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混结构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

2018-06-25 15:26连福成金宗达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墙体裂缝防治措施

连福成 金宗达

摘 要:砖混结构的房屋在建筑物中所占比重较大,分布较广,而砖混结构中的一般细小裂缝由于不危及使用,往往被人们所忽略。这些裂缝在较长时间内并不稳定,轻微者将影响建筑物美观,造成渗漏水,严重者将降低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整体性和耐久性,甚至还會导致整体倒塌的重大质量事故。降低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在地震时容易引发墙体破坏,甚至墙体倒塌,因此,正确分析原因、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十分必要。

关键词:砖混结构;墙体裂缝;原因;防治措施

一、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

一些工程中,由于不进行地基处理,或地基处理不当,人为地造成地基变形,引起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形成墙体裂缝。此裂缝主要有斜裂缝、窗间墙裂缝、房屋底层床下墙竖直裂缝等。其中,斜裂缝和窗下墙竖直裂缝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是墙体受到很大的剪力所致,由于墙体的抗剪能力较差,当结构刚度较差,体型复杂,墙体抗剪强度不满足要求时,墙体就产生了裂缝。房屋底层窗下墙体竖直裂缝是由于窗下墙受地基反力后因反向变形过大所造成的。

此种裂缝一般发生在建筑物下部,自下往上发展而形成正“八”字、倒“八”字、水平及竖蜂。当建筑物中部沉降过大,则在房屋两端由下往上形成正“八”字缝,并且首先在窗对角突破;反之,当建筑物两端沉降过大,便会形成两端有下往上的倒“八”字缝,并且也首先在窗对角突破,有的建筑还可能在底层中部窗台处突破形成由上往下的竖缝;当某一端下沉过大时,则在某端形成斜裂缝;当纵横墙交点处沉降过大,则在窗台下角形成上宽下窄的竖缝,有时还可能产生沿窗台下角的水平缝。

防治的主要方法:应以预防为主,观测裂缝发生的部位、程度、速度,然后决定是进行表面处理还是采取上部加固或基础加固措施来进行处理。要求没有详细的地质勘查资料严禁做施工图设计,严格按图施工,不得擅自更改,任意处理。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如能在那些开大窗洞的建筑底层窗台下设置构造圈梁与地梁构成刚度较大的复合墙梁结构,对防止上述裂缝有明显效果。

例如:我市某中学新建教学楼,局部地基为粉砂性土层,在一定厚度内进行换土处理后采用混凝土柱下带基施工,于2001年5月开工至2001年11月竣工交付使用后发现,一侧外墙窗台下角出现上宽下窄竖缝及窗间墙水平缝,共3层均有发现,但下层比上层严重,调查过程中发现,由于附近水流直接冲刷渗透地基土导致在纵横交点处沉降过大,再加墙外堆土过高(超过原设计标准),从而增加附加沉降。为此,立即采取拦截水流和铲除堆土的措施,一年后观测裂缝已无变化

二、温度变化引起的墙体裂缝

主要有屋顶纵墙的八字形裂缝和顶层因梁附近的水平裂缝。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是砌砖体线膨胀系数的两倍。在炎热的夏季,屋面温度大大高于墙体温度,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产生较大的膨胀变形,在房屋纵向两端的屋面板,因热膨胀产生的位移最大,引起端部墙身外推以及纵墙端部受拉开裂。这类裂缝普遍是在建筑物(尤其是纵向较长的建筑)顶端两层内外纵墙上产生的斜裂缝其形状呈“八”字或“X”型,具有明显的对称性,但有时也有一侧产生裂缝的情况,情况较轻者只在建筑两端一至二个开间内产生裂缝,严重者将可能会发展至建筑两端近1/3纵长范围内,并自顶层向下面层次发展。

这种缝隙更容易发生在那种平屋顶刚性屋面未设变形缝及隔热层的建筑中。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在阳光照射下(特别是日照时间较长的南方地区)屋面板温度可高达60~70℃,而在其下面的砖砌体温度仅为30~35℃,如此大的温差引起的砌体主拉应力又远远大于砌体本身的抵抗能力,再加上建筑两端为“自由端”,水平约束力较小,上部砌体垂直压力也较小,致使屋面混凝土结构的伸缩变形直接牵引其下面的砖砌体使其强度超过其材料抗拉强度而产生裂缝。

