动,但仍有一定优势。社科与科技类的比重在上升,这既符合德国技术强国和欧洲学术强国的地位,也表明读者的阅读层次在提高。

图2 2000~2016年德国输出图书种类总量前三名年变化趋势

表2 2000~2016年德国输出图书种类前三名年分布

2.引进图书版权分析

德国官方未给出版权引进的具体数据,本文暂以德语译作数代替版权引进数。

图书版权引进数量与趋势。近年来,德国图书版权引进整体增幅不足30%,但引进与输出比率较平均。2007年出现低谷的原因是出版社和译者因为翻译报酬起了争执。[7]德国非常重视翻译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作用(见图3),风波的影响只是暂时的,解决后即恢复到平均水平。

图3 2000~2016年被译为德语的图书数量

图书版权引进国家与地区。德国图书版权的引进地以欧美文化强国和邻国为主,数量受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影响,时有浮动。作为国际通用语的英语以极大优势始终占据榜首,占总量的50%。近年来其数量和比重整体在下降,说明读者对文化多样性的接受度在上升,有利于非英语国家的文化产品进入德国市场(见表3)。

表3 2000~2016年译成德语的源语一览表(单位:项)(“—”表示无数据)

图书版权引进种类。2000~2016年德国引进版权的图书中,总量排名前三的分别为语言文学类(58144项)、通识类(26354项)和艺术娱乐类 (21103项)。语言文学类占绝对优势(见表4)。从年份分布来看,这三类图书均在波动中稳步增长,艺术娱乐类图书的增幅较大,也反映了德国读者的审美情趣(见图4)。

图4 2000~2016年德国引进图书种类总量前三名年变化趋势

表4 2000~2016年德国引进图书种类前三名年分布

3.德中图书版权贸易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德国图书版权贸易,主要采用德方数据,如有缺失,则补充中方数据。

数量对比。中德图书版权贸易在十几年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中方始终处于逆差。尽管版权引进与输出比缩小到2.06:1,发展日趋平衡,但想彻底扭转仍需假以时日。虽然德国经济始终坚持出口导向并兼顾出口地区的多元化,但在出版领域较为保守,中方图书需在主流国家取得成功后才会进入德国出版商的视野。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及中国作为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主宾国两大事件唤起了德国出版社对中国文化和汉语读物的兴趣。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对外传播工作的有序展开,特别是2014年实行“图书版权输出奖励计划”[8]以来,中国作品被翻译成德语的数量明显增加,并保持上升势头(见图5)。

图5 中德2000~2015年双向版权贸易数量对比

图书版权交易种类对比。2000~2016年德国向中国输出的图书版权中,总量排名前三的是通识类(含童书)、社科类和应用科学、技术、医学类等德国传统优势领域 (见图6)。语言文学类未进入三甲,原因可能在于:①德语文学读物的思辨性强,但可读性和故事性较英美文学略逊一筹。②由于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地位和历史原因,德国现当代通俗文学作家在中国的知名度逊于英美等国作家(见表5)。

图6 2000~2016年德国向中国输出图书种类总量前三名年变化趋势

目前尚未找到中国向德国输出的图书种类年度统计的完整数据。综合“中国主题图书在主要发达国家出版情况的调研”课题组和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乌苏拉·劳滕堡(Ursula Rautenberg)教授团队的数据,前三位分别为哲学宗教、文学和对外汉语教材。[10]

三、德国图书版权贸易对中国的启示

针对中国图书版权输出存在的贸易逆差等问题,德国有值得中国借鉴与学习之处。限于篇幅,笔者仅择其重点,论述前人着墨不多的方面。

表5 2000~2016年德国向中国输出图书种类前三名年分布

1.行政管理层面

德国的经验主要有两点:一是健全法律法规,树立版权意识。二是实行灵活管理,与非政府组织通力协作。这些优势的基础是德国实行的将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有效结合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在此机制下,政府更多充当裁判员的角色,承担确保市场正常竞争秩序和维护社会公正的义务,[11]避免垄断,克服市场调节的盲目性,确保企业的自主性与活力。

作为大陆法系的典型代表,德国法律相对健全和完善,立法始终紧跟版权贸易发展的脚步。德国有专门的图书定价制度,对于图书版权的保护意识非常强,法律规定电子书的平均价格只可以比平装书便宜20%,[12]除公版书和专门的数据库外几乎无法下载免费的电子书刊。这种做法虽然限制了德语书籍的流通,但有效避免了价格战等恶性竞争对图书市场的干扰,营造出公平和谐的市场氛围。另外,德国有一项名为《翻译报酬共同规定》 (Gemeinsame Vergütungsregeln für übersetzungen)的法律文件,由签署出版社、德语翻译协会和德国作家协会联合制定,切实保障了译者权益。

德国没有专门的出版和版权管理机构,专利商标局是实际监管部门,必须与版权集体组织和行业协会共同协作,才能切实发挥作用。德国图书版权贸易能从容应对经济危机和波动是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与从业人员协调一致的结果。