防治的主要方法:一是降低或避免热胀冷缩的发生,如设隔热层、变形缝;二是加强砌体强度,如提高砂浆强度,提高砂浆饱满度,空斗墙改为实体墙,砌体加筋或加设构造柱进行加固;三是对于不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提高墙面抹灰的质量,增加其抗裂能力。

例如:我市某小区B座3号住宅楼,砖混结构,六层,建筑面积5017㎡,始建于1999年10月,次年9月投入使用。该建筑全长68m,未设变形缝,屋面是空心板灌缝找平后加小青瓦坡屋面防水,两侧为宽2m的现浇屋面板并作排水檐沟使用,使用第二年春季即发现东西两端顶层套间纵墙出现约45°斜裂缝。为此,决定先做石膏试饼观察,及至2001年夏季后裂缝加剧,并由边间向内二三间发展、顶层向六、五层发展。

在查明施工、设计及现状后即采取了以下几种对症措施:一是以每套为独立单元,将屋面板间正对的每套之间的多孔板端缝,重新切开留缝;二是将相对此端缝的现浇檐沟板切缝分开(减缓了热胀冷缩的动力源);三是将其内部一道空斗纵墙干脆拆除改为实体墙;四是在不明显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部位,铲除原来的抹灰后加钢丝网片,再用高标号水泥砂浆粉刷修补。一年后再检查未见变化。

为防治上述裂缝,施工时也可在六、七层的两墙1/3纵长上加设必要的构造栓,提高砌筑砂浆强度到M5.0,全部实砌处理,也可避免上述裂缝。

三、采取措施

1.对待钻探工作要十分认真,尤其注意对软地基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

2.重视地基处理。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是防止墙体裂缝的重要措施,特别是软弱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地基和季节性冻土地基,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应注意防止因开挖引起邻近建筑物的地基沉降。不要一味地加大基础断面,增设和加大基础圈梁。

3.对沉降缝的设置要合理,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进行。特别注意对长度过大,平面形状复杂,温差较大的建筑物,设置合理的沉降缝,使沉降缝的两侧各自沉降。

4.适当增加建筑物顶部保温层厚度或增设架空隔热板等措施,合理安排屋面保温层的施工,屋面施工时尽量避开高温雨季。对较长的建筑物,应在端部屋顶及墙上重点设置一定数量的钢筋网,以增加抗拉强度。

5.加强上部结构刚度。对上部结构的薄弱部分,增设必要的加强措施,例如在各楼层处墙体内设置圈梁,减少建筑物墙体不必要的开洞,控制建筑物门窗洞口宽度,特别要对底层窗下墙处进行加强处理。

6.一般情况下,除建筑物长度超过规定的限值,应设伸缩缝外,还应增设屋盖伸缩缝。屋盖伸缩缝,应尽量缩短,以便减少屋面板端部膨胀累积值。尤其在现浇屋盖部分及现浇挑檐,每隔15~18m左右就应设置现浇带一道,缝宽200—300mm,缝内砖断开,钢筋不断,待主体结构完成需做保温层前,再灌注现浇带,砼强度提高一级。

综上所述:砌体结构因温差和墙体材料材质因素产生的裂缝较为普遍,而以沉降、超载导致裂缝的危害较大,但其危害性和处理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在具体处理时应该正确区分裂缝产生的原因,对症防治,且以防为主。凡以设计结构安全且变化剧烈的,应当机立断,迅速采取相应对策,排除动力源,加固补强或作拆除返工处理;反之,如变化趋缓、稳定、仅与外观和评定有关、修复后不影响使用,则重点放在表面处理上。总之,只要坚持对国家和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认真、切实查明原因,砖混结构墙体裂缝问题也是不难处理的。

猜你喜欢
墙体裂缝防治措施
工民建筑施工中墙体裂缝的防治策略探讨
浅谈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裂缝防治措施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蝴蝶兰软腐病的防治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