2.文化中介层面

依托带有一定政治使命的文化中介,重视非政府层面的文化交流,是德国打开对外图书及版权贸易市场大门的重要经验。以歌德学院、德国书业协会为首的非营利机构和行业协会等通过组织书展、颁发图书奖项、资助翻译等各种文化活动促进国家间的相互了解,提升了德国在对象国的知名度,间接带动版权贸易的发展。孔子学院可借鉴其经验,组织与书籍出版相关的文化活动,重视和加强翻译在对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优秀译者和优秀译作的资助力度,凭借其在海外的影响力,以书为媒,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与感召力。

3.专业人员培养层面

中国的版权贸易市场存在的各种问题,究其根本是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完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培养一方面要靠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入职后的职业培训。在这方面,德国“理论+实践”的双轨制(duales system)职业教育体制一直是世界各国积极学习的榜样。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课程,并定期参加实习,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职业生活,学以致用。这种教育制度确保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不脱节,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实用性人才。健全的从业人员培训方案培养了员工终身学习、完善自身的意识。这样培养出来的出版社编辑和版权经理大多具备专业素养,能够准确把握出版社的定位和市场动态,再加上代理机制健全,自然能保证版权谈判的顺利进行。目前中国对德国版权输出的贸易逆差也有德方的原因,如中国作家在德国的知名度不高、德国的版权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汉语知识和专业知识、跨文化交流障碍等。[13]

近年来中国正在积极探索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新道路,有300多所大学开设有文化产业管理等本科专业,[14]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文化贸易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为代表的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现了高校主动对接用人单位需求的导向。复合型人才具备“专业知识+外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能更好地应对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中的各种问题。中国的图书版权代理刚起步,但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专营中德图书版权代理的德国海格立斯贸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蔡鸿君是中国人。北京华德星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少儿图书为主打,截至2017年8月,签约的图书约有4000种。[15]

图书版权贸易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大国形象的功能。德国图书版权贸易稳步推进,其健全的行政监管、顺畅的贸易流通及专业的人才培养等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中方贸易逆差正在扭转,中德有深入了解的意向,图书版权贸易的前景看好。

注释:

[1] Dillenz, Walter/ Gutman, Daniel.Urheberrechtsgesetz,Verwertungsgesellschaftengesetz (Österreichisches).Kommentar[M]. Wien: Springer, 2004: 5

[2] 张养志,仲鑫,张德新.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版权贸易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34

[3] 吕炳斌.网络时代版权制度的变革与创新[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5

[4] [德]彼得拉·克里斯蒂娜·哈特.版权贸易实务指南[M].宋含露,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

[5] 括号内的2001—2017是该年报的出版年份,实际上提供的是前一年,即2000—2016年的贸易数据

[6] 初晓慧.世界第一“厌韩”国家德国却是韩国年轻人来世最想居住地[EB/OL].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6-05/8853869.html

[7] Der Börsenverein des Deutschen Buchhandels(Hrsg.).Buch und Buchhandel in Zahlen 2010[R]. Frankfurt am Main: MVB, 2011: 74

[8] “图书版权输出奖励计划”是“十三五”时期新闻出版走出去的重点工作之一,旨在对出版企业、各类所有制企业、版权代理机构和个人作者申报的版权输出且在海外实际出版的图书进行奖励,以期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不断促进中国出版、中国文化走出去。该工程由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实施,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具体执行,2014年年底正式启动。详见张晴.由“图书版权输出奖励计划”实施情况看出版走出去[J].出版参考,2017(8)

[9] 中国国家版权局的数据仅更新到2015年

[10] 详见“中国主题图书在主要发达国家出版情况的调研”课题组.中国主题图书在主要发达国家出版情况综述[J].出版广 角,2007(9) 和 Rautenberg, Ursula/ Engl, Elisabeth/Qiu, Ruijing.›China-Bilder‹: Eine quantitative und qualitative Studie zu deutschsprachigen Publikationen mit China-Bezug und übersetzungen chinesischsprachiger Originalwerke auf dem deutschen Buchmarkt 2006–2014[R].Erlangen: Buchwissenschaft/ Universität Erlangen-Nürnberg, 2015: 64-69

[11] 丁纯.莱茵模式的德国经济社会实践及其启示[N].文汇报,2014-07-28

[12] 孔融.德国图书出版对我国版权贸易的借鉴[J].出版广角,2017(7下)

[13] Rautenberg, Ursula/ Engl, Elisabeth/ Qiu, Ruijing.›China-Bilder‹: Eine quantitative und qualitative Studie zu deutschsprachigen Publikationen mit China-Bezug und übersetzungen chinesischsprachiger Originalwerke auf dem deutschen Buchmarkt 2006–2014[R]. Erlangen:Buchwissenschaft/ Universität Erlangen-Nürnberg, 2015:64-69

[14] 李嘉珊.新时代文化领域人才的培养亟待新作为[EB/OL].http://www.ce.cn/culture/gd/201710/31/t20171031_26708-081.shtml

[15] 德国图书信息中心.德中版权贸易的路越走越远——专访四大德中版权代理机构[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7-08-22

猜你喜欢
图书德国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图书推荐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德国弃煤的烦恼
班里有个图书角
贸易统计
“梦梦”“娇庆”德国行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